近代2大“书法宗师”,同为“荣宝斋”写牌匾,谁的字更胜一筹?
在名胜古迹、历史建筑的景点中,经常看见各式各样的牌匾,牌匾大多挂在门楣、檐顶,或横梁、檐顶之间,不仅起到装饰性作用,标明屋舍称号,像世家大族牌匾上的文字,还有警示、教育后辈的作用。
因此古时候,名门望族一般会邀请“书法高手”,来为自家题写牌匾,使其逐渐成为书法艺术的一种展现形式,例如宋代的张即之,练就了一手雄健凛然的大字,在朝野颇受欢迎,甚至日本禅院的匾额都由他撰写。
而到了近代金石之气大盛,书家重视“碑学”训练,浑博开张的大字,获得世人喜爱,写好牌匾的人愈来愈多,例如舒同、于右任、沈尹默、郭沫若、启功,皆题写过牌匾,其中尤数郭沫若、启功写的数量最多。
这2人算是近代的“宗师级”书法家,实力都不容小觑,首先从郭沫若来看,他对碑学研究颇深,10多岁开始临摹汉碑,兼学颜真卿、苏轼等唐宋名家,结字宽博舒放、开张大气,笔划拙质朴实、刚健浑雄。
后来又融入“二王”等人的流美潇洒,字字刚柔并济,让柔美血肉同峻拔筋骨融合,特备适合书写大字,因此郭沫若题写了许多经典的匾额,中国银行、武侯祠、龙门石窟、云冈石窟等等。
甚至博物馆也找他题字,例如沈阳故宫、山东博物馆、上海自然博物馆、陕西历史博物馆、郑州博物馆等等,北京故宫博物院还邀请他写过两次,夸张一点说,他写的牌匾大街上、景区里随处可见。
再看启功与郭沫若则略有不同,启功乃雍正第9代孙,书法受到“皇家”影响,以临帖为宗,辅学碑文,曾学过董其昌、赵孟頫、颜真卿、柳公权的书法,行笔流美清逸,点画疏瘦灵动,略带几分苍劲与拙气。
不少人以为像启功这种书风,写不了大字牌匾,恰恰相反,他写的匾额优雅洒脱、生动流畅,别有一番温文尔雅的君子气度,当然也不失明朗磅礴之象,同样受到世人的喜爱。
曾为中国书店、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山西艺术博物馆、许昌博物馆、同仁堂、王羲之故居、蔡锷故居、文山公园等,题写过牌匾或校训,生平有上百件匾额传世。
看到这想必大家一定好奇,他们二人谁写牌匾的功力“更胜一筹”呢?现在我们就从同为“荣宝斋”的题字来看一下,启功写的娟秀雅致,笔势细腻精到,一派从容静穆之象。
而郭沫若的字则饱满昂扬、挺拔峻利,给人神采奕奕之感,与启功风格天差地别,从而导致人们的喜恶呈现“两极化”,有人追捧郭沫若,有人赞扬启功,没有明确的区别与界限。
您对郭沫若、启功的牌匾有何见解,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