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神作“小丑”论穷人该死吗?

2019-11-30     神的电视机

假使2019年只能看一部电影,


那么从各个纬度打量,


这部“内/地/网盘上映”的《小丑》


绝对是无数影迷的首选之作——



市场影响层面:


顶着DC王炸反派头衔和起源标签问世,


仅投资5500万美元制片成本的本片,



在北美本土及全球43个国家和地球的海外市场上,斩获10亿美元票房(多国地区仍在上映中)



华纳公司史上和近年电影界净利润最高的项目。




奖项口碑上:


它是首部入围“欧洲三大电影节”并成功斩获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最高奖金狮奖(最佳影片)的漫改(漫画改编)电影。


导演兼编剧托德·菲利普斯与小丑饰演者华金菲尼克斯领奖图


与今年斩获戛纳国际电影节金棕榈(最佳影片)大奖的另一部现象级影片《寄生虫》一样,


《小丑》聚焦的主题同样是阶级暴动


而两部作品之间又贯通互为表里关联,


即:


最终以“底层杀贵”收场的前者,


饱尝过“穷人该死”理论的后者。


《寄生虫》


而揭竿而起,成为反社会首领的“小丑”,


是暴怒行凶,后又苟且偷生钻地潜逃的“寄生虫”的最极致形态。



如果说,前者是一出雅俗共赏的好故事


那么,后者则是一部教科书般的好剧本


有很多影迷看完《小丑》说不出哪里好,


也有许多影迷大失所望看不出好在哪里。



今晚,我们就来从剧本到角色漫谈解析,


神作究竟神在哪,深刻在哪——


《小丑》

Joker



对于我们这代影迷来说,


每个人都在青少年时代邂逅了《这个杀手不太冷》中:


“人生总是如此艰难,还是只有童年如此?”的倒错式疑问(不同于戏剧中的主角,我们绝大多数人的童年时光是安稳无忧的)



而当我们长大成人,走向社会之后,


便以亲身的“社畜”(社会工蚁,上班族自嘲称谓)遭遇试验《小丑》中的拷问,


“是我疯了?还是这个世界疯了?”


如果我没疯,


平民底层出身的我们,为何时常在无数的资源分配和机会渠道面前,对所得晋升,感到无力,失望,甚至痛苦?


如果不是世界疯了,


那么为何无论穷人还是富人,现实还是网络,都在迷信且真实上演着“有钱就可以为所欲为”的时势现状?



带着疑问,欢迎来到片中小丑亚瑟·弗莱克(Arthur Fleck)的世界。


那是一个怎样的世界?


那是一个富可敌国的企业家试图从政,


却跳脱不出“狼性竞争”思维“肉食者鄙”眼界,


不谈保障教育,不谈晋升渠道,


只认穷人之所以穷就是不努力的世界。


片中,接受电视采访,身为哥谭市首富,日后蝙蝠侠父亲的托马斯·韦恩如是说道:



而一个有良心的政fu,不在于为其企业家创造多少利好条件,指望其拉动经济数据,


而在于在取之于民的同时,


回馈多少基础建设和保障,


对底层人,边缘人,提供多少持助和关怀。


显然,亚瑟所生活的社会缺少这些,


身为一名有精神障碍疾病的人,


亚瑟定期接受心理辅导的公益站被裁撤,


于是他从纠结着辅导和用药是否有效,


到干脆被断了援助,


仿佛就此在告诉你,


行了,你不需要,因为你是没价值……



就像亚瑟在日记中写道的那样:


“患精神病最糟糕的是,无动于衷的大家都期待你老老实实的装作没病”


于是,病患人从半疯到被逼疯。


日记中的这句原文


俄罗斯网友将这句台词制成涂鸦墙


那亚瑟生活的世界到底是怎样的世界?


简单列举来说:


这是一个弱肉强食,转嫁剥削的世界,


是一个受压迫者群体相互碾压的世界,


扮小丑谋生的亚瑟,


被一群街头小混混无故群殴,


生动诠释了“我动不了权贵,我还虐不了你?”的底层畸形发泄心态。



而即便在小丑演员公司内部,


他们这群“臭九流”之间也要分个高下,


其中的侏儒者从外型到待遇,无疑都是处在最低的那一个,


甚至连备受排挤的亚瑟,


也在同事嘲讽侏儒时,合群捧场假笑,


从这一点上可见“卖笑不仅是工作,也是保护色”的亚瑟,实则也很世故,也是剥削链上的一员,这是一个易被忽视的细节。



而其中身材壮硕的光头


是小丑之中最具话语权的那一个,


也正是享受大哥姿态的他,


借予了亚瑟那把闯下大祸的防身



出活为医院病童表演时,忘情的亚瑟当场掉落枪支,


结果被毫无义气的光头,在老板面前供认出卖,丢掉饭碗。



同时,也这把枪正是打响了哥谭市的阶级暴动序幕——


亚瑟在地铁上无辜招致三位金融男群殴,


身心都到达爆发临界点的他,


掏枪自卫,先是杀死其中两位,


又仿佛自出生以来,


首次体验到反抗滋味与霸权魔力一般,


难以收控的追杀击毙了另一位逃窜者。



此案引发轰动报道,以日后蝙蝠侠父亲老韦恩为代表的精英和主流阶层,痛心疾首,公开谴责暴徒仇富。



而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的底层,


仿佛找到了发泄口,视“小丑装扮”的行凶者为先驱,一时之间戴上致敬面具,涌上街头以示拥戴。


于是,亚瑟有生以来,也首次体验到存在的感觉。



这注定是一场案件主角身份对调,


便不会引起波澜的新闻——


试想代表与掌控在精英阶级手中的媒体,


是更愿意大肆报道和控诉“三个金融男杀害一个街头工作者”还是相反的片中现实呢?



当然,梦寐以求的存在感,


不足以使得本性善良的亚瑟,


彻底黑化成日后凶狠疯狂的小丑。


他还差一个幻灭的过程,


一个身份误会名号讽刺——


作家张爱玲曾说过这一句极富争议的话:


“正经女人虽然痛恨荡妇,其实若有机会扮化妖妇的角色,没有一个不跃跃欲试的”


同理,《水浒传》中被逼上梁山的好汉们为啥最后起义失败?


因为,当初的带头大哥被招安赐官


理论延续到本片,当亚瑟从曾在韦恩家族中工作过的,患有妄想症的母亲那里,发现自己疑似是老韦恩私生子(日后蝙蝠侠同父异母哥哥)时,


狂喜不已的他自认为是:


“流落民间的太子”,


如此一来,换做谁,想必都不会在意“底层英雄”的头衔,并自觉划清界限。


试问古今中外有几个革/命/家/革自己的命?



然而,亚瑟在与老韦恩相认之时,


不仅得知一切皆是母亲幻想的事实,


更得知他并非母亲亲生,自己只是弃儿的身世。


瞬间,他的世界分崩离析,


原来自己前半生不仅时刻充满痛苦更是彻头彻尾的谎言。



至此,母亲给她取的两个名字简直讽刺至极——


大名:亚瑟·弗莱克(Arthur Fleck)


小名:快乐(happy)


在欧美国家,除了耶稣与亚当,


最广为人知的男性名字就是亚瑟,


因为流落民间的亚瑟王推翻篡位叔叔的统治,重掌王权的传说。


一个受尽嘲讽,意淫一场的底层疯子叫亚瑟不讽刺吗?


小名:嗨皮,可他真正的快乐过吗?


母亲教导他要装出笑脸,带给人间欢笑是他的使命


或许他短暂有过快乐,


那就是在电梯邂逅女邻居那段,


对方是唯一一个逗过他的人,


这对于一个以扮小丑工作靠逗别人维生的人来说,还有比这更温暖的举动吗?



然而,接连的大起大落使得亚瑟体内的小丑觉醒,


他杀害了令他活成笑话的母亲,


杀害了对他虚伪示好吆五喝六的光头,


同时,也真正看清了善恶的边界——


他放走目睹他杀人,真心待他的侏儒,



试想一下,一部电影中,因生理缺陷处于故事中,最最底层的角色守住了人性最最纯良的底色,


不禁让人思考,人到底弱到什么程度,才是无公害的?


因为人们不会将其视为对手甚至同类。


小丑公司老板将其当作“狗腿子”


最终,一直梦想成为脱口秀演员的亚瑟,


因在俱乐部蹩脚表演录像无心插柳走红,


而如愿受邀登上梦寐以求的,


由“影帝中的影帝”罗伯特德尼罗所饰演的担任主持一角的王牌脱口秀电视节目,



不怀好意的消费初衷与交流中的讥讽,


使得亚瑟这个饱尝有形无形剥削的“社畜”,


在演播室和电视媒介的处境下,


觉感到被肆意而赤裸当作猴耍,


这又是一场对脱口秀偶像,职业,受众的多重幻灭。


最初的他真的只想郑重的讲笑话,带给他人欢乐


于是,亚瑟的现场控诉与直播杀人,


从故事的戏剧高潮和角色塑造上,


完成了小丑起源的最后一环。



宛若新生,豁然开朗的亚瑟,或最错误,或是最精准的领悟了喜剧大师卓别林的那句:


人生近看是悲剧,长远来看是喜剧。



最后,只想说的是:


不要害怕电影,


如果一个社会,


因出现一位像小丑一样的反派,


就被搅得天翻地覆,


那么说明这个社会本来就矛盾重重。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fSngvm4BMH2_cNUgTSf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