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一燕跨界翻车:最怕你十八般武艺,都不过草包功夫

2019-11-23     粥左罗频道

作者 l 文七君

来源 l 粥左罗(ID:fangdushe520)

01

昨天,著名的跨界艺人江一燕,被重锤了一击:前不久引起热议的获奖别墅涉嫌违规,被要求拆除违建,恢复原样。

江一燕翻车了。

这场翻车事件历时挺久,还要从上个月说起。

10月22号,江一燕发微博,称自己第一次参与设计的跨界建筑作品,拿到了美国建筑大师奖。

建筑领域门槛颇高,而江一燕第一次出手就能拿个专业奖项,引起网友深深质疑。

随后有人爆料,江一燕口中的获奖作品,是她本人一处私人别墅。作为别墅主人,她聘请了国外设计师团队做整体改造,改造后的作品获了奖。

江一燕作为甲方,应该是向乙方表达过自己的改造诉求。

但,这怎么能算是她获的奖?网友们一通群嘲。

没成想,这事儿还没完。

11月7日,网友利用谷歌地图找到了江一燕别墅疑似违规扩建的证据,并向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举报。

11月21日,江一燕口中的获奖作品被核实违规。

这就有了本文开头的那场闹剧。

处理结果出来后,江一燕终于出来道了歉。

这一场跨界演出,算是划了一个难堪的句号。

道歉声明中,江一燕说,自己在未来会回归演员本身。

事实上,演员江一燕,恐怕已经是十年前的事情了。

十年前,在电影《南京!南京!》里,江一燕虽然只是演了配角,依然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但在其后漫长的十年里,她大部分时间都在强调自己的跨界经历:支教、摄影、写作、搞建筑。

乃至于翻车事件后,网上争相传播这样一个段子:

江一燕在支教时,想去农户家借宿一晚。

她敲门,大妈问道:谁啊。

江一燕喊:中国影视女演员、音乐创作人、歌手、作家、摄影爱好者、山区支教老师、建筑学大师。

大妈大吃一惊:可住不下这么多人。

而她其他的跨界经历,也都被网友扒了个遍。

因山区支教曾被央视推荐为《感动中国》人物评选候选人,却被扒出来很多是摆拍。

2015年,她在微博高调感谢美国《国家地理》颁发的奖项,其实只是“华夏典藏奖”,专属中国赛区,且专属于名人,15位明星中选三位。

江一燕跨了很多界,但没有一个跨出彩的,全都翻了车。

她说自己被名利冲昏了头脑,这句反省确实说得诚恳。

很多人跨界,最初都是因为内心的热爱,结果却是渐渐生出了能力匹配不上的功利心。

一心想走捷径的人,其实更容易走弯路。

02

明星跨界早已是娱乐圈常态。有人像江一燕一样高调炫耀翻了车,但也有成功越过山丘的老司机。

比如说周润发。

从影30多年,发哥一直低调地进行着自己的摄影创作。直到姐姐偷偷将他的作品送去参加影展并获奖后,发哥热衷摄影的事才被公众所知。

获奖作品:逆光的西红柿

他给巩俐拍的照片,以318万元高价成交拍卖,捐给了嫣然天使基金。

周润发跨界没人嘲笑,反而倍受尊敬。与翻车的江一燕相比,区别就在于:

在跨界之前,周润发当好了演员。而且他没有因为摄影荒废自己的演技,更没有高调地往身上贴金。

他常常自己一个人去看景,一个人去拍照,一个人回来蹲在暗房里洗照片。他说:

“我在香港以外的地方从来没有专门去采风拍摄过,经常是拍电影的时候顺便拍摄。”

做演员,发哥就专心磨炼演技;玩摄影,发哥就专心研究构图、打光等专业技巧。除此之外,不作他想。

香港知名摄影师夏永康说:香港拍风景最好的人是发哥。

对此,周润发说:我就是喜欢享受那个过程。

同样是跨界,周润发是在登上成功演员这座山头之后,再去攀登摄影师的山头。

而江一燕,是站在演员的山腰半途折返,急不可耐地去爬摄影师、建筑师等一座又一座高峰。

跨界是好事,但别忘了:

跨界的前提,一定是先把当下的事做好,在原先的领域里做得出彩。

喜欢炫车的人,往往更容易翻车。

什么都想要的人,最后总是什么都得不到。

03

不只明星,这两年,在我们身边,搞副业、做跨界、当一个斜杠青年,蔚然流行。

我有个同学,大学专业是计算机,毕业后去了软件公司。但是他没有在专业领域精进,而是天天研究股票基金,想去做基金经理。

去金融街应聘后,他发现半路出家的人在工作上前景受阻,听说考建造师证可以挂靠公司变现,又去突击拿了建造师证。

最近,他正在学时下最热门的大数据技术,准备斜杠开个课,兼职给人做大数据分析师。

他是斜出来一些副业的钱,但就像《荀子·劝学》里的梧鼠:能飞不能上屋,能缘不能穷木,能游不能渡谷,能穴不能掩身,能走不能先人。

仿佛一身技艺,却都是草包功夫,难有大的发展。

我们每个人身边,都有很多这样的人。乍一看,他们非常上进努力,值得敬佩。但是,他们学什么都浅尝辄止,却自认为已经很了解这个领域。

可能有人会问:不多试试,怎么知道自己喜欢哪个,擅长哪个呢?

这话说得一点没错,人需要不断尝试。

但这种尝试,最好在职业生涯的早期。确定了主业之后就应该坚持,把大部分精力放在精进主业上。

那些热衷于各式各样跨界的人,他们往往非常聪明,有很多爱好,十八般武艺都知晓一二,对各种事情都能说出二五六来,但是他们都没有在任何领域取得什么重大成就。

听说过达芬奇诅咒吗?

达芬奇不仅是著名画家,还是一位建筑师,擅长人体解剖,还有很多科学发明。按照现在的说法,达芬奇是位跨界全才。

而达芬奇诅咒,就是指一个像达芬奇一样对什么东西都感兴趣的人,看起来像是个全才,但是一事无成,没法获得达芬奇那样的成就。

为什么会陷入达芬奇诅咒?

大多数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大多数人的天赋也是平常的。你不可能像达芬奇一样,在很多领域有天赋,你也不可能在所有领域都花费很多精力。

像江一燕,就是典型的陷入“达芬奇诅咒”的伪斜杠青年,感兴趣的事情太多了,根本没办法静下心来专注于一个领域。

殊不知,一个人要想在任何领域有所成就,都需要花大量的时间,专注地刻意练习。

别无他法。

正因此,很多所谓的斜杠青年,还常常附带了其他不良标签:挺业余、不靠谱、现学现卖......

反观各条赛道上,走得最远的那批人,无一不是长期主义者。

04

让我们回到“斜杠”这个词本身。

斜杠,是《纽约时报》专栏作家Marci提出的,本意是指“拥有两个以上能被他人赏识的技能”。

也就是说,斜杠技能至少要达到职业交付水平,能参与社会同行竞争。

技不在多,而在于精。

有句耳熟能详的话:真正能成功的人,做什么都会成功。

可很少人会去想:为什么?

答案是专注。

人生需要尝试,但是尝试需要方向。即使是跨界,也需要专注跨界。

而我们到底要尝试跨界哪些事情呢?

三个要素:你感兴趣、你有优势、你能获得回报。

我爱干,我能干,有需求,有回报。这才是我们应该去斜杠的方向。

我很喜欢硅谷投资人吴军说过的一段话:

跨界不是说“我不喜欢,没做成,我再换一个领域试试,也许有一天一不小心蒙对一个呢”。跨界前,你要在某个领域里先做成一件事。不管跨不跨界,都要按照专业水平去做。

每次专注做好一件事,才去做另外一件事情。而不是一会儿做做这个,一会儿做做那个,每个都做50分,都不及格。不如专心把一件事做到80分乃至90分,再去挑战下一件事。

写这篇文章,不是为了嘲笑江一燕,更不是为了嘲笑跨界与做副业,而是要给我们所有普通人提个醒:

在我们争当跨界人才,当斜杠青年的时候,我们真正能够立足于社会的核心技能打磨好了吗?

自己主业都没做明白的人,工作不会因为你换个领域就变得简单。你不是在斜杠,而是在不断转场。

另外,我们都知道,越是声称自己什么功能都有的产品,越不能买。

人也一样,想要的越多,真正能留下来的就越少。

(此处已添加圈子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本文来源:公众号 @粥左罗,作者文七君。

TO BE, TO UP,这里是50万年轻人的成长充电站。运营者粥左罗,90后,毕业四年从服装店员做到成功创业,从月薪2300到月入20万,坚信成长即财富,只写最接地气的成长干货。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fPWYmW4BMH2_cNUgbaj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