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武术起初是从商周战场而来,作为一项停止战斗的技术,是一种宝贵的文化遗产,不过武术本身在古代人眼里,并不是一种暴力手段,还往往会有很多规矩,比如说下战帖约定时间地点、还讲究“点到即止”,呈现出一种只切磋分胜负不斗狠的状态,于是被有些人钻了空子,渐渐发展出一股“礼让”的歪风。
曹晏海是河北人,一开始跟着一个和尚学拳术,1928年才到南京中央国术管学习,当时被武林誉为“郭燕子”的郭长生在里面教授“苗刀技术”,曹晏海上了一节课后大开眼界,兴致冲冲就拜他为师,郭长生也觉得曹晏海是不可多得的人才,但有点搞笑的是,郭长生不比曹晏海大几岁,最终两人只能以兄弟相称。说以上这些是想表明,曹晏海不是等闲之辈,在参加那场让他名震全国的比赛之前,他的功夫就已经出神入化,才二十几岁的年纪,楔到地里的12个枣木橛,他可以一口气把它们全踢出来,腿法精妙到据说能正反抽人嘴巴,而因为过分快,于是得了个“草上飞”的称号,郭长生因此逢人就夸。
这样的情况下,1929年他自然而然参加了浙江国术游艺大会,当时参加人数400,可谓群英荟萃,不过郭长生对曹晏海有信心,曹晏海自己也是斗志满满,都认为只要不出什么意外,那一定是个满意的好成绩没差了,开赛之前两人还喂了几个回合,轻轻松松,丝毫没在怕的,现场也确实如此。曹晏海对上了刘高升,刘高升是湖北人,不过代表上海参加的擂台,名气很大,又是金钟罩铁布衫,又是童子功点穴手,据说手底下还有3000弟子,比赛前也是信心满满,还带着自己的几十个弟子,从上海打西安,还到曹晏海就读的南京中央国术馆门前,特意表演了一出劈碗口粗的竹杆,已经认为自己是此次比赛的冠军了。
起初曹晏海也有点胆虚,后来郭长生告诉他:“宁愿被他打死,可别叫他吓死!”“刘高升硬是硬,但也僵、笨,你只需快就能破他!”这么一番安慰下来,曹晏海就不紧张了,昂首挺胸就上了台,一上台就发现刘高升确实很难踹动,但是不够灵活,曹晏海就在他身边来回周璇,时不时用腿攻击他一下。
第二回合就精彩了,曹晏海用“抽退别子”一下将刘高升弄了个四脚朝天,台下观众大声叫好,都兴奋得不行,结果刘高升耍赖,说不算,因为他是摔倒,不是打倒,曹晏海不怵他,同意他不算再来,但终究刘高升左一句“再跑算你输”,又一句“不算不算”,早就被台下的人嘘光了脸面,曹晏海当然是赢了一波好感。后来刘高升虽然调整好了,但曹晏海还是略胜一筹,连连闪过曹晏海的招式,将其逼到了擂台边上,又是以一招所有人都没怎么看清的招式,直接将刘高升横扫了到了两丈开外,吐了好几口血,然后曹晏海走过去,居高临下看着刘高升问:“这次算不算?”刘高升还能说什么?虽然才第二局,但他也没有勇气参加第三局了。
中国武术虽然文绉绉,但那是因为中国属于礼仪之国,属于审美上倾向于海纳百川这种类型的内敛之国,属于思想上和行动上能够极度统一的文化之国,而这些都不是一个人在失败时拿来绑架对手、要求对方放弃自己荣誉的借口,这种行为就好像招摇撞骗的马保国被打得鼻青脸肿之后说“年轻人不讲武德”“耗子为汁”一样,十分可笑。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f8dca230bf6a0c630a3af894324e14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