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默玉:清朝最后一位格格,76岁再创业,一生坎坷又传奇

2022-03-21     安庆大同

原标题:金默玉:清朝最后一位格格,76岁再创业,一生坎坷又传奇

引言

贵族在我们眼里是“高傲”、“冷静自持”的,但是有这么一位贵族,她开朗又特立独行,早年留学日本,后来自己创业。

经过十几年的牢狱之灾后,依然保持童真,悲情和苦难在她口中变成一场轻松的闹剧,她就是“清朝最后一位格格”——金默玉。

皇室出身

金默玉,1918年出生在辽宁旅顺,她出生时,清朝的皇室已经被赶出紫禁城,一家人来到辽宁生活。

不过虽然被赶出京城,但祖辈积累的财富让他们不至于穷困潦倒,生活还是很奢靡,在各个方面还保持着皇家的传统。

什么时候都不能没了规矩,女孩子受到的制约更多,金默玉的兄弟姐妹们没有意见,但是金默玉却想要更多的自由。

4岁时,金默玉父亲去世,之后她被送到日本留学,在日本留学期间,她学到了很多先进的知识,思想也更加开放。

1937年,金默玉因为战争原因从日本回到国内,今年的新式教育让她变得更加大胆,她瞒着家人在一个日本公司找了工作。

她穿着新式的旗袍,烫着时兴的卷发,眉毛画得细细的,在照相馆的照片被哥哥看到后,哥哥说“格格的照片怎么能挂在外面!”,金默玉不以为然。

为钱所困

金默玉从来没有在意过金钱,亲戚朋友花钱她会请客,同事们出去吃饭她也会请客,在公司不仅没挣到钱,还欠了公司的钱。

1949年,新中国成立,金默玉的家人们和其他皇室成员一样,逃往了海外,但是金默玉留在了北京,她觉得家里的“男人都太不成器”。

家里送哥哥们去外国读书,没有学到有用的知识不说,还沾染了一身坏习惯,他父亲肃亲王的家产也被他们败光,到了1949年,只给金默玉留下了100元。

家中有9口人,100元根本不够,她开始变卖家产,但一个大小姐根本不懂行情,常常以很低的价格将价值连城的好东西卖出去。

卖完家产后生活还是很困难,金默玉开始织毛衣,一家人生活的一样很拮据。到了1952年,哥哥们在海外给她寄回来一笔钱,这才让她们的生活好了一点。

金默玉用这笔钱先是开了一家西餐厅,但当时西餐并不受欢迎,后来她又开了一家川菜馆,生意一下红火起来,挣得钱虽然不多但能支撑一家人的花销。

十几年的牢狱生活

之后国家开始进行公私合营,饭馆被收回后,她成为编译局的一个普通职员,生活也逐渐稳定。

1954年,金默玉和著名的花鸟画家马万里结婚了,两人的婚礼和低调,连旗袍都是借来的。

后来金默玉感慨,人生的际遇就是这么神奇,过去像她这样的身份,一般会嫁给蒙族的王子,成为两族维系关系的工具。

金默玉和丈夫结婚后过得很甜蜜,但是没想到灾难很快降临,1958年,金默玉被带走,因为她众所周知的身份问题,尽管她从没做过错事。

在监狱中,金默玉忍痛和丈夫申请离婚,她不想连累他,就这样她的第一段婚姻在黑暗的监狱中结束了,金默玉自己在监狱中度过了漫长的15年。

农场劳动和求助

金默玉出狱后,来到了天津的茶淀农场,成为了一名工人,就算是在监狱中,金默玉也没有做过如此累的活,但她没有说任何话,一直都是埋头努力着。

在农场,金默玉遇到了施有为,施有为对金默玉表白,定情信物是一把自己做的小铁锹,和一本《人民中国》。

他对她说“我没钱,我也是穷人,你的出身我知道,没关系的”。就这样金默玉答应了他。

1976年,因为农场超负荷的体力劳动,金默玉患上了严重的腰肌劳损和脊椎骨髓炎,她不能再做体力劳动,所以农场为她办理了病退。

但是退休后的工资非常低,她和丈夫的小家都不够用,他们还要给婆婆寄钱。从没有求过人的金默玉低下了头。

她向北京写了一封信,但并不是要求平反,而是请求帮她找一份工作,她说“我的身体坏了,但是我的脑袋没有坏掉”。

76岁再创业

领导人同意了她的请求,她回到了北京,成为文史研究所一名职员,她的生活也再次安稳下来。

不过金默玉还是想用自己的力量为国家办一点事情,1992年,金默玉和丈夫在家中开办了“爱心儿童日语班”。

1993年,她开始在中国和日本奔波,动用能用的关系,终于筹集了经费,1996年她在廊坊成立了爱心日语学校,这所学校是当时全国设施最齐全的民办日语专修学校,这一年她快要76岁了。

之后她又在学校周围建起了廊坊东方大学城。

金默玉到了晚年,已经在廊坊定居下来,很少回北京,和同族之间的人们也不太联系。

2007年,《鲁豫有约》栏目邀请了这位拥有传奇人生的老太太,80多岁的老太太生活前卫,仍旧开朗乐观,体态依然大方端庄。

她说“喜怒哀乐四个字,你可以把哀和怒放在自己心里,喜和乐,可以跟很多人来分享。”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ccf946a7b582322049dff3f1b9feab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