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2年,随着辛亥革命的胜利,我国在孙中山的带领下成立了中华民国,并且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长期在封建制度压榨下的人们变得麻木不堪,顺从低下,男女地位也不平等。封建社会将人分成了三六九等,除去地位至高无上的皇族,剩下的就是读书人是最高等,所以也有着“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说法。再接着是农民、工人等,地位最低的就是商人。
人生下来就没有选择的余地,男权社会,都重男轻女,甚至觉得女子无才便是德。贫富差距也十分明显,地主会剥削劳动人民,富人也会瞧不起穷人。在这种制度之下,人们喘不过气来,一生的命运几乎都是已经被安排好了,改变命运的途径显得荒唐可笑。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大力推崇社会主义,努力与封建残余作斗争,对于遗留下来的文化,我们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才让我们有了一个不受约束的新时代。我国虽然解放了,但是距离我国不远的印度,依旧实行着落后的封建文化来定位一个人的高低贵贱,这个制度就是“种姓制度”。
种姓制度中,站在金字塔顶端的姓氏是婆罗门,这个姓氏在古代是掌管祭祀的人;其次是刹帝利,这是挑选出国王的姓氏;接着是吠舍,这是平民老百姓的姓氏;最后便是首陀罗和达利特,这是奴隶姓氏。这五个种姓之间互不通婚,低姓氏的人民想要跨越阶层是根本不可能的,在高种姓人眼中,低种姓人就犹如虫蚁。低种姓人民不能享受和高种姓人民一样的医疗、教育等,他们从一出生就被订上了难以翻身的标签。
不同的种姓人从事的工作也是不同的。低种姓的人没有其他选择,只能从事一些邋遢、辛苦的工作,而且他们只能呆在贫民区,不能到高种姓人的生活区去生活。而区别种姓的高低,最明显的就是看皮肤的颜色,皮肤越白的人,种姓就会越高。
首先,最高种姓婆罗门,他们的主要组成部分是一些僧侣和贵族,在印度盛行的佛教中,拥有着可以进行讲学、祭祀等关于神祗的事情。他们人数不多,大多数都是负责印度的教育或者从事印度宗教的宣传活动。他们是印度最有话语权的一批人,就连刹帝利的种姓人也要听从他们的安排。
为例其次的种姓刹帝利掌管着印度的军事,他们大多数也是出生于贵族世家。刹帝利拥有着自由征收赋税、主宰军事政治的权利。但其受到婆罗门的管制,生生世世都是婆罗门的守护者,负责守护婆罗门姓氏的生命与财产。处于中间地位的吠舍是平民。他们大多数都是经商人士,在印度的经济中经常能看到他们活跃。
但其地位并不高,还要像上面的两个种姓人缴纳税供。同时,在这个阶层的人往往觉得自己受保护与高种姓人,那么地位就会高于首陀罗,对首陀罗种姓的人嗤之以鼻。但是现实很残酷,在高种姓人眼里,处于吠舍的人往往只需要一句话,便能让他们从吠舍跌到首陀罗。
第四等种姓人便是首陀罗。首陀罗往往不是纯姓氏,他们是不同种姓生下来的孩子,大多数都从事在厨师、工匠等职业上,地位相比起婆罗门、刹帝利和吠舍这三个种姓来说较低,但是至少比最后一个种姓要好。
位于末尾的达利特在印度是没有人接近他们的,甚至在印度人眼里,他们都算不上是人,从事的工作也让人难以接受。往往食不果腹,经常挨饿受冻,与乞丐无异,但是乞丐至少能够乞讨到物品,而达利特,没有人愿意靠近他们,可想而知,他们的地位究竟有多低。
有人会好奇,如果我们移民去印度,会成为哪个种姓的人呢?研究资料表明,有很大概率成为刹帝利或者吠舍这两个种姓其中之一。欧洲人因为皮肤较白,与印度人同属于白种人,所以欧洲人去往印度定居,最大的可能性就是会收获到刹帝利的种姓。“种姓制度”是封建的残余,面对种姓制度,很难将其打破。
这种制度愚昧无知,控制了个人的自由与发展,在当今社会中,属于糟粕部分。虽然1947年印度脱离了殖民统治,并且重新建立起政权,但可惜他们在经过长时间的种姓制度清洗后,思想老旧,国家发展也因此变得缓慢。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c4c400a36f1430fe6e405c2a0d0d16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