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作霖上台演讲,紧张到忘词,情急之下脱稿演讲,引发如潮好评
在民国军阀中,张作霖绝对是个难以回避的人物,他的一生就是一段传奇。
张作霖的知名度很高,几乎超过了民国几乎所有军阀。这是因为,他的独立王国在东三省,地理位置很重要,也曾入主北京城,成为大半个中国的实际掌权者。
他还敢向苏联叫板,囚禁苏联中东铁路的负责人,逼对方做出很大让步。最让人称道的是,他还戏耍日本人,像耍猴一样。
张作霖从一个打家劫舍的胡匪,一步步走来,最终成为东北王。甚至在第二次直奉战争中,张作霖一度打进北京,登上陆海军大元帅宝座,成为北洋政府元首。
如此,他也算是问鼎中原,实现了帝王梦,人生无憾。
中国历史上,由布衣成为皇帝的不乏其人,比如刘邦,比如朱元璋。但是,从土匪逆袭成为“皇帝”的,绝无仅有,恐怕只有张作霖。
刘邦虽然出身平民,但是担任着泗水亭长,也算是基层公务员,手中有无限资源。起码算是个文化人,这从他的作品“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不难看得出来、
朱元璋也是出身草莽,幸运的是他遇到了一个好岳父,娶了起义军领袖郭子兴的养女,从此攀上高枝,走上成功之路。
相比之下张作霖的成功之路就坎坷了许多,他只是一个小毛贼,靠杀人放火,打家劫舍起步。手中没有任何资源,朋友圈没有当官的,跟他志同道合的,除了土匪还是胡子。
因为家穷,人长得也不咋地,好姑娘不嫁给他,丑姑娘他看不上。直到21岁,张作霖才降低条件,同赵家庙地主赵占元的二女儿赵春桂结婚。
赵占元只是个土财主,不能帮张作霖什么忙,他也只能占山为王,靠打劫过往客商谋生。即使成功之后,张作霖当土匪的历史也被人诟病,就像朱元璋当过和尚一样。
据张作霖说,他的祖籍在河北省大城县南赵扶镇冯庄。直奉大战期间,张作霖心血来潮,曾返乡认祖,但族中老人对他亮出红牌,不承认他是张家后代。主要原因,还是他年轻时当过“胡子”、山贼,难免有辱张家门风,说出去面上须不好看。
不光如此,张作霖还是个没有文化的土匪。
张作霖的爷爷很有钱,他闯关东到了东北,靠着自己勤劳的双手种地发家,临死的时候给自己几个儿子分了不少家产。作为家里的老三,张作霖的父亲张有财也分了不少财产,张作霖也算是富二代。
俗话说“富不过三代”,张有财见父亲留下这么多财产,便不思进取,好逸恶劳,整天游手好闲,坐吃山空。后来钱快花完了,他才着急,先是开了一个小杂货铺,但是不会经营,收入甚微。
小杂货铺后因经营不善而倒闭,张有财自暴自弃,整天赌博吸鸦片。欠人家赌债太多,赖着不还,被债主下手害死。那年,张作霖才13岁。
家境如此凄凉,张作霖上不起学,难免也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文盲。
不过根据《张作霖传》等文献记载,张大帅是有文化的。书中说,张作霖本来是上不起学,没钱念书的,幸亏后来有一位贵人帮了他。
有一天,乡村老师杨景镇站在讲台上正讲课呢,忽然出口探出一颗小脑袋。杨景镇推门出去,看到一个孩子踮着脚尖,扒着窗台在听课。
杨景镇问:“你怎么不光明正大地进去读书?”
小孩也不怯场,仰起头答道:“我很想念书,可我家里太穷,交不起学费,因此才在这里偷听。”
杨先生一看这个孩子,眼睛炯炯有神,浑身上下透着灵气,一脸的富贵相,断定这孩子长大肯定大有作为。当下他就做出一个决定,说:“从现在起,你就可以来教室里听课,不收你学费。”
就这样,张作霖成为杨老师的学生。他刻苦学习,成为班里的尖子生,受到杨老师称赞。在这里,他学到了很多知识,为以后的成功打下坚实的基础。
后来张作霖发迹,当了民国陆军第二十七师师长,他懂得感恩,不忘旧情,特地把自己的启蒙老师杨景镇请到沈阳来,在家里开设了私塾馆,让儿子张学良跟他读书。
传记写得有鼻子有眼,不由你不信,张大帅是个文化人,至少读过几年书,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文盲。
不过也有人认为,这段描述虚构的成分比较多,含水量大。原因很简单,既然是为张作霖立传的,就要美化,就要包装,不能说他胸无点墨。
张作霖到底有没有文化,我们通过一些细节就不难看出。
比如他的部下在跟直系的较量中打了败仗,他破口大骂手下的将领:“你们都是猪,我养了一群猪;猪养肥了还是杀吃,你们的肉不能吃,连猪都不如!”
你也会说,人急了谁都会骂人,民国总统黎元洪和蒋介石都读过书,但是一个骂“你是什么东西”,一个骂“娘希匹”,骂得很顺口。不过在正式场合,他们很少爆粗口,而张作霖在开学典礼上也会出口成“脏”,这就是有文化和没文化的区别。
1918年末,出身土匪的张作霖像宋江那样接受了官府的招安,就任东三省巡阅使。张作霖因此野心膨胀,打算把东北打造成独立王国。
俗话说“有枪就是草头王”,要想称霸必须有枪杆子,有一支规模庞大的军队。俗话又说“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将领必须会打仗。从娘肚子里生下就会打仗的人也有,不过很少,军事才华都是战斗中打出来或者是上军校上出来的。
张作霖虽然是个大老粗,也懂得军事人才和教育的重要。张作霖在1919年3月,决定将原来因为日本人施压而停办的“东三省讲武堂”重新开学,改名“东三省陆军讲武堂”,为奉军培养军官。
这所学校后来真的培养了大量军事人才,在民国初年小有名气,我军将领马本斋、吕正操和万毅都是从这所军校毕业的。东北讲武堂与云南讲武堂、保定陆军军官学校以及后来的黄埔军官学校并列为当时中国的四大军官学校,此乃后话。
张大帅办学的初衷,跟孙文先生办黄埔军校如出一辙,但是比黄埔军校还早了五六年,足见张作霖很有战略眼光。
为了表示对军校的重视,张作霖亲自担任堂长,让自己的铁哥们,曾经在日本东京振武学校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就读的熙洽为教育长。
在军校开学典礼上,作为堂长的张作霖却出了洋相。
为了表示对学校的重视,开学典礼上,作为堂长的张作霖决定发表讲话,对同学们进行鼓励。
为了这事,张作霖早就开始准备,希望能有一个好的开头,给军校的学生留下深刻而良好的印象,让大家日后效忠自己。
张作霖肚里没墨水,就把写稿的重要任务交给了自己的副官。这下子副官为难了,写得深奥了,张作霖不认字,读不下来;写的直白了,会让军校学生笑话,毕竟那时候流行文言文,大白话还不是那么吃香。
副官就这样写了一遍又一遍,改了无数次,好不容易写了一篇通俗易懂,雅俗共赏的开学典礼致辞。
张作霖也很重视,拿着稿子一遍一遍朗诵,用了几天时间,总算是做到了能够流利读下来。等到了典礼那天,张作霖心像怀揣一只小兔子一样,忐忑不安走上讲台。
他随便惯了,从来没有在这正式场合,一本正经地发表讲话。待到走上讲台站定,对着麦克风,把稿子拿在手中,便开始讲话。
在发表讲话前,还有个仪式,那就是教育长说:“现在有请堂长发表讲话!”
台下,军校学生热烈鼓掌,随即响起雷鸣般掌声。
在场的不光是几百名学生,还有奉军的头头脑脑,社会各界人士,台下黑压压一片,大家一起鼓掌,场面盛大,张作霖忽然脑袋就有点发蒙。
鼓掌结束后,教育长一打手势,台下鸦雀无声,突然静下来,几百双眼睛一起望向张作霖。
这一来,张大帅难以适应,心跳加速,把稿子里的内容忘了个差不多。虽然稿子就在那放着,但是很多字都是现学的,心情紧张了,就想不起来了,看着熟悉,可就是它认识你,你不认识它。
这时候,出现了尴尬的一幕,张大帅在台上发呆,学生们眼睛直勾勾地看着他,会场陷入可怕的寂静。
张作霖真憋不住了,开口说话了,说的话没有按照稿子,而是爆出粗口:“妈了个巴子,老子原来把演讲词背得滚瓜烂熟,现在看到大伙之后啊,一高兴,忘了个一干二净,不知道说啥好了,你们说可笑不?”
底下的学生听了,全部捧腹大笑,笑得直不起腰。到场的来宾不敢笑,全都憋着,那样子滑稽极了。
张作霖毕竟是见惯了大场面的人,开始丢掉稿子,自由发挥。
他大声说道:“你们当兵图的啥?还不是立功升官、发财,娶个好媳妇,将来光宗耀祖?”
“要想立功,就要学军事,要不然上了战场光打败仗,当炮灰,还没有立功先进了棺材,让你老娘哭瞎眼。”
“别看老子我现在风风光光,要钱有钱要女人有女人,这可是九死一生换来的,你们要想跟老子这样风光,不学军事可不行。”
这么一说,台下的学生反而真的受到了鼓舞,引发了如潮好评,军阀的学生缺乏信仰,没有几个是为国为民的,他们也不想听大道理,反倒是张大帅的朴实话语引起了他们共鸣,对大帅报以真诚的热烈掌声。
而那句“妈拉个巴子”,也成为奉军军官的经典,当做口头禅;奉军将领、狗肉将军张宗昌就把它挂在嘴边,一直说到被别人暗杀。
张作霖是一个争议很大的历史人物,有人说他虽然做过不少坏事,但终究不失为一条好汉,因为没有出卖东北利益才被日本人炸死。
有人说他是罪人,正是在他统治时期,出卖了不少地方利益,日本人才在东北修成了四通八达的铁路,为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奠定了基础。
有一点没有争议,张作霖能从土匪起家,逆袭成东北王,称霸北中国多年,确实是个了不起的枭雄人物,有他的非常之处。
参考资料:《张大元帅哀挽录》《张作霖全传》 林阔 中国文史出版社
参考资料:《张大元帅哀挽录》《张作霖全传》 林阔 中国文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