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问了张爱萍一个问题,不料老将军勃然大怒,一番话振聋发聩!

2023-12-05     历来现实

原标题:儿子问了张爱萍一个问题,不料老将军勃然大怒,一番话振聋发聩!

儿子问了张爱萍一个问题,不料老将军勃然大怒,一番话振聋发聩!

在新中国众多开国将帅当中,张爱萍上将是一个特别有意思的人。

主席曾经说“这个人好犯上”,叶剑英说他“浑身是刺”,邓公也说他这个人“惹不起”。为什么领袖会如此评价张爱萍将军呢?

少年参军

张爱萍将军1910年出生于四川达州。他的家庭条件不能说好,但也算不上太差,是一个能吃饱饭的普通农民之家。

尽管家里不算有钱,但张爱萍的父母对他的教育还是非常重视的;五六岁就送私塾读书,到了年纪还送他到小学接受新式教育。而张爱萍也非常聪明争气,学什么都很快,成绩一直都十分优秀。

1925年,15岁的张爱萍以优异的成绩考入达州中学。

四川达州地处大巴山的腹地,主席曾经把这里称之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第二个大区域”,当年这里的革命氛围十分浓烈。

张爱萍在考入达州中学一年后,就接受革命思想,加入了共产主义青年团。到了中学毕业的时候,黄埔军校招生的消息传的沸沸扬扬,热血青年们都想去黄埔学习。

年轻的张爱萍当时也是一团火热,很想远赴黄埔。只可惜以他的家庭条件,能供他在本地读完中学就不错了,哪有供他去广州的能力?结果张爱萍虽然心有不甘,考虑到家庭情况,也不得不放弃了去广州上黄埔军校的打算。

不过张爱萍虽然没能去黄埔军校学习,留在达州搞政工,也积累了不少在基层的经验。

1928年,刚满18岁的张爱萍转为共产党员,担任担任罗江口党支部书记、临时县委委员,宣传组织群众参加革命。

1929年,张爱萍受组织调遣去上海担任闸北区区委委员、副书记,开始搞地下工作。

当时上海的革命形势十分严峻,在反动派和外国巡捕的高压之下,不少意志不坚定的人都做了叛徒,地下党组织也因此经常受到破坏。

张爱萍在上海几个月的时间里,就两次遭到反动派和外国巡捕的逮捕,在牢里吃了不少苦头。

但年轻的张爱萍保持革命气节,啥都不肯说,硬是熬到被放出来。可是才几个月就被抓了两次,他在上海明显是没法待了。1929年年底,张爱萍加入了工农红军,开始从政工转向军事工作。

加入红军后的张爱萍,很快就展现出了他卓越的军事天赋,以及他敢拼敢杀善打硬仗的风格。他在红14军1师从小队长开始做起,打了老虎庄、泰州两场硬仗之后,先后升任中队长、大队长、政治指导员。

可惜后来张爱萍因为打仗冲的太猛,不小心在战斗中伤了左臂,伤愈后被调到中央苏区,又回到了他的政工老本行。

只不过那个年代反动派活动猖獗,动不动就围剿中央苏区。张爱萍虽然以搞政工为主,真打起仗来,一样端着枪上战场。

有意思的是这段时间的张爱萍,不但参加了第三、第四、第五次反围剿,同时还在机关刊物上发表了几十篇文章。

真是一手拿着笔,一手端着枪!文的武的一起上。

张爱萍这么能文能武,中央自然也不会埋没他这个人才。

长征期间张爱萍先后担任红3军团第4师政治部主任,第11团、第13团政委,一路上率部攻坚断后,专打硬仗苦仗,给中央领导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历经25000里的艰难跋涉到达陕北之后,张爱萍也受到了中央的重视。

1935年11月,红十五军团编入红一方面军,原红十五军团直属的骑兵团,被调离编制,编入中央军委直属,番号为“中国工农红军骑兵第一团”。

这个新成立的骑兵团的政委和代团长,就是张爱萍。

骑兵团虽然只是一个团的建制,却是受中央军委、甚至毛主席直接指挥的部队,张爱萍的这个政委、代团长,分量可想而知!

骑兵团被改编之后不久的直罗镇战役中,张爱萍率领的骑兵团就是由毛主席直接指挥,在直罗镇至合水之间穿插警戒,侦查敌情,为打赢这场战役出了不少力。

脾气火爆的将军

张爱萍在担任骑兵团政委、代团长之后,虽然之前没有带过骑兵的经验,但好在他不但能读书认字儿,还十分善于学习,经过一番苦练之后,不但很快自己骑战技术非常精湛,骑兵战术也运用的十分精湛。

1936年2月,张爱萍先后率部参与了东征山西、西征陕甘宁的两次战役,并立下了不少功劳。

打了胜仗的张爱萍万万没想到,他们打败了凶名赫赫的马家军,竟然会在瓦窑堡被马匪设伏袭击!这一仗由于骑兵团准备不足,被马匪打了一个冷不防,造成了很大伤亡。

前面说过了,当时骑兵团可是中央军委甚至毛主席亲自调遣的直属部队,算是王牌中的王牌!带着这样的部队打了败仗,造成的不良影响比普通部队要大不少,要受到的处分肯定也会更重一些。

然而当时的骑兵团上至张爱萍,下到普通士兵,心里也都窝着一肚子火,觉得这场败仗打的太过冤枉。

偏偏这个时候上级又很生气,要开会让张爱萍做检讨。结果一肚子火气的张爱萍,跟主持会议的人一言不合就大吵了一架,甚至连袖子都撸起来了。

张爱萍这一发火不要紧,整件事情的性质就更恶劣了;打了败仗还不肯承认错误,这还了得?于是张爱萍很快就被免去了职务,要求他做深刻的自我反省。

张爱萍是个倔脾气,坚持说“胜败乃兵家常事”,“要杀头,老子伸着脖子在这里等!”最后还是毛主席亲自出马找他谈话,毛主席看他当时还是一副气呼呼的样子,就问他:“怎么?还是不服气?”

张爱萍其实心里也知道,打了败仗自己是负有责任,只不过一时半会儿心里转不过弯儿,依然嘴硬地回答说:“没有,我接受处罚!”

毛主席知道他心里还没转过弯,故意逗他说:“接受处罚?你不是说‘胜败乃兵家常事’嘛?”张爱萍听毛主席揭了他的“老底”,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

毛主席见他这个样子,也明白他知道错了,趁势开导他说:“战场上是没有长胜的将军,可是错了我们要知道改!”经过毛主席一番劝解,张爱萍转过了弯子,承认了自己的错误。

随后在主席的介绍下,张爱萍于1936年进入红军大学学习。

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爆发。

当时正在抗日军政大学学习的张爱萍,闻讯之后怒火中烧,和同学们一起给学校和总政治部写信请战,要求暂停学习去前线打鬼子。

毛主席知道抗日军政大学有些学员不安心学习,不少人写信要求到前线去的消息之后,特意抽空到抗日军政大学对学员们发表讲话。

在讲话中,主席肯定了学员们积极抗日的热情。同时告诉他们,总政治部确实打算选一批人到抗日前线去。张爱萍听到这个消息,顿时就兴奋了起来,满以为自己有机会可以大展拳脚了。可随后毛主席就告诉他们,上战场打鬼子是非常重要,可是办大学宣传抗日精神,培养抗日人才同样也重要!所以要留一部分人下来,在抗日军政大学当教员。

紧接着毛主席就出其不意地宣布:凡是写信要求上战场的,全部留下当教员,没有写过请战信的,才可以分配到前线部队去。

张爱萍一不小心“弄巧成拙”,被留在了抗日军政大学当教员没去成前线,吃了个大“亏”。从此再不敢胡乱请战,老老实实的在抗大当教员,自己读了不少军事理论书籍的同时,也为抗大培养了不少人才。

中央领导看他的性子沉了下来,这决定调他去上海干另一个“老本行”——搞地下工作。

张爱萍虽然对上海挺熟悉,也有过搞地下工作的经验,可他心心念念的始终是正面战场,不愿意去搞地下工作。为这,毛主席又亲自找他谈话,并答应让他自己挑几个人一起去,张爱萍才表示“坚决完成任务”。

张爱萍从延安出发途径上海时途径西安,当时周恩来正跟老蒋进行国共合作抗日的谈判,红军主力被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张爱萍因此受总部要求,换上了新军装,还被授予了上校军衔。

不久之后淞沪会战爆发,上海形势吃紧,张爱萍到达上海之后,就立刻开始着手开办游击培训班,并根据上海的地形特地制定了游击方案。

1937年11月,上海沦陷。当时担任省军委书记的张爱萍,对跟他搭档的浙江省委书记刘晓说:“是不是先派吴仲超一人到浙江,我仍撤到上海郊区组织游击战?”

但当时刘晓接到中央的命令,是让他和张爱萍、吴仲超等人一起去南京接受新任务,他当然没法同意张爱萍的提议。张爱萍只能跟着刘晓、吴仲超等人一起去了南京。

等他们到了南京的时候,南京城内已经一片混乱,不少国民党部队不战而逃,留下了很多枪支弹药。

张爱萍看到那些被遗弃的枪支弹药,眼里简直要冒火,无论如何也不肯再走了。

他对随行的陈家康和吴仲超说:“把这些枪收集起来我们打游击!老陈辛苦一趟去武汉,将这里的现状和我们的设想,向周恩来和中共代表团汇报并请示。”

张爱萍坚持如此,谁劝都没有用,大家只好按他的说的,吴仲超留下跟他一起收集枪支弹药准备打游击,陈家康去武汉向周恩来和中国代表团报告情况。

陈家康走后,张爱萍兴致勃勃地和吴仲超开始收集枪支弹药,布置人手准备打游击。可不久之后陈家康就从武汉打来电话,转达了中共代表团严令他们撤离的命令,不许讨价还价。

张爱萍浙江的“游击梦”彻底破碎,只好服从命令去了武汉。

到武汉之后,张爱萍被分配到参谋处担任少将参谋,而他的参谋长就是叶剑英。

在武汉八路军做了几个月的统战工作之后,张爱萍终于如愿以偿,受毛主席指派和彭雪枫一起到豫东地区开辟抗日根据地。

张爱萍到达豫东地区之后大展拳脚,很快就在豫东和皖东北开辟了大块抗日根据地,为抗日战争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抗日战争胜利之后,在解放战争初期头部受重伤,被送到苏联治疗3年,一直到1948年才伤愈回国。

回国之后的张爱萍,受命组建新中国第一支海军。

当时我军主要以陆军为主,海上力量非常薄弱,被反动派称为“旱鸭子”。

张爱萍在几乎没有什么基础的情况下,大力招揽海军方面的人才,无论什么出身,只要有海军方面的专业知识,他一律给予重用。

只用了短短两年的时间,就为新中国组建一支有较强战斗力的海军。

从1951年开始,张爱萍调任浙江、东南沿海一代担任军事指挥员,展开东南沿海的剿匪工作,为新中国的海防稳定做出了巨大贡献,1955年首次授衔被授予上将军衔。

东南沿海平定之后,张爱萍转入国防科技工业方面的领导工作,是我国“两弹一星”事业的重要领导者之一。

新中国成立后的张爱萍,脾气丝毫不减。

彭德怀被批后,回北京的时候没人敢和他坐一架飞机,张爱萍却毫不在意,只说了一句“怕什么?!”就毫不犹豫的上了飞机。

彭真被批时,有人趁机说他干预部队,心怀不轨。当时在台下的张爱萍十分不屑:“说好就好得很,说坏就坏得很,现在说坏就那么坏?人家(彭真)又不管军队工作,可过去军队里的许多事为什么向他汇报?还是自己硬往人家那里挤?去年国庆节还请彭真吃狗肉呢!”

为这事儿有人告到了周恩来那里,周恩来和陈毅都知道张爱萍不是搞阴谋诡计的人,就把情况跟他说了一下,让他说话注意一点。可是张爱萍却改不了说话直到脾气,依旧是想什么说什么。

张爱萍主持酒泉原子弹基地的时候,风头正劲的101要来基地视察,有人提议拨款30万给101建个纪念亭。

张爱萍想都不想就拒绝了,他说基地地理位置偏僻,水又少,有这钱还不如给大家建一个汽水厂、冰棍厂,提高一下工作人员的待遇。

后来特殊时期有人旧事重提,拿这件事批判张爱萍。可张爱萍丝毫不惧,直言是自己不让建纪念亭的,因为当时他觉得建冰棍厂、汽水厂更符合实际情况需要。

对方不讲道理,非要说张爱萍不同意建纪念亭就是“反革命”。张爱萍听了对方的话极为不屑,冷笑一声说:“好吧!你有本事你就去建好了。”

后来张爱萍被错误关押6年,受了不少的苦,可他被打被批以至一条腿伤残,就是不肯低头。

1975年,张爱萍复出,任国防科委主任,成功组织了我国第一颗返回式卫星“尖兵一号”的发射。

1977年张爱萍再次复出,在国防科研、军队整顿等方面均做出了重要贡献。

1984年张爱萍以国防部长的身份访问美国,与当时的美国国务卿舒尔茨,展开了唇枪舌剑的辩论,跟对方大吵一架,逼迫对方让步签署了《两国军事技术合作协议》。

然而张爱萍在美国国会发火的事情,被美国媒体故意渲染,攻击他“大闹国会”,有失“体面”。同时国内也有一些人,攻击他和美国签订军事技术合作协议是“卖国”。

张爱萍听了之后非常生气,回国之后主动提出辞职。当时中央对整个事件进行调查之后,发现张爱萍工作做的很好,以最低的成本达成了目标。邓公接到张爱萍的辞职报告之后,当场表示不同意。

面对气愤难平的张爱萍,邓公只好笑着说:“军队里有两个人惹不起,你,张爱萍算一个!”

1987年11月,张爱萍响应中央政策退居二线。

退下了之后,他依旧关心我国的国防科研建设,致力于慈善事业,闲暇时间则写写诗词,搞搞摄影娱乐精神。

在张爱萍将军晚年时期,他的儿子张胜曾经问他:“1975年邓小平搞整顿,有人说你是他手下的四大干将,你知道吗?”

张爱萍生气了,他说:张爱萍很生气:“什么四大干将?他们是不是我不知道,我不是!我谁的人也不是!说我是什么四大干将,这是对我的侮辱!一个人怎么能成为某一个人的工具、信徒呢?这是把自己的人格都贬低了。对的,正确的,我能跟着你;不对的、错误的,我怎么能跟着你呢?跟着你,也不是跟你个人,而是跟你的思想,你的路线方针。”

老将军的这番话,在浮躁扭曲的时代听来格外有力,简直是振聋发聩,醍醐灌顶,老将军的精神也格外令人敬重。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44bbcdf476f22dc0abb35d5262499b8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