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前言:
在重庆有一座山,神话传说中,人们为了庆祝大禹治水取得胜利,在此山召集宾客寻欢作乐,因此这座山被命名为歌乐山。
在新中国成立后,歌乐山不单单是因为典故而闻名全国,被更多人铭记的是留存在这座山上的红色革命遗迹——白公馆,渣滓洞,烈士陵园等。
在数十年后,山上的渣滓洞却因为一场洪水,又吸引了全国人民的注意力,发生在渣滓洞那段沉痛的历史再一次被提起。
重见天日的惨剧
2007年,歌乐山突发山洪,在洪水过后,人们发现渣滓洞在灾害中受到了一定的损坏。
在经过商讨后决定,政府派遣专家对遗址修复重建,要让革命圣地永远地流传下去。
然后就在工人们在现场施工时,却无意间在渣滓洞女牢里,发现一个塌陷的洞口。
为什么这个地方会有一个洞呢?这个洞又是用来干什么的?疑问盘旋在每个人的心中。
在经过专家的仔细勘测后,发现这个洞口并不算大,只不过之前被泥土覆盖着,而没被人们发现。
最后经过分析得出一个结论——这个洞曾经是江姐等烈士,在激烈反抗中进行自救留下来的。
在洞里,专家一共发现了16件铁器和1件石器,经过研究,这些器具就是那些革命先烈曾经用来越狱的工具。
这些器具的重见天日,也让我们窥探到一丝过去艰难的岁月,让我们不由回想起曾经发生在渣滓洞的悲惨事迹,沉重的历史再次摊开在我们面前。
普通煤窑却成骇人的监狱
提起渣滓洞监狱这个名字,每个人都有所耳闻,然而渣滓洞在这之前,只是一个普通的煤窑洞。
渣滓洞的地理位置格外独特,三面环山,只有一面有小出口,就因为这独特的地理环境,在1939年矿主被国民党特务逼死后,矿洞被国民党征用,将它作为关押犯人的场所。
在国民党眼里这个煤窑易守难逃,而且地处白公馆附近,方便转移犯人。再者就是因为前身是个煤窑,里面环境脏乱差,被国民党视作折磨人的不二之选。
经过国民党的稍加改造,一个牢狱被建立起来——大体上分为内院和外院。
内院里有18间牢房,其中有2间为女牢,同时内墙上还印刷着“迷津无边、回头是岸”、“认命此时与此地、勿再执迷”等扰乱人心的标语。
外院则被用作国民党的办公室,审讯室等。
在巅峰时期,18间小小的牢房里曾经一次关押过三百多位革命烈士,里面的惨烈程度可想而知。
而审讯室里,国民党丧心病狂地准备了大量刑具——有竹签,老虎凳,钢鞭,还有电刑等。
同时依靠地形,在制高点设置六座岗亭,时常有一个营驻扎在此处,看管审讯我党的革命人士和爱国志士。
在那个时候,渣滓洞成了附近居民的禁区,甚至提都不敢提,人们宁愿绕路二十多公里,也要离渣滓洞远远的。
我们实在无法想象在那种环境和折磨下,烈士们是如何坚持下去的。
1949年11月27日,重庆解放在即,而国民党反动派在撤退逃跑前,制造了一起震惊全国的大屠杀——虐杀洞内关押的革命者,最后只有15个人幸存了下来。
我们所熟悉的“小萝卜头”一家,著名革命烈士江姐等人,都在此次屠杀中失去了生命。
而经典文学作品《红岩》,也是以渣滓洞里面发生的故事为原型创作的,一经发售,就获得一致好评,同时也让发生在渣滓洞集中营的惨烈事件被更多人熟知。
革命前夕的斗争
在解放战争中,我党带领的解放军不断取得胜利,国民党步步后退,然而关押在渣滓洞牢房里的江姐等人因为与世隔绝,对外界的形势毫不知情。
不过很幸运的是,江姐发现一位看守人和自己是老乡,在江姐通过闲聊拉近距离,然后在多次恳求下,看守的人终于有所动摇了。
老乡告诉江姐,说外面国民党被共产党打的一直在撤退,感觉共产党是最后的胜利者。
这个消息对众人来说无疑是一针强心剂,重新燃起大家对未来的希望,她们知道解放军肯定会来救大家的,但是她们也不能被动等着,要进行自救。
在经过商讨后,她们决定先从收集挖地道的工具开始,然而她们被关在牢房里,如何找工具呢?
原来在大家被关押期间,除了遭受国民党拷打审问,剩余时间国民党觉得她们是在享清福,所以每天将她们放出来去干活,而这也成了她们获取工具的唯一机会。
在劳动时偷偷捡起一个钉子,在干活时偷藏一根铁丝在衣服里等等,只要是带铁的,她们都不放过。
甚至有一次,她们齐心协力地从一扇破旧的门里抠出一个螺丝钉,而为了这个螺丝钉,有的人手指头都被磨破,鲜血直流。
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在经过漫长的收集后,她们积攒到了一定数量的铁器。
尽管只是一些铁丝、铁钉、小块铁皮等,但对她们来说这就是一种出去的希望。
同时她们也商量好了,如果没被发现,就可以顺利逃出去,如果不幸被发现了,就用这些“武器”决一死战,她们死也要死得壮烈!
外面的解放军仍在战斗着,牢房内的江姐等人也从未放弃,努力地进行自救。
她们用收集来的铁器一点一点地挖掘着,由于工具的限制和看管的限制,她们的进度并不快。
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的好消息,也通过被买通的看守人传到了江姐这里,她们欢欣鼓舞,庆祝着新中国的成立。
然而因为处于成立初期,国内还有一部分地区未能完全解放,而关押江姐她们的渣滓洞,也因为地形原因,更是难以发现和营救。
但这些问题,并不影响江姐她们对未来的希望与憧憬。
为了表达她们对新中国成立的感情,在狱中如此艰苦的环境下,江姐带领大家利用尽可能用上的材料,拼拼补补缝制了一面国旗。
在狱中,她们只是听人讲新中国的国旗是五星红旗,但从未见过,于是她们自己想象着五星是如何排列。
“五颗星星应该是一个在中间,四个分散排。”
“周围的小星星就像是中间的大星星发散出的光芒,跟咱们新中国一样,充满希望,照耀着党和人民。”
最后经过大家的猜想,缝制出了一面并不标准的“五星红旗”。
然而这面拼凑而成的不标准国旗,却满满都是江姐等人对党、对人民、对国家深厚的情感。
当她们挖掘越狱洞穴感到疲惫时、或是深夜思念家乡时、再或者是感觉坚持不下去时。她们就会拿出那面五星红旗,观赏着、抚摸着、抒发着自己内心深处的需求。
黎明前沉重的黑夜
胜利就在眼前,江姐等人一直坚持不放弃,想出去看一眼党和人民取得的胜利,想看一眼新中国的大好河山。
然而尽管此时国民党已经失败,但他们仍然做着最后的挣扎。
对于屠杀革命人士一事,国民党们怕一次性大屠杀会引起暴乱,于是他们假借转移为借口,一次带出去几个人,然后杀害。
而江姐就是在新中国成立这年的11月14号,重庆解放前的16天,被带出去之后壮烈牺牲了。
而就在重庆解放在即,国民党感觉时间不够用,于是反动派认为这样一批一批提出来太慢,干脆将他们集中到几个牢房里,然后开枪射击。
于是他们用恐吓、哄骗的方式,将剩下被关押的人们都关在几个集中的牢房里,而等大家反应过来这是国民党的骗局时,已经来不及了。
1949年11月27日这天,罪恶的枪口对着他们开始扫射,枪声、小孩哭喊声、大人怒斥声,各种声音混合在一起让牢房瞬间成了人间烈狱。
可能是因为现场太过惨烈,有一名狱警实在不忍心,偷偷打开了一扇逃生之门。
幸存的大人们带着小孩逃出牢房向外冲去,但国民党也不停地扣动扳机,屠杀着跑向墙边的大人和孩子们。
他们一部分人吸引着特务的火力,一部分人冲撞着墙体,墙面很快在撞击下被推倒在地;
而那些吸引火力的同志,为了让更多的人离开,一直坚挺着,在身中数弹以后才不甘心地倒下。
在那次的大屠杀中,三百余人只有15个人幸运地逃脱出国民党的魔爪,活了下来。
他们代替牺牲的烈士们,将发生在渣滓洞的故事讲给全国人民听,将国民党的罪行揭露出来。
同时也代替牺牲在黎明前的烈士们,看一看一直未能亲眼见到的新中国,未能亲自感受的祖国大好河山。
沉重历史重见天日
国民党为了掩盖罪行,在屠杀后放了一场大火,妄想着毁尸灭迹,埋没真相。
在大屠杀爆发后不久,解放军也赶到了重庆的渣滓洞集中营现场,15名幸存者终于回到了党和人民身边。
火灾后满地都是被烧毁的遗体,让每一个人又难过又气愤,在将烈士们的遗体安葬过后,制造惨案的国民党特务同时也被捉拿归案。
每一个凶手,在不久的未来都要面临着全国人民的审判与惩罚。
后来,在组织的商讨下决定,将歌乐山作为红色革命圣地,将渣滓洞集中营和白公馆等遗址作为革命遗址。
同时修建纪念碑和展览馆,那面缝制得不太标准的五星红旗就在展馆之中,无声地给后代们讲述着那段悲惨的历史。
幸存者的讲述和史料记载都表明,江姐曾带人一起努力地反抗自救,然而在大屠杀和一场大火过后,很多东西都被掩埋在了地下,根本无从寻找。
为了尽可能将历史最真实的一面呈现给后人,对于遗址并未再深度挖掘,尽可能地保留过去的面貌,在此基础上稍加改造后,再加以保护。
重庆市因为多雨而导致气候长年湿润,大大小小的泥石流洪水时常在发生。
2007年,一场洪水爆发在歌乐山,在洪水过后,人们发现渣滓洞遗址被洪水摧毁,损失颇为严重。
于是在专家的带领下,工人们一点一点完成着修缮工作。
整个修缮工作完全是按照当年的面貌进行着,为的就是让后人看到的渣滓洞,依然是历史中的模样。
就在修缮过程中,工人们发现了地洞,经过挖掘与勘测,发现了洞里掩埋的十余件铁器。
经过确定,这些铁器是江姐她们当年用来挖洞时使用的工具,而这个被掩埋的洞,就是江姐她们曾经想逃脱牢笼而挖掘的。
可惜江姐等人却惨烈地牺牲在了敌人手里,牺牲在了黎明前的黑夜里。
洞穴的发现让这段历史再一次被提起,遗留的洞穴遗址和掩埋在地下的工具,让我们感受到江姐等革命烈士在那时不屈不挠、顽强反抗的精神。
新中国成立的道路上历经沧桑,无数革命烈士的鲜血洒向了这片土地。
面对渣滓洞的惨案,我们无一不动容,正是因为前人的奋斗,才有我们如今的幸福生活,江姐等每一个革命烈士,都值得我们永远的尊敬与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