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用开篇宝地,C妈说个事儿!
今天10点高端功能性童装,白菜价直播!
昨天我就说了,最打动我的,就是创始人的理念:
童装不该成为奢侈品
希望每个孩子、在盛夏的每一天,都能穿上高端面料。
天天看着孩子热成狗,心理过不去;件件都买高端面料,钱包受不起的。
再过2小时,鱼和熊掌,你就可以兼得啦!
没挑好款式的,赶紧看昨天预告吧《要命!只有一次机会咋办?高端功能性童装秒杀,咱只有三小时!没补票可能了 》
对了后天还有男/女装直播,一个活跃在国际赛事&国内热播剧里的轻奢品牌,哈哈,我也不废话了,同放在前面文章里了。
两场直播这次都只有上午一个场次,提醒一波预约~
大家好,我是C爸,今天这篇又是我写的!
今天主要是提醒大家一个夏天特别重要的事儿!
也是巧了。
上周末微博刚看了个热搜 #我的脸被隐翅虫毁容了#。
这两天,就在家里看到了“本尊”!!
难不成是带娃下楼玩带上来的?还是哪个窗没关好飞进来了!
赶紧检查下俩娃,幸好是没什么事儿。
幸亏C妈出差了,是善良的我留在家。
要她在,就凭她那见虫子就拍死的暴君性子,非得惹了大祸!
别嫌我大惊小怪。
如果你看过热搜,或者之前不幸“中招”过,就一定知道有多吓人。
一旦和这小小的虫子亲密接触过后,你很可能变成这样:
(图片可能会引起不适,想要查看的朋友可左滑)
后者这样:
甚至这样:
嘶~看得肉疼!
这隐翅虫到底啥来头?小小一只毒性竟然这么大?
今天,咱就好好“扒一扒”它!
另外,现在这个时节,本就是各种蚊虫大军齐上阵的时候。
除了隐翅虫,其他一些常见的比如 蜱虫、红火蚁等,也是防不胜防。
夏天孩子们户外活动的机会又多,很有可能一不小心就中招。
所以,借着这个机会一并来给大家提个醒。
01
隐翅虫
隐翅虫,其实是一个品种范畴非常大的科目,并不是所有的隐翅虫都有毒。
准确来讲, 真正有毒能引起像上面那种皮肤损伤的,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品种,叫做毒隐翅虫。
外形有点像黑色的蚂蚁。长这样:
(所以我家发现的那只就是它没错。 )
每年的 6-9月是毒隐翅虫最活跃的时候,它们喜欢 闷热、潮湿、有杂草的环境。
所以,带娃在户外玩耍时,你可能会在草丛、树林里见到它。
另外, 它还有趋光性。室外的路灯、屋子里的灯光,甚至是晚上玩手机的光亮,都可能把它吸引过来。
我家是住3楼,没准就是窗户没关好的时候被亮光吸引飞进来的。
朋友们,不见得住高层就没事啊。管你三层还是三十层,在它眼里,一视同仁!
虽然毒隐翅虫身体很迷你,大概也就10mm左右, 但它体内却有极强的酸性液体。
有研究称, 毒隐翅虫体内的酸性毒液PH值在1-2。
这什么概念?已经是强酸的范畴了呀。
怪不得毒隐翅虫还有个名字,又叫 飞行的硫酸。
其实大多数时候,它并不会主动去“招惹”人类,只是爬行的时候可能会有少量的毒液残留。
但问题就在于, 我们看到身上有虫子的时候,都会下意识的拍打或者是用手指弹开。
这一拍/弹不要紧,很可能就弄破了毒隐翅虫的身体, 导致酸性毒液直接渗出沾到我们的皮肤上,造成下面这种情况:
轻则皮肤出现条状或点状水肿型红斑,有瘙痒或灼痛感。严重则出现密集的水泡或脓包,挠破后可能会感染。
(图片我就不再展示一遍了,上面左滑查看)
伤口即便愈合也会留下 褐色的瘢痕,而且很可能持续时间会比较长。就像开篇网友分享的那样。
发现隐翅虫后如何处理呢?
C爸提醒:
1、一旦发现自己或者孩子身上有隐翅虫,轻轻吹走,千万不要去拍打。掉落之后,多垫上几层卫生纸或者戴上手套去处理。
2、用肥皂水清洗一下刚刚和虫子接触的部位,避免因为爬行时少量毒液残留引起的皮肤炎症。
3、如果手比脑子快, 已经拍了咋办?
同样先用肥皂水清洗一下皮肤,然后可以用 炉甘石洗剂清洗一下接触部位,有缓解瘙痒的作用。
如果 皮肤肿胀严重、或者出现溃破感染等情况,建议 及时就医,在医生建议下使用抗组胺 /抗过敏药物。
4、同时也要注意,家里通风纱窗不要留有缝隙;晚上睡觉也别开着灯。这样,即便家里不慎飞入了隐翅虫,也能最大限度避免虫子被灯光吸引到孩子周边。
02
蜱虫
相比于隐翅虫, 蜱虫妈妈们可能更了解一点。
因为每年一到春夏季节,门诊就会有很多患者,而且也会有相关的新闻曝出:
青岛一家医院连续接诊了 20 多名病人,均是被蜱虫咬伤,有几例病情较重的,身体各项器官出现衰竭,其中有 4 例甚至不幸身亡!
辽宁大连的4岁男孩嘉嘉去野外游玩时,被一只蜱虫钻进后脑勺的皮肤里。幸好家人发现及时,立即送医,医生成功将蜱虫取出,嘉嘉未出现其他严重症状。
江苏一个 3 岁宝宝,右边耳朵老是疼痛。去医院检查后发现,一只蜱虫钻进了孩子的耳道,吸血后的它已经胀大,并且在里面产卵!
蜱虫在夏季活动尤为频繁,常出现在草丛、灌木丛等植物茂密的地方。
所以, 喜欢去草丛、树林玩耍的孩子更容易成为蜱虫的目标。
蜱虫的体型很小,有的仅 2、3 毫米。
它“攻击”人的方式,主要是 附着到皮肤上吸血,吸血之后会明显胀大,看上去就像一颗黑痣。
如果藏在孩子的衣服下面、头发里面,真的是很难发现。之前还有新闻报道, 9岁女孩被蜱虫钻进头皮吸血1个月才被发现。
大多数情况下, 被吸血之后都是红肿、酸痛这种症状反应,但我们也不能忽视它的严重性。
因为蜱虫不像蚊子,叮完人就走,它会长时间的附着在皮肤内, 时间长了,就可能传播森林脑炎、莱姆病等各种病原体,引起严重疾病。
有项研究发现,在被叮咬附着超过72小时的15名患者中, 有3名被检查出莱姆病。
一方面,蜱虫很小,本身就难以发现。另一方面,孩子又还小,可能无法清晰的表达自己的不适。
所以,作为家长来讲,我们真的不得不妨。
那么, 如果发现孩子被蜱虫叮咬,我们应该怎么处理呢?
C爸提醒:
1、发现被蜱虫叮咬 千万不能硬拽或拍死,因为蜱虫的嘴有倒刺,刺入皮肤后很难被拔除。
处理不当很容易折断蜱虫的口器,还会刺激蜱虫分泌出更多唾液,增加感染的可能。
2、正确的方法是 用细口的镊子或钳子夹住蜱虫的头部,然后垂直向上拔出。
注意不要夹腹部!如果刺入比较深或不易取出,那还是直接到医院来吧。
3、取出蜱虫后,用 酒精给伤口消毒。
4、回忆、评估被叮咬的时间,咨询医生看是否需要进一步的预防、检查和治疗等。
03
红火蚁
红火蚁,可不是一般的蚂蚁。
习性凶猛,繁殖力和竞争力都很强,是全球公认的最具危险性的入侵物种之一。
最明显的特点就是攻击性强、叮咬毒性大!
红火蚁体内含有一种类碱性的毒素。
一旦我们被咬伤,毒液会注入我们的皮肤,导致出现 红斑、水泡、硬肿,有瘙痒感和烧灼的疼痛感。
水泡如果破裂,还容易引起感染。
前几天,皮肤科一同事接诊过一例意外咬过,一米八几的大汉晚上被疼哭了。他说钻心的痒,一抓还钻心的疼,折腾的整夜整夜睡不着来了医院。
这要放到孩子身上还得了?真是听一听都觉得难受的程度。
更严重的是,如果是被叮咬的太多,还可能出现 胸闷、呼吸困难、恶心甚至是过敏性休克等等。
有数据显示,红火蚁目前在四川、福建等东南部地区比较常见。
有没有附近的同志?一定要做好防范啊。
尤其是在户外如果看到这种小土堆,提醒孩子远离再远离,因为它很可能是红火蚁的老巢!
如果不幸被咬,怎么办?
C爸建议:
1、用 肥皂水清洗叮咬部位,保持伤口清洁,防止孩子抓挠、抠破水泡。
2、拿湿毛巾冰敷,或用 类固醇的药膏外敷,缓解瘙痒和疼痛感。
3、被咬后出现头晕、呼吸困难等剧烈症状时,请立刻就医,别耽误就诊时间。
做好防护最重要
夏天气温高,各种昆虫都卯着劲儿的刷存在感呢。
今天是挑着后果严重的几个,给大家提了个醒。
对付得了三种,对付不了所有。所以,做好预防才是最重要的。
带孩子出去玩,一定要注意:
第一,注意穿衣和遮挡。
如果要进草丛、树林茂密处,建议穿可束口的长袖、长裤以及不露脚趾的鞋。低龄孩子,千万不要穿“开裆裤”。
第二,提前喷涂防蚊液等驱蚊虫产品。
花露水一般是不管用的,要用驱蚊产品!
第三,户外活动结束后及时检查衣物和孩子的皮肤有没有异常。
最后, 大家还遇到过什么比较少见、对娃有伤害性的“虫子”以及如何预防、处理,也欢迎在留言区补充。
一起来“涨姿势”!
(本文图源网络,侵删)
PS:播童装没啥稀奇的,难得C妈还能想着我和老丈人,搞了场男装,这是准备父亲节 一次性把我们爷俩一快 打发 了,得,我也先预约了!
。
C爸:中国医科大学硕士、三甲医院副主任医师;
C妈:报社育儿主编,畅销书《家长好脾气,才有好教育》、《吃好睡好不生病》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