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豆爸,两个孩子的爸爸,心理咨询师,家庭教育咨询师。
今天,豆爸想跟大家聊一聊孩子教养的问题。
前段时间去朋友家吃饭,孩子无意间的一个动作,引发了豆爸的思考。
菜炒好后,陆续被端上了餐桌,眼看菜快上齐了,朋友也招呼大家赶紧入住。
这时,一直玩游戏的孩子,放下遥控器,走到餐桌前看了一眼,然后,直接将自己喜欢的两盘菜端走,放在电脑前的桌子上。
这一幕让所有的人都愣了一下,朋友也特别尴尬,连声道歉,“不好意思,平时孩子被我们惯坏了,不太懂礼貌,大家见谅哈。”
仔细回想一下,从进门到吃饭,孩子见到家里有客人来,并未起身表示欢迎,只是扭过头,淡淡地看了一眼,接着继续玩游戏。
中间还因为大人说话的声音稍微大了一点,还被孩子大声呵斥。
种种迹象无不在说明一个问题:孩子不懂礼貌。
中国号称礼仪之邦,古往今来,礼仪都是一个人素质评价的标准,
可大多数的家长和孩子,却并未意识到它的重要性。
礼仪教育的三大重要性。
知礼懂礼的孩子,无论走到哪里,都是招人喜欢的,甚至在他成长的道路上,也会成为他的助力。
1、自信独立。
受过良好礼仪教育的孩子,很容易在人群中脱颖而出,自己也会变得更加自信。
这也会让他拥有更多的勇气进行不断的尝试,面对困难不退缩,独立且勇敢。
2、社交能力强。
说话中听,照顾别人的感受,举手投足之间,体现良好的修养。这些都会帮助孩子在朋友圈中获得良好的口碑,帮助他进行更好的社交,长大后更是能获得更多的人脉,更容易成功。
3,正面引导。
良好的礼仪对孩子在身心发展方面有着意想不到的效果。
因为长期保持优良的礼仪,举手投足都会更显品位,自身会得到脱胎换骨的变化,而周围源源不断的认可和赞美,也会让他感觉心情舒畅,时刻保持在最佳状态。
这些都会帮助孩子产生更多的正能量,不断地朝好的方面发展。
总之,越早对孩子开启礼仪教育,越能让孩子获益。
三条基本的家庭礼仪。
家庭礼仪是所有礼仪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更是我们从出生,就能接受到的相关教育,那家庭礼仪都包含什么内容呢?
这里只说3点最基础的礼仪。
1、孝敬父母、尊重长辈。
这一点是做人的本分,更是口口传颂的美德,这里主要包含3点:
第一,尊重。
尽可能理解和体谅父母,不要随意顶撞,绝对不能动手殴打自己的父母,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不要让父母担心等等。
第二,主动关心和分担。
生活中,孩子要主动关心父母的身体状况,记住他们的生日,闲暇时主动参与到家务中去,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尽可能地帮父母分担等等。
第三,对老人要有耐心和爱心。
面对老人的唠叨和不合时宜的话语,孩子需要更有耐心,多倾听个陪伴,不要嫌弃。
2、同辈谦让。
兄弟姐妹之间的相处,要互相尊重,关心,互相照顾,彼此体谅,不要一味地勾心斗角,互相攀比。
这些都会导致兄妹之间无法和睦相处。
3,礼貌待客。
家里有客人来访时,不要因为孩子年纪小,做事情可以原谅,而是要主动告诉孩子应该做些什么?言行上要注意些什么?
这里有2点可供参考.
第一,客人来访前。
家里要收拾干净整洁,并提前准备一些待客的物品,如吃的喝的等等,同时家里的人也要注意穿着打扮,服饰得体。
第二,礼貌待客。
客人进门时,最好能站起来,保持微笑热情迎接,对长辈要及时称呼。
客人落座后,及时端上饮料和茶点,当大人在热烈交谈时,孩子可以不参与,但也不要弄出巨大声响或其他不礼貌行为进行打扰。
当客人离开时,孩子最好和父母一起,在门口进行送别。
家庭礼仪,其实还包括用餐和一些日常行为规范,但作为最基础的3点,是孩子必须要了解和遵从的。
礼仪教育的两种方法。
有些家长可能会说:这些你我都懂,也告诉过孩子,可孩子压根就不听。
一味地口头说教,只会让孩子感到厌烦,也得不到孩子的重视,家长可以用一些更吸引孩子的方式,效果可能会更好。
这里推荐两种简单,易行且效果不错的方法。
1、反面案例引导。
孩子上小学时,有幸被学校邀请,参观了他们为校庆准备的节目排练活动。回来后。我就开始对孩子班上的有些同学赞不绝口:
“你们班,某某同学真的太有礼貌了,老远就对我微笑,还大声地问好。有个孩子甚至还拥抱了一下我,真不错。”
孩子看了一眼,没说话,于是,我接着说道:
“不过,为什么还有那几个同学,嘴巴里动不动就爆粗口,这也太不文明了。”
孩子立马说,“我才不会爆粗口呢,这样说话太招人嫌弃了。”
孩子其实能够分辨对错,也许有些对的事情,他知道自己无法做到,但对于错的方式,他心里还是非常有底的。
与其一味地教孩子做正确的事,倒不如举出孩子身边的反面案例,杜绝错误的引导,同时在后续的生活中,让孩子了解更多正确的做法,潜移默化地引导孩子慢慢改变。
2、自黑反思。
这是我常用的招数,方法很简单,就是自己扮演恶人。让孩子从正义的角度来进行批判,让他自己明白正确的做法。
比如,孩子看到家里来客人,完全漠不关心,我就用的自黑。
那天,家里来了客人,爷爷奶奶都在客厅热情地接待,而我并没有像往常一样帮忙倒茶,热烈欢迎。
而是,一反常态地学着儿子坐在角落,低头玩手机,看电视,别人和我说话,我也爱答不理。
等客人走后,我开始问孩子,自己今天的表现怎么样。
果然孩子对我进行了批评,说我没礼貌,不管客人,只顾玩自己的。
接着我又诚心地问儿子,那我该怎么改正呢?客人来了我应该怎么做呢?
之后的两个小时里,儿子开始像老师一样,教我见到客人要热情,应该做些什么,还对我进行了惩罚。
也正是那一次的自黑,我成了孩子“不礼貌待客”的反面典型,而他自己却开始时刻注意着待客礼仪。
家庭礼仪是人类礼仪生活的一部分,涉及亲子,兄弟姐妹,亲戚和邻里之间的关联。
如果孩子从小就能做到孝顺父母,关爱长辈,礼让同辈,礼貌待客等,不仅能让孩子拥有良好的品德,给家庭带来和谐和欢乐,对孩子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家长切不可因为溺爱而忽视,不要后悔莫及!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