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时期德国的超前导弹技术不仅有防空导弹还有反舰导弹等

原标题:二战时期德国的超前导弹技术不仅有防空导弹还有反舰导弹等

德国对于导弹研发试制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已经开始,德军第一种正式定型的导弹是Hs-283A反舰导弹,但该导弹只用于实验并没有实战记录,而1939年德军又在原有的反舰导弹实验技术,推出一款正式装备德国空军反舰导弹,这便是亨舍尔Hs-293无线电反舰导弹,该型导弹设计采用滑翔机的飞行原理,利用小型滑翔机携带一枚500公斤航弹,通过搭载德军中型容克轰炸机,在指定高度进行投放,在航弹实现滑行同时采用无线电制导装置,进行手动操控控,无线电制导就是类似现在航模飞机和遥控汽车的原理,德军飞行员只需要观察导弹的飞行路线进行手柄操控撞向敌军军舰即可,这种技术在二战时期可谓非常的超前,比日本的自杀式樱花飞机要领先一个世纪左右,这就是当时日本技术对比德国技术差别所在,日本军国主义思想是又无能又反人类,只要当时日本人脑子变通一下,那么神风特攻队,将会成为日本二战时期的一个亮点而并非是一个污点了。

德国除无线电反舰导弹外,在导弹研发上又推出了一款制导炸弹,德国弗里茨-X,需要注意的是德军该款制导炸弹,并不是导弹,而是重达1570千克的重型航弹改装的,并不具备独立的飞行能力,内装炸药达到320千克高爆炸药,而炸弹的重量主要体现弹头,德军对该型炸弹指标是能够具备直接贯穿大型战列舰的高强度钢板后再引爆,其弹头硬度要比战列舰200毫米以上钢板还要更加坚硬,等于是一枚重达1570公斤,长562毫米,穿甲弹,但打击目标不是坦克,而是海面上大型军舰,作战时由载机通过无线电对安装在尾翼的电磁驱动舵面进行控制,对半径30米的圆靶命中率在90%以上,最佳实战投放高度为6000米,最佳修正命中高度为500米,这得考验德军投弹手对于目标投放时第一个感觉,误差越小,后期超控难度就越小,而根据海战时美国的投弹统计,平均误差只有三米到四米,而这三米和四米差距往往就等于攻击完全失败,而德军就利用这三米和四米投弹遗憾,加以改进把航弹命中目标的准确率提升百分之九十以上,在二战后期物资匮乏的德国效率决定实战意义,任何没有作战效率浪费在希特勒眼中就是一种背叛。

而根据太平洋的海战数据是平均两颗250公斤航弹就能对敌军一艘军舰造成致命打击,一场战役起平均150颗航弹准确命中,就能彻底歼灭一个日本联合舰队,但美军在二战消耗航弹却达到两万枚以上,打了整整四年才彻底把日本联合舰队的军舰摧毁殆尽,这就是德军弗里茨-X的优势之处,德军的无线制导炸弹问世已经足够影响一个世纪先进武器发展,乃至改变一场战争进程,但却最终因为东线战场和西线战场的全部溃败而无法得到大规模的运用,德军即使在二战后期有如此高科技的武器,却没有充足的轰炸战进行作战,还没有充足战斗机护航,东线和西线制空权在1943年后被盟军牢牢掌控,德军在1943年开始量产到1944年末停产累计有2500枚。

而正式参加实战的只有100枚,实际投放进行攻击的就更少了不足50枚,最先拿自己盟友意大利开刀,1943年9月9日,在意大利宣布投降并退出德意轴心国的第二天,德国12架DO-217轰炸机携带“弗里茨-X”,在地中海对正准备向盟军投降的意大利海军主力战列舰“罗马”号发起了攻击,短短20分钟德军只用两枚“弗里茨-X”就彻底击沉意大利4.2万吨战列舰罗马号,重创了意大利“意大利”号战列舰。之后战绩还包括英国海军的“伊丽莎白女王”级“厌战”号战列舰,虽然都没有击沉但严重重创英军这两艘战列舰,使其提前告别二战一直维修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美国海军“大草原”号轻巡洋舰,美国“萨凡纳”号巡洋舰以及英国“乌干达”号轻巡洋舰等等,也都曾经遭受到德军弗里茨-X制导炸弹的攻击,命中率百分之九十左右,但击沉率只有百分之三十五,这从侧面显示出战争运气重要性,并不是更高科技就能改变战争进程,也不是命中就能达到预定效果,战争从来都是7分靠运气三分靠人力。

德国末日战争计划的一部分代号为“莱茵女儿”的防空导弹,莱茵女儿”地空导弹由德国莱茵金属公司研制,有R1和R3两种型号,其中R1型的动力是两级固体莱茵女儿-1在发射架上燃料,R3则是液体燃料带固体助推器,最射击距离12公里,最大射击高度为6000米,弹长5.74米,弹重1750公斤,德军研制计划在1941年开始展开,1944年研制成功累计进行82次试射成为世界上第一款有实际作用的防空导弹和远程攻击导弹,德军曾经计划让虎王坦克的底盘作为搭载“莱茵女儿”防空导弹进行使用,以实现机械化投入实战,但最终由于德国快速战败而不能实现,而关于德军这款导弹所有秘密,只有当时美国人和苏联人知道。

当时德国“莱茵女儿”防空导弹的所有技术和系统全部被美国和苏联得到后,在二战结束后全部得到运用和发展,美苏两国都各自己发展出了自己导弹防空系统,而在二战结束之前,各国对于防空导弹和攻击型短程导弹技术都是一片空白,知道其中原理却不知道如何进行实施运用,而德国恰恰开启了导弹时代到来,却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战败,把所有技术给美国和苏联,让美苏开启了崭新时代,而德国对二战结束后的贡献也仅限于此,不值得赞美却值得让人唏嘘。

德国巡航导弹计划,V1导弹计划,世界上第一种弹道导弹V2导弹计划,都刷新当时各国对德国黑科技的认知,德国V1导弹是世界上第一种可以实现自主巡航的导弹,这种导弹长7.90米,采用中单翼滑翔机射击,装有一台简单的脉冲喷气发动机,是由卡塞尔地区格哈德·费思勒股份有限公司的工程师罗伯特吕塞尔领导的设计小组设计,二战时期德国生产一万多枚,运往法国海岸对英国本土展开攻击,技术特点能保持900米的飞行高度进行持续飞行,直到命中目标,最大攻击距离为280公里,法国为中心几乎可以打击西欧全境各个国家。

但当时德国在西欧仅有的对手只有地处英吉利海峡的英国,因此英国成为德军V1导弹唯一的攻击目标,德军累计从1943年末到1944年向英国本土发射了一万枚占德国V10导弹产量的百分之九十,其中有6000枚成功抵达英国本土,除去自己坠毁、偏离目标、被拦截的,大概有2500枚飞到伦敦,造成6184人丧生,176981人重伤,而德国真正展开攻击持续时间只维持到诺曼底战役前夕短短半年而已,如果当时诺曼底战役没有爆发,德国的导弹攻击行动将会让英国彻底崩溃,这是德国当时计划设想,根据后来资料解密英国人着实是捏了一把冷汗。

德国V2导弹计划,该计划雏形德国人早在1927年就进行尝试,1942年正式研制成功,进行攻击试验,是人类历史上生产的一种弹道导弹,也是人类第一款进行过实战弹道导弹,其最大打击距离达达到320公里,且不可拦截,1944年9月8日第一次实现了对英国本土攻击,导弹直接从德国本土发射,如果1944年德国研发出核弹,那么1944年9月8日英国伦敦将会成为德国第一次核打击目标,因为了理论上德国V2导弹已经具备装备核弹头能力,它的推力已经完全足够,最高飞行高度达到10万米高空,已经具备发射卫星的能力,而这样造福人类高科技技术,一念之差就足以毁灭世界,而纳粹确确实实想过把V2火箭当成毁灭世界工具使用,这就是为什么德国科学家明明具备研制出核弹能力,却纷纷不敢研制,乃至逃离到美国的原因,但即使当时让美国研制出核弹,德国科学家爱因斯坦也没有想到美国真的敢用于战争,敢用于对二战世界结束后世界格局重塑,而讽刺意义上讲,如今世界的和平也完全被核弹技术所掌控和制约,而古巴的导弹危机,也让人类第一次有了反思,为什么人类现代社会稳定,要被一种足以毁灭世界武器所制约,这是对当代人类讽刺,同时也需要我们的后代去反思一件事,因为这关乎到未来人类存亡。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ezt-UHQBLq-Ct6CZAMt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