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军第14装甲师斯大林格勒战役失败后死亡行军站不起来就枪毙

原标题:德军第14装甲师斯大林格勒战役失败后死亡行军站不起来就枪毙

德军第14装甲师是德军1940年前后成立的第二批次的装甲师,主要用于巴巴罗萨计划,其骨干成员组成除一部分来自第14步兵师经历过实战检验的老兵外,其余大部都是德国各装甲学院的毕业生,在1940年法国战役结束后,德军部队的编制以及总体实战时体系规划基本已经成型完毕,第14装甲师可以说是德国早期的精锐之一,以兵源大部年龄组成是18到24周岁,但尽管如此第14装甲师编制也与其他装甲师有所不同,第14装甲师麾下只有两个装甲营一个装甲营麾下3个连,所以用装甲步兵师来形容也不为过,当时德国坦克数量不足,因而把更多的突击炮装甲车装备给第14装甲师。

1942年夏德军发动代号为蓝色方案的作战计划,该作战计划被认为德军东线资源争夺战的开始,德军南方集团军群,开始分为两路一路是A集团军群,主要目标是攻占苏联的高加地区,那里储藏着当时苏联三分之一的油田,而B集团军群的转为第二路向西进攻,越过顿河南方草原向苏联工业城市斯大林格勒进发,当时苏联斯大林格勒至卫国战争前,城市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这里成了苏联重要的重工业中心,粮食、石油和煤炭的主要产区和铁路大动脉运输的一个铁路十字枢纽、伏尔加河运集散中心。北高加索的粮食、巴库的石油、中亚的棉花,都通过这一工业铁路枢纽和伏尔加河的港口提供给苏联的中心地区,这是当时希特勒重点看重斯大林格勒原因。

而有人猜希特勒因为这座城市是斯大林本人命名的,所以成为希特勒必须拿下城市,其实这并不是主要原因,而相反苏联红军想守住这座城市,正是因为这座城市是以斯大林本人名字命名,所以必须死战不退,这是当时苏联宣传部,重点宣传鼓舞士气的一个点,德军进攻斯大林格勒战役难就难在这座城市当时苏联宣传成了精神的象征。

所以当时德军指挥官都劝希特勒是不是延缓攻城,或者是让A集团群先暂停对高加索进攻,因为饭得一口一口的吃才能够进行消化,但希特勒拒绝了军官们的提议执意让当时B集团军群的第6集团军作为主力强攻斯大林格勒,而当时第14装甲师和第16装甲师也接到一个关键性任务,在11月之前拿下斯大林格勒北部高地的马马耶夫岗,当时德军B集团群坦克数量为1000辆,突击炮数量大约在525辆左右,兵力约70万左右,第六集团军装备最好拥有三个装甲师人数在40万人左右,其中真正投入斯大林格勒战役兵力实际总是有30万人,坦克600辆另外还有200辆三号突击炮,而苏联前后投入守城兵力超过50万。

北部高地的马马耶夫岗是苏联苏德战役爆发后而修建要塞高地,平均20米有一个土木机枪碉堡,50米有一个可以容纳一个排人员的混泥土碉堡工事,外加反坦克炮阵地,第二道防御攻势,由迫击炮,反坦克火炮组成,第三道防线也是马马耶夫岗最高处有苏联红军的2个152毫米和122毫米重型榴弹炮部队组成阵地,根据资料当时苏联红军在高地集中15万人拒守,后期不间断增兵,15万打光就补15万,平均一个步兵师进入阵地三个小时就宣布被击溃歼灭。

1942年10月23号,第14装甲师发动最为猛烈一次进攻,一名德军少尉在回忆录写道:“整个片高地都在燃烧,坦克残骸遍地都是,有苏联的也有友军第16装甲师的,当我们三号坦克群,沿着高地掩护步兵向上进攻时,很快就遭到苏联士兵的大规模反击,成群的苏联红军士兵,冲出高地与士兵展开肉搏,苏军有一些的身上还在燃烧着火焰,我亲眼看到一名中尉军官,被两个身上着火的苏军士兵扑倒而被活活烧死,旁边的人看到这种场景根本无法伸手去救,站在原地惊慌失措,坦克机枪手全程开火,射击那些手拿燃烧瓶扑过来的苏军士兵,坦克主炮瞬间变成毫无用处,只能命令驾驶员快速迂回后撤离开这片人间地狱,那一天高地在燃烧,而天空突然也下起了大雪,火在就在大雪中燃烧着。”

那场大雪被鲁道夫杜伯特少尉,认为是救命的大雪,进攻高地士兵最终全身而退。但很快德军就发现,这场大雪将会绵绵无期,最终许多德军士兵在一夜之间被冻死冻伤,许多坦克和装甲车也都报废在雪地之中,1942年10月23号到1942年11月中旬,苏联东线气温在短短半个月时间骤降50多度,而德军士兵身上穿的衣服还是秋服,过冬后勤补给严重不足,德军第14装甲师和第16装甲师在11月份就基本丧失进攻能力,而1942年11月19日苏联在德军第6集团军两翼地区集中的兵力也达到125万左右,随即投入反攻,德军第14装甲师最终被苏军20万主力部队包围在马马耶夫岗高地以东地区,而那里只有几栋工厂可以给德军第14装甲师官兵们修筑防御阵地和抵御寒冷。

1943年1月30日晚,德军第14装甲师兵力只剩下5000人左右,被苏联红军分割包围在斯大林格勒北面的几个区域之内,在突围无望的情况下,第14装甲师的师长决定秘密与苏联红军谈判,最终在一月31号让士兵们放下武器投降,少数德军士兵坚决不投降驾驶那能发动坦克和装甲车向西突围,最终被全歼或者自杀。

根据德军军官鲁道夫杜伯特回忆,投降的德军士兵的待遇要比意大利人和罗马尼亚人差很多,意大利人苏联人问什么他们都如实招供,把一切战争的责任往全部推给投降的德军士兵,他们很懂得取悦苏联人的政委,而德国第14装甲师官兵们,最终被苏联人以死亡行军的方式对待,没有食物和水,然后德军士兵徒步向高加索和西伯利亚等偏远地区集中营进发,一路上苏军士兵都在开枪,走不动的,晕倒的直接处决,毫不手软。

鲁道夫杜伯特少尉所感受到的唯一温暖和愧疚来自于沿途经过村庄小镇时,一些年老的妇人按照沙皇统治时传统,给流放到西伯利亚的囚犯,给予盐,黑面包,腌鱼,和破旧毯子作为他们上路时的食物和保暖补给,这些传统救了不少德军官兵性命,也让德军俘虏在艰苦死亡行军中,学会悔悟和对战争时人性的反思,德军士兵也学会五人一组活下去,毕竟有人只能得到食物,有人只能得到破旧的毯子。

在苏联年老夫人眼中,德军俘虏不是战犯而是受到冤屈农民,这在善良人性面前,德军士兵有些显得无地自容,而在苏军士兵鞭挞他们的身躯时则会使得他们变得更加坚强,第14装甲师官兵们最终只有极少人掉队,并且在1950年到1960年投降5000名第14装甲师的官兵们,最终在德国政府斡旋之下回到德国开启新的人生,很多人回德国时身边还多一名苏联人的妻子,也有人回到德国后又重返了苏联,参与苏联的国家建设,反战,反世界战争,也成为第14装甲师官兵们终生在传达的一件事情。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DwBWXQBLq-Ct6CZBx9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