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边缘”的捷克当代珠宝设计

原标题:“在边缘”的捷克当代珠宝设计

位于捷克布拉格的dox当代艺术中心 dox by qubus的新展《在边缘》不久前 开幕。展览以石头为主角,探索石头作 为珠宝首要构成元素的可能性,也展现 设计工作室珠宝和小型雕塑之间的相似 性,以及两者之间有时几乎看不见的边 界地带。

珠宝设计师使用宝石,最初主要是因为这种材 料的光学特质,透过特定的光的折射方式,这 一特质进一步被加强。“参展艺术家们将石头 在珠宝设计里的运用带到了一个完全不同的 层次,在他们看来,石头或者矿物不仅仅充当 某种装饰性元素,而是独立物件的主要的结构 性组成部分。”策展人特蕾莎·瓦尔娜(Tereza Volná)表示。

> 马丁·维纳的“沃罗诺伊”系列

在整个展览中,最让人眼前一亮的是UNOSTO 首饰设计小组。2011年,这个小组的创始人, 也是这次的参展艺术家马丁·维纳(Martin Verner)和几位同行好友一起创立了这个平台, 希望通过这一平台,推广捷克年轻珠宝设计师 的作品。UNOSTO成员共同特点是采用不寻常的材料,并在作品中试验各种各样的几何图形, 设计出大胆的可穿戴的艺术品。这次展览,UNOSTO共有捷克的五位珠宝设计师加入,除 了维纳之外,还有卢德米拉·希科洛娃(Ludmila Šikolová)、米娅·乔皮科娃(Mia Čopíková)、 帕维尔·奥波琴斯基(Pavel Opočenský)和卡雷 尔·沃蒂普卡(Karel Votipka)四位设计师,他们 结合各自的语言创造性地加工改造石头,创作出介于珠宝和建筑之间,或者说同属设计和艺 术的作品。

近几年,马丁·维纳集中于微观层面的细胞结 构,探索如何将这些结构作为基本元素,用于珠宝设计。目前在乌斯季扬·埃万盖利斯塔·普尔基涅大学(UJEP)读博的维纳,研究重点 是珠宝艺术中的石材加工方法。2012年起, 维纳开始根据数学里的沃罗诺伊图(Voronoi Diagram)来设计珠宝。沃罗诺伊是一种区分 平面空间的方式,富于逻辑性且普遍存在,在大自然中和城市规划中都能找到。基于这项研 究,一些源自沃罗诺伊图的项链和耳钉诞生,被 命名为作品《沃罗诺伊》。它们主要原料是氧化 银和缟玛瑙,之后也纳入钻石等材料。这些珠 宝造型复杂,但符合视觉习惯,带给人一种新鲜 的愉悦感。《沃罗诺伊》系列集中体现了维纳的 创作语言——他的首要关键词是“自然”。自然 是他的头号灵感来源,他致力于将自然元素转 化为原始的艺术形式,他认为自己所有的珠宝作品都以某种方式反映这一点。第二大关键词 是“技术”,“在所有出自我手的珠宝设计中,我 强调技术层面精准地执行。”维纳一直关注古 老的金匠技术,在最近的一些艺术项目中,他 也从自己的设计经验和前沿的工业技术中获得 新的灵感。

> 马丁·维纳的“沃罗诺伊”系列

这次展览中,维纳带来以大理石为主要原料的珠宝设计。大理石坚固、耐受性强、可承受重 压,通常被用于雕塑、地板和不同实用类物品 的设计。而维纳试图挑战人们关于大理石的这 种认知,通过各种试验,寻求以坚硬著称的大 理石作为设计原料的灵活性的边界。通过深 切技术,他使大理石弯曲,并展示了在抵达临 界值之前,大理石的“柔软度”的可能性。在尺寸上,维纳也探索了这种材料的尺寸限度, 从小型可穿戴珠宝到超大体积的形似珠宝的物件。作品《项链》属于中型可穿戴珠宝,由大 理石、镀金银和硅胶组成。在带模特版本的作 品展示图上,白色硅胶组成灵活柔软的项圈, 套在模特脖子上,而大理石构成的项链主体部 分形似局部断裂、两头紧密相连的一条火车 轨道模型,“轨道”中央靠近断裂处有一小团 金色的长方体,成为白色“轨道”上的点睛之笔。而由大理石和镀金银构成的《戒指》,实 体和名字相反,属于不适宜佩戴的大型配饰, 或是仅供观看的“小型雕塑”。展示图上,模 特将右手中穿过《戒指》底部的小孔,左手扶着长度约一米的“戒指”,整个作品形似一对 专为儿童设计的筷子,顶部相连,底部各自独立,“筷子”微微开口,中央夹着一粒镀金银制 成的小圆球。

来自亚布洛内茨的卢德米拉·希科洛娃是今天捷 克珠宝界的领军人物之一。20世纪80年代末, 在布拉格艺术建筑与设计学院金属与珠宝设计 工作室学习的她,经历了从她当时所在的艺术学院到整个捷克社会的重大变革。这一动荡时 期,她试验了各种材料和不同设计领域,从玻璃 制品、雕刻品到奖牌设计、珠宝设计,她最感兴 趣的是珠宝设计。1992年,从学院金匠工作室毕 业后,希科洛娃成为学院讲师,也成立了自己的 珠宝工作室,1998年,她成为利贝雷茨技术大 学纺织学院设计系玻璃和珠宝工作室的创始人 之一。直到今天,她继续担任珠宝设计工作室 的负责人。作为教育者,她试着引导学生从更 大的视角观看当代珠宝设计,珠宝不仅仅是饰品,而是一种具有独立性的艺术表达媒介,有它 自身的意义和思考。

> 马丁·维纳的“沃罗诺伊”系列

和马丁·维纳的创作方法有相通之处,卢德米 拉·希科洛娃也倾向于采用最初并非用于珠宝设 计的石头作为创作原料。它们通常被用于商业 险和技术性物品的制作。在她眼里,它们都是 具有强烈叙事成分的工作室珠宝,她试图“解 放”这些材料,在各种材料的加工中,寻求多样 性。通过测试它们的极限,比如材料本身的强度、灵活性,来挖掘它们制作小型雕塑和可穿 戴艺术品的可能性。展览中,希科洛娃的作品《甜蜜的钢丝》赋予了钢丝全新的生命——它们在正方形的平面倒向不同方向,好似一片被 大风刮过的草地。它们弯曲,犹如九十度大鞠躬 的身体;它们被压成薄片,层层重叠,被钉在一 起,如同一摞透明的树叶。

“我的人生之河穿越了很长一段旅程,才抵达宝石所在的地方。”自称“珠宝制作者和石头切割者”的米娅·乔皮科娃如此描述自己的珠宝 设计事业。和其他几位一直学习设计并从事设计业的参展者不同,直到35岁,乔皮科娃才正 式走向艺术,离开媒体机构的营销工作,申请了斯洛伐克布拉迪斯拉发的艺术与设计学院 (VŠVU),艺术学院的求学为她打开全新的视野。之后,乔皮科娃在“宝石加工业的麦加”德国伊达尔-奥伯施泰因(Idar-Oberstein)完成硕 士学位。2019年,回到布拉迪斯拉发的艺术社区,乔皮科娃成立了自己的宝石加工工作室。同年,她开始自己的《城市石头》系列,她采用了 现代城市里最常用的建筑材料,如沥青、混凝 土和房屋碎片来创作。这些通常和“饰品”不搭 边的材料,通过她的改造加工,成为简约而独特胸针、耳饰、项链等,戴上这些“城市手头”, 模特身上的装饰元素和城市的钢筋混凝土建筑 形成呼应。

> 帕维尔·保波塔斯基的“材料反转”系列作品

1954年生于捷克斯洛伐克卡罗维发利的珠宝 设计师和雕塑家帕维尔·奥波琴斯基是展览上 年龄最长的参展者,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到今 天,奥波琴斯基一直是布拉格珠宝界的先锋人 士之一。15岁进入一家金属作坊工作,奥波琴斯基对珠宝设计产生了特别的兴趣。在那儿度过三年学徒期后,他分别在亚布洛内茨和图尔诺 夫的设计学院学习珠宝设计,两所学院的学业都中途暂停,比起专业课,他更倾向于在他的工 作室自由创作。当时,在捷克斯洛伐克没有自由市场,他只能非法生产和销售他的珠宝和其他 产品。偶尔,他会通过熔化废料来处理黄金。但 获得黄金的机会有限,他更多使用的是木材和黄铜。现在,他在布拉格继续设计珠宝,创作 艺术。这次展览,他展出的作品包括翡翠为主材料的《雕塑:脆弱的格拉达蒂姆》,通常被作为手镯和项链的翡翠,在他手里成为独立的微型雕塑。

材料实验一直是帕维尔·奥波琴斯基的工作核 心,他用象牙、石头、琥珀、胶木、石英、金棕 榈、不锈钢、钛等天然和合成材料进行创作, 通过持续的“材料反转”实验,他持续挑战传统观念,对观者提出一系列根本问题,如:到底什么是稀有的?珠宝应该如何被体验?“珠宝 建筑”是否可能?他创作的作品通常是多功能 的——可以拿在手中把玩,也可以戴在身上作 为装饰。

> 帕维尔·保波塔斯基的“材料反转”系列作品

“回收一直是我的主题。只有产品和材料在不断变化。”奥波琴斯基如此点评自己的创作。 过去,他用胶木制成滑雪板、滑雪板和电灯开关等。现在,他采用机器的铝和钢部件,它们不像小型珠宝雕塑那样广泛被关注。这些隐 藏在工业产品中的原始功能的技术细节让他很兴奋,他喜欢将这些材料切“片”的技术, 这一过程让他有机会发掘和探索被忽视的和原本不可见的结构。“即使在他规模最小的作品里,也包含着某种纪念碑属性。此外,他的作品抽象、柔和、表面看似简单低调,但他所 抵达的效果绝对是诗意的、交响的和富于野心的。”

比起上述几位艺术家,卡雷尔·沃蒂普卡创作中更多地使用半宝石,在他手下,这些稀有矿物变成具有雕塑感的物件。他的珠宝和身体结合时是装饰品,不佩戴时,它们成为橱柜里的雕塑。对许多人来说,“卡雷尔·沃蒂普卡出品”意 味着创新发明、精湛工艺和精心挑选的宝石。 沃蒂普卡通常从源头开始加工他的珠宝。石头 的选取是他工作中的关键部分。使用产自捷克的石头时,他带上一把锤子,前往出产特定矿石的乡村,在那里寻找合适的原材料;之后, 他将石头切割,嵌入待完成的珠宝。在沃蒂普卡看来,珠宝不必是体面的、温和的和有代表性的;它们可以是锐利的,有自己的见解,强势且引人注目。成为优雅配饰并非它们的终极目的,它们也可以作为独立的艺术品发挥作用。 展览中,沃蒂普卡带来的也是棱角分明的一些 综合材料雕塑。

> 米娅·乔皮科娃的《城市石头》系列

捷克一家当代珠宝艺术画廊的创始人凯丝·里 伯特(Kath Libbert)曾在2005年的展览《来自 捷克共和国的珠宝和雕塑》里描述捷克珠宝领 域的独特性,“设计师的机智和决心通常和所处环境有关。”里伯特指出,在捷克共和国,官方对当代珠宝设计师的财政支持非常少,而且 几乎没有任何以当代珠宝为主题的画廊。“我 决心展示这些来自捷克的作品——它们的独创 性、机智和令人耳目一新的坦率让我叹服。在 这片土地,珠宝经常成为传达个人故事和进行 政治叙事的工具。”

对于《在边缘》的参展者来说,珠宝也是讲故事的一种媒介。它们不是没有灵魂的装饰品;探 索新的珠宝也是一项研究活动。艺术家们的灵感来自各处,从自然现象、数学定律,到他们所使用的材料自身美学特性,和持续在更新的各种材料加工技术。“然而,他们的实验和研究成 果不是一份科学报告或学术论文,而是一个三维物体。”策展人特蕾莎·瓦尔娜说,“它们是一颗颗宝石,用创作者自身的艺术语言讲故事。” 私人的、以及时代的故事。(编辑:九月)

文 Article > 张梦卿 Somer Zhang ;

图 Picture > dox by qub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