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未都捡漏纪:潘家园内的愿者上钩,小摊主一夜跻身千万富翁?

2023-11-14   历史两张脸

原标题:马未都捡漏纪:潘家园内的愿者上钩,小摊主一夜跻身千万富翁?

不久前,马未都先生在观复嘟嘟上科普了他过去捡漏了30年的宝地,潘家园。

混古玩圈的,没人不晓得潘家园,它是25年间,古文玩类位列三甲的工艺品集散地。地方倒不大,但怎奈名声响,每天来旅游逛街的人怎么地也过了万。据统计:一年下来,日均人流5万。

开园25年,细数潘家园过往,奇人异事那叫一个多。从开了观复连锁馆的马未都到东盘西撸南揉北刷以及网红——小金刚,哪个也不简单。按马爷的说法:好物件是不缺,但鱼龙混杂。

今天,小编就来科普下,马未都先生笔下的鱼龙混杂是怎么个混杂法。一个小摊主一年时间完成了人生逆袭,跻身亿万富翁,这话说出来谁信?

20年前的潘家园,一度让古玩类名家,学者们伤透了心。最初打眼的老物件叫北魏人型、动物型陶俑,小物件上手凹凸不平,造型古朴与官窑烧制的别无二致。

说它精美,您请上眼这栩栩如生的小物件它怎会不真?说它摩挲,凹凸有致的花纹还搁撂人手。要问它会不会喝水?高仿陶俑的判定方式就看个这了,它咕咚咕咚小半杯见底。

于是,一车皮从孟津拉过来的上周新货愣是被专家们十万一件捡回。除了北魏俑外,出了名的车皮货还有唐三彩,摊主介绍类似的高仿佳品成本就4万,虽说不真,但买了也不亏。

既然是古文玩市场,真品也不少,重点是:像马未都一样有一双慧眼识珠的行家里手可谓是万中无一。就这样,一夜入账百万的小摊主们逍遥了一段时间。

不久,事情兜不住了,两类奇珍异宝的发祥地被专家抛了出来,自此陶俑、三彩10元一件。眼见没得挣了,摊主们又想到了景德瓷。

景德官窑传承了千年,祖祖辈辈传下来的手艺人靠它吃饭,即使当地不懂行的人烧出来瓷也难辨真假。总之,一眼看不穿它真假的学究们想到了14C,同位素标记法。

14C是考古队里管用的检测老物件年份的辨别方法,但用官窑碎瓷片研磨过的泥经过化学试剂浸泡,再烧制的瓷它也分不出个好赖。就这样,入账百万的小摊主们又逍遥了一段时间。

说潘家园神奇,神就神在高仿佳品是新贵这七个字上了,但凡从这儿出了名的工艺品无一不是畅销海内外的尖子货。后来蚌埠和石佛寺的玉器,曲艺之都的名人书法绘画销量全是这么起来的。

如今的潘家园,真品依然不缺,但像之前类似的“埋雷地”也不少。马爷对此也总结了,淘换老物件保持平常心,勤学习多交朋友。有了文化底蕴,甭管你走到哪儿也吃不了亏,上不了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