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军区曾经是全国唯一一个中部大军区,位于腹心位置,战略位置相当重要。必须要猛将来担任武汉军区司令员。1955年,武汉军区成立,首任司令员是红四方面军的老资格猛将陈再道。
陈再道是湖北麻城人,参加过1927年的黄麻起义,起义失利后部队转移到木兰山中坚持斗争,陈再道是木兰山72位勇士之一,革命资历非常老,那时总指挥徐向前还没有到达鄂豫皖苏区呢。
英雄起于行伍,陈再道从部队的最基层一步步成长起来,红四方面军后期,他担任过红四军的军长,是陈赓386旅的首位副旅长,是刘邓大军赫赫有名的“三陈”之一,第二纵队司令员。
陈再道有湖北楚人的勇敢,陈毅元帅称他“再道之勇”,勇冠三军。解放战争后期,陈再道离开了刘邓大军野战部队,很遗憾,“三陈”之中,只有他一人没有当上兵团司令员。
但是,陈再道是首任河南军区司令员,1955年成为首任武汉军区司令员,被授开国上将军衔。作为一名湖北人,担任家乡军区的司令员,对于陈再道来说,那是无比光荣的。
陈再道也开创了湖北麻城人担任武汉军区司令员的先例。后来,还有王必成和张才千两位麻城人也担任了武汉军区司令员。有一次,毛主席来到武汉,问宾馆的服务员们,认得陈司令吗?
毛主席还让她们和陈再道一一握手。陈再道是红四方面军将领,毛主席之前对他并不熟悉,有一次,他问杨成武,陈再道这个人怎么样?杨成武回答说,以前不认识,解放后才认识的,这个人不错,我们关系也很好。
从1955年,到1967年,陈再道在武汉军区当了12年的大军区司令员,任期非常久,是历任武汉军区司令员中任职最久的一位。那么,1967年,谁来接替陈再道的职务呢?
他叫曾思玉,是一位江西老表,中央红军的老将。曾思玉比陈再道小了2岁,军衔也没有陈再道高,他是开国中将。在红军长征的路上,毛主席给徐向前写了一封信,让曾思玉去交给徐向前。
毛主席告诉曾思玉,徐向前下午的时候一定会经过某个岔路口,让曾思玉提前赶到那个岔路口等待,路上遇到各种情况,要灵活处理,一切以送信为目的。
毛主席还幽默地说,曾主任亲自出马,一个顶俩。当时的曾思玉担任通信主任。曾思玉果然很出色地完成了任务。长征到达陕北,曾思玉担任红一军团侦察科参谋,他还亲自带着毛主席和林彪军团长去搞侦察。
红军在瓦窑堡开会,曾思玉亲自护送林彪赶到瓦窑堡,然后留在林彪身边工作,每天请示汇报。红军马上要东征,林彪要亲自去侦察黄河渡口,也是由曾思玉全程陪同。
可以说,曾思玉是毛主席和林彪一手培养起来的中央红军高级将领。解放战争时期,曾思玉战斗在华北战场,是杨得志兵团的主力军长,还参加了抗美援朝作战。
从朝鲜回国,曾思玉和曾绍山两位军长一起去向毛主席汇报工作,毛主席一眼就认出了曾思玉,还幽默地问两位曾姓军长,谁的辈分大?
1957年,曾思玉担任沈阳军区参谋长,长期留在沈阳军区任职,后来升任军区副司令员,先后协助邓华和陈锡联两位司令员工作。1967年7月30日清晨,曾思玉床头柜上的保密电话突然响了。
曾思玉赶紧去接,是周总理的秘书周家鼎打过来的。然后,周总理亲自给曾思玉通话,问道,你是曾思玉同志吗?曾思玉对周总理的声音再熟悉不过了,回答说,我是。
周总理接着说,我已经派飞机去沈阳接你了,你立即乘机赶来北京,调你去武汉军区工作。周总理的语气如此坚定,显然这是中央已经决定了的事情。
然而,天公不作美,沈阳当时正在下大暴雨,电闪雷鸣,飞机根本无法降落和起飞。曾思玉如实汇报了这一情况。周总理说,那你抓紧时间,雨停了立即飞来北京钓鱼台接受任务。
一会儿,身在北京的陈锡联司令员也打来电话,让曾思玉赶紧向在家的军区常委交接工作。从1967年担任武汉军区司令员,曾思玉任期一直到1973年八大军区司令员对调,他是和老首长杨得志互换位置,改任济南军区司令员了。这位毛主席的爱将,活了102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