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河村距阳泉市中心仅4公里,交通十分便捷。这里山清水秀,民风淳朴,文物古迹、文化遗存丰富。
小河村位于山西省阳泉市郊区义井镇,是第一批入选的中国传统古村落,也是第一批入选的山西省3A级乡村旅游示范村。该村以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保存完好的历史古迹闻名。村内现存的建筑遗产非常丰富,共有明、清、民国时期各类历史建筑3万余平方米,传统院落178处。村内现存的历史建筑类型非常丰富,寺庙建筑有关帝庙、观音庵等,祠堂建筑有石家祠堂、李家祠堂、窦家祠堂等。其中石评梅祖居和关帝庙是省级、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作为著名红色作家石评梅的祖籍地,小河村保存了完整的石家花园,堪称我国北方最具特色的大院民居文化,典型地代表了小河村这座历史文化名村的价值和品味。
小河村最早只有石、窦两姓,都是从洪洞大槐树迁来的。据《石家家谱》记载,石家于明初定居小河村,因村前有小河,故称小河村。到清朝时,小河村的商业已经非常发达了,仅石家一家在京城以及沿线就有不少商号。让石家引以自豪的是,石家人到京城,一路住的都是自家的店铺商号。
小河村背山面水,绿树蔽荫。整个古村落淳朴平和,恬淡宁静,有古朴、自然、原始之美。小河村保存了相对完整的历史遗存,承载了大量的历史信息,具有较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小河村的建筑大多顺应山势,依山而建,自由、随意、有机地分布于山凹之中,散落于山坡之上,与山体自然融为一体。这里有明、清、民国各个时期的建筑上万平方米,传统院落178处。建筑类型非常丰富,其中寺庙有关帝庙、观音庵等,祠堂有石家祠堂、李家祠堂、窦家祠堂等,商业建筑有当铺、商铺、醋坊等。代表性的大型宅院有石家花园、李家大院等,这些建筑主要为砖木结构房屋和砖石结构的拱券式窑洞。
小河村拥有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中国传统村落、全国文明村、中国景观村落、山西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国家3A级旅游景区、山西省3A级乡村旅游示范村、山西省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山西省最美旅游村等称号。
小河村有个石家花园,堪称我国北方大院民居文化的代表。老宅依山而建,宅门面向正东,晨阳初起时,院落沉浸在阳光的播撒下,暖暖的。几进的院子,别有曲折,在门廊间回转,景致各有不同。不同的庭院风格,将北方晚清院落建筑展现得淋漓尽致,自有意味。
据了解,石家花园始建于清雍正年间,选址讲究,位于村西口的山坡上,坐西朝东,背山面水。既可以防风沙的侵蚀,又可以纳朝阳的瑞气;既可以疏通宅第的污积,又可以受泊水的润泽。大院终年阳光灿烂,建筑风格独特,集北方之雄与南方之秀于一体。
整个大院有窑洞65眼、房屋112间,仅住宅面积就达1万余平方米。屋面清一色硬山式,石雕、砖雕、木雕“三雕”艺术精美绝伦,造型栩栩如生。院中专辟一处既有书房、绣楼、颐神斋,又有小桥流水、假山鱼池、凉亭游廊的玲珑小花园,石家花园也因此而得名。
石家花园作为保存十分完整的大院民居建筑群,在当地享有盛名。主宅由21个小院组成,大院有前后大门9座,小院间由72道过门相连。72道过门一开,院院相通;过门一关,各小院自成一体。从进院的第一个台阶算起,要登76级台阶才能到达最高处的正房。建筑层次丰富,自山下向上望去,建筑层层叠叠,布局完美;自山上向下望去,整个小河村尽收眼底,青山绿水环抱。大院中的一组组小院呈阶梯分布,从下而上分别为含清堂院落、三元堂院落、明远堂院落。
穿门进院,转至院落东北高处,石家花园豁然眼前,小巧而精致。临园一栋二层小楼,据说是石家闺秀的绣楼,这里曾住着一位民国才女——石评梅。
从2000年开始,当地政府以石评梅纪念馆为主线,先后对纪念馆古建筑群落和配套工程进行修缮,现已对外开放。
近年来,随着当地的发展,景区规模不断扩大,现已成为了具备开展国防教育、弘扬民族精神和休闲度假、观光旅游的好去处。除了石家花园、石评梅纪念馆,还丰富了关帝庙、观音庵、百善湖、“中华第一斜深井”等景观。
作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小河村的关帝庙始建于明崇祯年间,是典型的中轴对称式建筑。它左挹桃河,右绕泊水,依山就势随形生变,层殿叠院错落有致,古朴翳巍伟壮观。庙旁的石勒庙遗址向人们讲述着发生在1600多年前石勒射蟾那段惊心动魄的故事。
庙中主要建筑从下往上有戏台、庙场、端门及钟鼓二楼,南北精舍,过门无梁殿及左右配殿、文昌殿、虫王殿,最高处为武圣殿,俗称正殿。这些殿宇有卷棚式、硬山式、歇山式,雕梁画栋,巍峨壮丽,充分展示了我国建筑文化及道教文化的灿烂风貌。
小小一个古村落,在明朝能建起如此规模的一座关帝庙,小河村的文化底蕴可见一斑。
在小河村,还有一处中华第一斜井。据当地人讲,上世纪70年代,因河水干涸断流,小河村出现水荒,人们吃水困难,庄稼亩产下降。村领导动员全村挖地道打井,后经过不断完善修复,最终建成我国北方地区罕见、深度超过七百米的斜深井。
之所以打斜井,是因为那时还没有在岩石地层打垂直深井的技术,小河村人只能利用临近煤矿的优势,利用开采煤矿的技术打斜井。斜井刚建成时,用的是水车,通过卷扬机沿700米轨道一车车向上运水。
斜井的建成,开创了我国在石灰岩上人工开凿斜水井的先河,为缺水地区寻找地下水源树立了榜样。
近年来,小河村根据本地的区位特点、资源优势、社会经济发展现状等情况,确定了发展“四色小河”的总体布局,即:结合发展乡村旅游打造古韵小河(古色)、围绕发展生态农业打造生态小河(绿色)、围绕发展石评梅红色教育基地打造红色小河(红色)、围绕发展大型文化活动打造活力小河(金色)。
目前,小河村通过古村落保护形成了核心景区石家花园,通过弘扬传播石评梅革命精神筹建了石评梅纪念馆,筹建了小河村历史文化博物馆和小河精神 “中华第一斜深井”展馆。
此外,小河村结合当地文化旅游资源,举办了“阳泉市春节庙会”和“城区文化旅游节”,先后承办了“阳泉市全民阅读月启动仪式”“山西省楹联文化艺术节”和音乐剧“火花”“解放”等大型文化活动。
小河古村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旅游资源,使其成为了太原、石家庄、晋中乃至北京等地区游客理想的旅游目的地,带动了全村的旅游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