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宇,为什么总演“拧巴”的人物?

2020-11-13   文娱头版

原标题:章宇,为什么总演“拧巴”的人物?

在生活中,已经和剧中人“过招儿”。

《风平浪静》自今年在上海电影节和平遥影展亮相以来,话题很热。电影讲述了一个典型的悲剧故事:高三优等生宋浩保送名额被替换,且意外卷入一桩杀人案,不得不连夜出逃、远走他乡。15年后,因为母亲去世,他重回故土,试图步入正轨的努力被陈年旧案一次次掣肘,最终用自己和父亲的生命完成了救赎。

11月6日,《风平浪静》全国公映,演员的表演带动很多话题。其中,章宇(饰 宋浩)的表演直接牵动着影片叙事的走向,自然受到各样点评。

石雕厂内巨大的石块突然落地,象征着青葱年代的大门戛然关闭,灰尘弥漫间,章宇面无表情、眼神漠然,似有若无的表演中流露出心灵抑郁的显影。

这是章宇给宋浩的出场方式。

0

1

“性感,是一种夸赞”

在各种点评中,“性感”二字被网友多次提及 。“性感,是一种夸赞,通过内心把人物魅力散发出来。”《风平浪静》监制黄渤这样概括章宇的表演。

如何理解这个“拧巴”的人物?“有一个斯巴达的男孩,他偷了一只狐狸,藏在衣服里。狐狸会疯狂啃咬他的肉,但因为这个狐狸是偷来的,他只能一言不发忍着,直到皮肉全部都被啃烂。但他不想暴露偷窃的这个行为。这个寓言的内核,跟宋浩是一样的。”章宇对宋浩行为逻辑的理解,令他找到了进入角色的“钥匙”。

从初登场时的漠然,到感情有突破时的瞬间释放,再到最后的突然爆发,随着剧情的推进,章宇的情绪不断累积。

影片后半段,宋浩被好友李唐栽赃害死了万小宁,在雨夜里连忙掩埋了尸体,而后陷入痛苦的深渊。第二天宋浩来到码头,坐在废弃的船上,面无表情,浑身颤抖,失手杀人的惊慌失措和对女孩的愧疚感,都集中在了红肿的眼睛和空洞麻木的眼神上。

电影《风平浪静》截图

章宇用克制的方式,表现了人物的内心状态:表面风平浪静,内心早已波涛汹涌。

《风平浪静》中,妻子潘晓霜是宋浩灰暗人生的最大亮色,章宇对两人之间爱情戏的处理,很有层次感。

同样是面无表情,在两人作为老同学的久别重逢戏码中,章宇的表演不露声色,言谈举止表现拘谨而尴尬;雨中开车回家,只敢用余光瞥向潘晓霜;在收费站向潘晓霜求婚,酸奶定情的桥段,眼神中释放出了难得的光亮。

因为知道人物背负着命运带来沉重包袱,章宇采用了内敛方式表达角色的情感。

通过“风平浪静”样的演绎塑造拧巴、悲情的人物,他在早期作品中就尝试过。

《大象席地而坐》中的混混于城,身处社会底层,以自己的方式拒绝着整个世界。因为得不到自己想要的爱情,就与好朋友的妻子偷情寻求刺激。东窗事发,他躲在房间的角落,静静地等待着朋友找到自己。

电影《大象席地而坐》截图

章宇漠然的深情里面透露出了一股野性,丝毫没有窘迫感,传递出了浓浓的厌世情绪。

《我不是药神》中他饰演身患白血病的孤僻男孩,研究剧本后,他向导演要求,把15句的台词缩减到11句。在影片结尾,面对警方的追查,黄毛决定牺牲自己,保护程勇,让其他患者有活下去的希望。那个含泪的笑容,赋予了人物独特的灵魂,性格孤僻的黄毛,热情、勇敢、仗义。

电影《我不是药神》截图

《无名之辈》中,他饰演悍匪胡广生,通过一系列笨拙的行为塑造,加强了影片的喜剧效果。而望向女主的柔情眼神,一下了道出了胡广生的真心,产生击中人心的力量。

每个角色都是小人物,但演绎不能雷同,这种可以融入角色内心的能力,如何练就?

0

2

“每个角色里都有自己的影子”

章宇经常饰演在困境中挣扎的小人物,或是事件性的困境,或是精神上的困境。表演的方式,可能与章宇的个人经历有关。

1982年,章宇出生于贵州都匀,从小顽皮淘气、成绩不好。高考时为了能有个大学学历,报考了入贵州大学艺术学院表演系。没想到,章宇找到了唯一可以专注做下去的事情,在表演中充分释放了自我。

毕业后,他进入贵州省话剧团,工作清闲,待遇尚可,但是每天迎来送往的应酬和重复性的演出,让章宇心生厌倦。2008年,章宇主演的小品《美丽的山坡》获了奖,开始各地巡演,一遍遍重复着相同的剧情和台词。章宇试图“因地制宜”,寻求突破,同事以嫌麻烦为由拒绝了他。

有一天,章宇坐在休息的大巴上,“立刻想走”的念头冲了出来。回到家里,翻看之前的笔记本,上面写了一句话:2008年我应该在北京。章宇随即写了一封“极不靠谱”的辞职信——

“由于本人对艺术事业的狂热追求和对艺术实践的极度渴望,以及自身的生存现状,经思忖,决定去北京一边挣钱,一边学习。特此向团部申请辞职。”

信终究没有寄出去,章宇以请假为由直奔北京,于是,不是辞职,而是直接被剧团登报开除。

离开小城市和体制内的安稳工作,试图改变自己的生活状况、解决精神上的困惑,满怀理想主义……最初的北漂生涯很难捱,戏少、片酬低,每个月交房租的日子就是最焦虑的时候。在某种层面,章宇和他所饰演的小人物从这时开始“结识”。

0

3

“拍戏之外的曝光,是自我消耗”

拍戏之外,章宇一直抗拒与镜头相处,几乎拒绝所有视频采访。面对镜头,只有在角色里才能给他安全感。他认为拍戏之外的曝光,是一种自我消耗。

2018年,他参演的《大象席地而坐》获奖无数,《我不是药神》《无名之辈》先后票房大爆,短短几个月的时间,一直籍籍无名的章宇被观众所熟知。很快,许久不联系的人如潮涌来,邻居、亲朋好友,以及只在五岁时见过一面的远方表妹,都发来祝贺。“出名”成了一种负担,他反复说着:“捡了角色的便宜,沾了电影的光。”

《我不是药神》大火之后,他连续拒绝了20个剧本,消失了一年,专心做“社会闲散人员”,因为“无法相信那个角色”。相比成名,他更想沉浸在人物里。

2010年,章宇一头扎进《手枪》剧组,跟组在小旅馆里住了一个月,每天拍戏的间隙,他都会到外来打工的朋友喝酒聊天,在公共浴室洗澡,身处底层带来的真实感,带章宇进入了猛子的生活状态。

电影《手枪》剧照

拍摄《我不是药神》时,章宇给自己设定了一个人物形象——黄狗。拍完程勇与黄毛在海滩上冰释前嫌的戏份后,章宇突然学起狗叫来,徐峥随之回应:“走前面,黄狗。”

电影《我不是药神》截图

细腻的细节增加了影片的悲剧内核。

也许,面对角色,章宇只想诚恳而“笨拙”。

轮值主编:依梧

作者:奕秋

编辑:园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