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好,正是因为知道产生的原因是什么,也知道自己如今处在什么样的境遇里面,所以压根不害怕遇到这样的事情,只要能够调整好就可以度过难熬的产后时期。
可是并不是所有的妈妈都能够认识到这一点:
每年全国各地都有这样的悲剧产生,毫不避讳的,我有的时候看见家里面的一切,都有想从楼上直接跳下去的冲动,无数次在臆象中,有把儿子从楼上扔下去的念头,因为感觉眼前的生活日复一日的重复,机械般的难熬。
我妈曾经问我:孩子很好,老公也很好,有什么不满意的要产后抑郁?其实产后抑郁真的不是我们说了不想就能没有,它的产生原因有以下几点:
1、角色的变换
从姑娘到媳妇,再到妈妈,每接受一个新的角色,意味着身上承担的责任会加大,承担的责任大,自然而然压力也会更大。外人看起来可能做了妈妈很轻松,但是实际上,自己内心总是莫名的给自己施压,因为想给孩子更好的。
2、带孩子劳累
带宝宝是一件体力活。看着宝宝嗷嗷待哺的样子,需要及时的给宝宝冲奶;当宝宝长着嘴巴哇哇大哭的时候,要用心思去猜测宝宝背后的哭的含义;特别是当宝宝昼夜颠倒,作息时间不规律的时候,其实考验的是大人的耐心和体力。做妈妈的人睡眠不足,过度劳累,精神状态不好也会产生比较压抑的情绪。
3、生理上的原因
生孩子后体内激素的巨大变化,也是导致产后抑郁发生的元凶,这个原理就和来例假的时候,心情莫名其妙觉得烦躁是一样的。生理现象带来的抑郁产生的原因,没有办法避免。
4、情感上的变化。
很多妈妈都曾向我倾诉,包括我自己也感觉自从生了孩子之后,原来高高在上的地位,一下子跌了下来。有的时候碰到事情,和谁倾诉都没有很好的效果,仿佛所有的人都距离自己很远,所有人的心都不在自己这一边,这个世界上自我好孤单。
有的时候真心觉得,生孩子对于女性来说就是一种考验,好不容易熬过了身体上所需要承担的劳累,结果又需要承受心理上的不安。
和产后抑郁的这场战争,其实并不是自己一个人面对,因为生孩子不是给自己一个人生,这个人生最难熬的时刻,也需要最爱的那个人陪着一起度过。
我生孩子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真的按照传统的坐月子的方法,足足闷了40天不出门,每天在家陪着宝宝,等待着老公下班回家。
幸运的是另一半真的很理解我,会主动帮我带孩子,会观察到我的情绪,会在不上班的时候,给我放一天假,让我尽情的好久不见的朋友聚会。顺便在带孩子的过程中,也给了他许多感同身受,让他明白宝妈在家的孩子是多么的辛苦。
不过比起让老公帮我,我度过抑郁的方式,还有自救。自救的方式很简单。
一、转移注意力。
把对“老公爱不爱我?”“婆婆的行为对我有什么意见?”“孩子以后养不起怎么办?”这样的问题进行转移,转移到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上面。
注意力的转移并不是让我们不去在乎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是为了让我们更好的去调节自己,不要把注意力总是放在不利于自己心理健康的事情上。
二、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
应该生孩子后就失去了自己的生活,脱离了职场。但是时间经过仔细的规划,还是可以给自己留出很大的自由空间。
这部分自由空间,可以充分的留给自己,趁着带娃的这段时间,想一想自己想做什么,想一想以后的发展,抑或是想成为一个全职的妈妈,也可以趁着自由的时间,做点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毕竟生了孩子后,我们的身份除了是妻子,是妈妈,还是自己。
三、学习育儿知识
把关注点转移到对孩子的养育上面,孩子是一个动态的生命,不管有多少过来人的经验,放在自己的孩子身上都不是完全适用。
真正适合自己孩子的成长密码,需要我们做妈妈的仔细去寻找,孩子的营养是否均衡?孩子的习惯是否健康?都是我们需要学习并且关注的。
产后抑郁是一种负面情绪,虽然它存在,但是它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知道它的存在,却放任着它的存在,任其在我们的生命中随意发展。
有的事情依赖别人很容易,但是依赖别人却不是解决事情的根本办法,妈妈们要想从产后抑郁中完全走出来,除了和别人要很多很多的爱,还需要把很多很多的爱自己留给自己。
文/大梦
我是一名90后的一胎妈妈,现在孩子只有八个月,17年6月份的时候和老公认识,18年6月份领证结婚,19年6月份孩子出生,从时间轴上看,差不多,刚谈恋爱就结婚生子。
身份从单身,直接华丽丽的添加了两重,成了一名妻子,也成了一位母亲。
我承认自己是一个性格比较开朗的人,但是自从生孩子之后,感觉变胆小了很多,碰上什么事情开始极度敏感,对感情也充满了不确定。
就在我左右怀疑的时候,好朋友也结婚生子,本来性格很乐观的她,和我一样每天变得负能量爆棚。直到这个时候我才意识到,我们可能面临的一个共同的危机:产后抑郁。
相关资料表明,我国产后抑郁患病率为1.1%~52.1%,平均为14.7%。也就是说,平均不到7位产妇中,就有1位患有产后抑郁。
看到这样的数据,心里顿时很暗沉,就像一层乌云飘了过来,压的很难受喘不过气来。
我关注过自己平时的心理表现,对着网上查过的产后抑郁的症状,几乎丝毫不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