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多神教是一个有生命力的宗教,不能把多神教认为是静止不动的物体。尽管在四世纪末,多神教失去了活力,但狄奥多西一世取缔多神教后,“多神教并没有立刻消亡”。相反,多神教在往后几个世纪继续存在,同时传统文化也得到了完全的容忍。
尽管教会精英对多神教的神灵与神话传说进行肆意批判,却发现无法远离古典文化对教会的影响。教会神学是在吸收古典文化的基础上成长起来的,所以也无法脱离古典文化的影响。这就是为何多神教被政府取缔后,古典文化继续发挥作用。
古典文化继续发挥作用,体现在两个方面上,首先,传统宗教和仪式并没有立即从帝国消失,传统宗教还存在了几个世纪;其次,教会在吸收古典文化的基础上形成教会神学,这部分传统文化与神学融合在一起。虽然帝国的神庙受到破坏,但并不是毁灭性的。
因为元老贵族在意大利依然有着强大的影响力,政府撤销对传统宗教的资金支持后,由于元老贵族的支持,多神教并没有立即衰落。直到7世纪,罗马城还有神庙存在。安布罗斯对罗马城随处可见的宗教遗迹表示不安,“神庙里都有祭坛,多神教徒对这些建筑的数量感到满意,他们在任何地方都可以献祭。”索佐门也提到这种现象,“在许多城市,多神教贵族对偶像崇拜保持着恐惧和敬畏的态度。因为这种恐惧心理,他们无视基督教教义,按古老传统,举行节日活动。”
6世纪的教会史家圣凯撒里乌斯(St.Caesarius)也在布道中呼吁:“我建议你们毁掉能看到的所有神庙,不再向森林和山脉祈祷,避开巫师,如同躲避恶魔的毒药一样。”往后还有其他的教会史家也对多神教继续存在的现象进行抨击,这里就不一一赘述了。这些教会史家在他们的作品中喋喋不休地批判多神教,表达了对多神教信仰继续存在的无力之感。总之,多神教的痕迹无处不在。
教会对古典文化的吸收,首先体现在对多神教宗教仪式的发展和继承上。在罗马的宗教生活中,竞技活动一直占据着中心位置。虽然教会批评这些竞技活动和戏剧表演是“撒旦的房子”,参加这些活动会有危险,但基督徒却近乎狂热地参与到这些活动中来。马车比赛吸引了基督徒的眼球,戏剧表演激起了他们的热情。基督徒为赢得竞技比赛,甚至违反教会的规定,拜访占卜师以召唤黑暗的力量,令对手的马匹出事。
克劳迪安的作品中,随处可见对希腊罗马神灵的描写,“谁会嫉妒星星的永恒,嫉妒朱庇特在天上永恒的统治。”“多神教与基督教如此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所以教会无法忽视古典文化的存在。克劳迪安和奥索尼乌斯,他们名义上都是基督徒,但他们十分重视古典文化。克劳迪安和其他的一些教会诗人,不仅在表面上使用了丰富的古典文学形式,也能创作教会赞美诗。尽管他们这样写作,会有政治压力,但他们以自己的方式,与多神教精英一起,极大地促进了古典文化的延续。
因此,教会只能适应与合理化传统文化,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的文化。古典文化依旧为后来的教会精英提供养分,6世纪的元老贵族波爱修斯一直推崇古典文化。古典文化依旧为后来的教会精英提供养分,6世纪的元老贵族波爱修斯十分推崇古典文化。另一方面,古典文化,如希腊哲学在罗马帝国晚期已经失去了活力,由于被基督教借鉴和发展而重新焕发出活力。通过教会精英的传播,古典文化得到保留下来,罗马的政治意识也得以保存,所以即使罗马帝国解体以后,古典文化依旧发挥着影响力。
2.基督教神学开始形成
四世纪末,因为教会内部的斗争,多神教与基督教的冲突,思想激烈碰撞,文化获得蓬勃发展。由于基督教与多神教的思想碰撞,新柏拉图主义趋向成熟。由于正统派与多神教、异端之间矛盾的白热化,“这时期教会的作品喷涌而出,教会文化迅猛发展”。在这种冲突模式的影响下,“教会史家把教会神学的形成形容为,纯粹的教义和真理的教条战胜污秽的教义和异端的胜利”。
这时期的教会作品沉迷于讽刺和谩骂,嘲讽的对象主要是多神教徒与异端。这时期出现大量讨论多神教、异端的神学作品,丹尼斯·E·特劳特(DennisE.Trout)认为会出现这种现象,与教会出现宗教身份认同的焦虑有关。在这种情况下,“教会精英需要在他们的反多神教著作中建立基督教和多神教之间的修辞界限”,重新定义什么是基督徒。埃弗里尔·卡梅伦(AverilCameron)认为教会作品中关于基督教和多神教的表述,应该被解读为是一种修辞手段,而不是对真实情况的描述。
《反多神教》(CarminaContraPaganos)就是这样的一部作品,文中的每一首诗都痛斥多神教,嘲笑进行传统宗教仪式的人。罗马主教达马苏斯完美地运用维吉尔(Vergil)的作品来创作诗歌,将古典作品与教会主题优雅地结合起来,使他的作品颇具吸引力。四世纪末,“对语言的控制是古典文化与教会神学斗争的核心”,而教会作品无论在数量还是质量上都更胜一筹。
结言
古典文学的培养方式则把这两个阶层严格区分开来,根据说话方式都能把两个阶级区分开来。“教会文化打破了文人与俗人之间的界限”,其影响显而易见。基督教的福音书很容易读懂,不像多神教精英的著作那样晦涩难懂。五世纪初,基督教神学在古典文化中成长和发展起来。此后,教会开始以神学观念解释社会、政治生活、自然现象和历史,以教会的角度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