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第一贪官并非和珅,此人留下巨额遗产,后代至今都是亿万富翁

2023-11-12     历来现实

原标题:清朝第一贪官并非和珅,此人留下巨额遗产,后代至今都是亿万富翁

清朝第一贪官并非和珅,此人留下巨额遗产,后代至今都是亿万富翁

“高升号的行程那么机密,为何日本人知道个一清二楚?”

“一定是出了内奸,必须彻查!”

紫禁城上朝的时候,文武百官炸锅了,大家纷纷表达自己的愤怒。

李鸿章也慷慨陈词:“对,无论查到谁,一律严惩,绝不姑息。”

没想到,这一查,却查到了他外甥头上。

1894年7月25日(大清光绪210年,日本明治27年),清政府雇用英国的商船“高升号”从天津塘沽起航,运送上千名清朝士兵去往朝鲜牙山,不料在海上遭到日军浪速号巡洋舰偷袭,很快就沉了船,船上官兵大多殉国,这就是震惊中外的“高升号事件”。

高升号事件发生一周不到,甲午战争爆发。

消息传来,满朝震惊,正像李鸿章所说,高升号行程高度机密,日本人怎么知道的?一定是出了内奸。

慈禧太后也震怒不已,下令彻查,结果在8月4日就抓获了一个叫石川伍一的日本间谍。

石川很爽快,承认高升号的行程是自己通报给日本联合舰队司令、海军中将伊东右亨的。石川说,给他提供情报的,是军械局书办(秘书)刘棻(刘芬)。一个小秘书当然不会知道如此机密的消息,他背后一定有人。

果然,刘芬交代,他是奉军械局总办张士珩的指令向石川透露消息的。听到这里,清廷官员惊掉了下巴,张士珩是李中堂的外甥,这怎么可能?

李鸿章得知消息后作出批示,刘棻是血口喷人,他自己才是汉奸,必须立即将其正法。

后来刘棻很快被绑赴市曹,一刀砍掉了脑袋;石川伍一则被押赴教场,照国际的惯例用洋枪击毙。到此,这起轰动一时的间谍案画上句号。

可是余波尚未平息,朝野议论纷纷,说李鸿章包庇自己的外甥张士珩,放过了首恶。

关于此案,还有一种说法,说高升号行程,是云月楼妓女迎和春透露给石川的。

迎和春的爷爷正是和珅,是大清第一贪官,后来被嘉庆给处死,她因此感到不平:我爷爷是贪官不假,可是他的钱从哪贪的,还不是各级官员行贿吗?为何只处理我爷爷,放过了别的贪官?

据说,她因此怀恨在心,想通过破坏北洋水师,达到报复爱新觉罗家族的目的。在云月楼接客的过程中,迎和春结识了一个重要的客人——北洋水师总办张士珩。

得知此人的真实身份,迎和春心中狂喜,使出浑身手段,让对方拜倒在自己的石榴裙下。

通过张总办,她获取了高升号的行程,将这一重要机密告知了日本间谍石川……

相比之下,第一种说法比较可靠。

因为根据《清史稿》和《张文襄公全集》记载,甲午战争期间,有大臣王文锦弹劾张士珩,说他涉嫌向北洋水师出售伪劣军火。慈禧大怒,让张之洞组成专案组调查。

张之洞说“查无实据”,但张士珩却仍然被光绪下旨撤职。

无风不起浪,李鸿章在当时权倾一时,属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弹劾李中堂的外甥,没有真凭实据可不是好玩的,轻则罢官,重则掉脑袋,谁敢?

无论哪一种说法,都跟李鸿章的外甥脱不了干系。由此也得出一个结论,大清的灭亡表面上看,是没有掌握好枪杆子,让袁世凯、段祺瑞这些“奸臣”掌握了兵权。其实,葬送大清的是贪腐,是存在于各个领域,尤其是军队中的腐败。

而相比之下,张士珩只是个小贪,真正的贪官,当然是他的舅舅李鸿章李中堂。

这样说,不是道听途说,是有充分依据。其中铁定的事实,就是李鸿章通过签订《中俄密约》,拿了俄国人一大笔钱。

《中俄密约》签订于1896年,当时大清在甲午战争中惨败,被打出纸老虎的原形,不得不跟胜利者签订《马关条约》,割地赔款。对此,朝野一片恐惧:日本人如果再来,大清依旧无力招架,到时候占领整个中国,也不是没有可能。

既然大清没有办法自救,那就只能依靠俄罗斯。而俄罗斯人此刻,正跃跃欲试想插手中国事务。因为《马关条约》的签订,让日本获得了辽东半岛的主权,俄罗斯人妒忌眼馋,他们对中国东北和旅顺的“远东不冻港”垂涎三尺,但日本人此举让他们梦碎。于是俄国便联合德国和法国两位列强,出面给日本施压,让其放弃辽东半岛,即“三国干涉还辽”。

相对于德国和法国,日本属于列强中的新秀,终究没有底气,最终迫于压力,与清政府签订《辽南条约》,将吃到嘴的肥肉吐了出去,归还辽东半岛。

这一来很多国人心中大悦,幻想着俄国人是真正可以依赖的朋友。拉拢俄国共同对付日本,已经成为多数国人的共识,也成为清政府的国家战略。

1896年4月30日,李鸿章以祝贺沙皇加冕的名义,抵达圣彼得堡,受到隆重欢迎。

在访问期间,沙俄大臣轮番给李鸿章上眼药,渲染日本威胁。李鸿章领教过日本的厉害,对此心有余悸,也产生了向沙俄靠拢的想法。在沙俄的利诱贿赂下,李鸿章与沙俄财政大臣谢尔盖·维特、外交大臣罗拔诺甫开始了两国抱团的秘密谈判。

6月3日,沙俄跟李鸿章在友好的气氛中,签订了备受国人争议的《中俄密约》。

你没有看错,日期是6月3日,李鸿章在俄国竟然逗留了一个月。可想而知,沙俄为签订这份密约下了多大功夫。

《中俄密约》是沙俄以不正当手段诱迫清政府签订的,是一部不折不扣的不平等条约。它的签订,让俄国不费吹灰之力,把中国东北变成了自己的势力范围。正是因为有了中东铁路,在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的时候,沙俄才敢出兵18万,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占领我东三省。

李鸿章是一名经验老道的政治家,战略眼光独到,不会不清楚签订那样的条约给大清带来多大的危害。

既然如此,为什么他还是答应了?有人说,李大人是跑腿的,决定权在皇上。

不错,条约批准权在光绪和慈禧,但是李鸿章为条约的签订人,他如果觉得不妥,是可以不签的。

换言之,李鸿章的态度至关重要。他之所以签了,是因为沙俄拿出了杀手锏:他们向李鸿章许诺,如果签约,将有300万卢布的好处费。这一点,被时任沙俄陆军大臣库罗巴特金在日记中说得明明白白:俄国财政大臣维特收买了李鸿章。只要清政府同意中东铁路修筑,李鸿章就能获得300万卢布的回扣。早在密约批准后的当年8月,首期的100万卢布就打到了李鸿章账户上。

此后,俄国人尝到甜头,为了占领中国旅顺和大连,再次向李鸿章行贿。

1897年(光绪二十三年)12月,沙俄政府以抵制德国为名,派遣俄太平洋分舰队军舰强占旅顺口,接着向清政府提出租借旅顺、大连的要求。消息一出,朝野沸腾,一片反对声。

第二年,俄驻华代办巴夫洛夫许以大清全权谈判代表李鸿章、张荫桓100万两白银好处费。李、张二人见钱眼开,见利忘义,答应回去后说服慈禧和光绪,答应俄方的要求。在3月27日,《旅大租地条约》签订,使旅大地区在事实上成为沙俄的殖民地。

由此不难看出,李鸿章心中,大清的国家利益已经放在次要地位,为自己敛财才是最重要的。

清末有个著名的对联:“宰相合肥天下瘦,司农常熟世间荒”,这里的下句是讽刺翁同龢贪得无厌,上句是说李鸿章富可敌国。这副对联充分表达了当时老百姓对贪官污吏的无比痛恨,也说明这二人不是什么好官。

你可以说对联太夸张,但为什么老百姓没有说曾国藩和左宗棠,或者张之洞呢。

李鸿章除了在对外事务中受贿,在搞义务运动中通过入股招商局、电报局、开平煤矿、通商银行等,也获利不小。

李鸿章为官几十年,究竟积累了多少不义之财?

梁启超在他所著的《李鸿章传》中说,李鸿章的财富“数百万金之产业,意中事也”,“家资逾千万,其弟兄子侄私财又千万余元”。

口说无凭,我们看一下1904年4月,李鸿章直系子孙的《分家合同》。《合同》显示,李鸿章在安徽和上海、南京、扬州等地的房产有上百处。每一处几乎都是几千平米以上的豪宅,在合肥和芜湖的地产,不少都是以整条街计算的,价值不可估量。

李鸿章的亲信,被称为“中国留学生之父”的容闳,对李鸿章可谓是知根知底,他大略估算了一下,李鸿章去世时的“私产有四千万两”,这还不包括地产。如果加上不动产的话,大约在6000万两左右。

靠着李鸿章留下的巨额财产,他的子孙李家昶、李家景和李家曙等,分别在银行业、纺织业以及矿业等不同领域投资打拼,再后来皆取得巨大成就,许多子孙后代都成为亿万富翁。

李鸿章的财产不但远远超过左宗棠(2.5万两),也超过了大清第一巨贪和珅。

和珅被抄家的时候,房产田地加现金现银总价值5400余万两。在李鸿章面前,和珅都是小巫见大巫。

李鸿章作为晚清股肱之臣,是一位很了不起的政治家,为洋务运动和中国的民族工业发展做出过突出贡献,对历史进步起的作用,我们当然不能否定。但在另一方面,李鸿章又比较“务实”地爱财,不像左宗棠和曾国藩那样爱惜羽毛,这也是铁的事实。

参考资料:《甲午战争前后:日本在华间谍 买通李鸿章外甥》凤凰网 历史2009年01月20日《甲午谍战》黄加佳 东方出版社《和珅后代瓦解北洋水师》《北方法制报》第91期《日俄战争—(库罗巴特金、利涅维奇日记摘编》 商务印书馆《中国近代对外关系史资料选辑》上卷 上海人民出版社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e4c95ec7c88b8b966a31725645ae24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