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贺涛(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发展研究中心)
来源|国家广电智库
针对短视频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广电总局主动作为,出台一系列创新性措施、作出一系列制度性安排。
去年以来,国家重拳出击整治文娱领域乱象,对包括短视频在内的文娱领域进行综合治理整顿,严格版权保护,强化平台主体责任,加强行业自律,构筑起短视频健康发展的良性空间,短视频由此进入强监管阶段。
▍ 多措并举标本兼治,短视频行业管理取得新成效
针对短视频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广电总局主动作为,出台一系列创新性措施、作出一系列制度性安排。
一是建立全国网络视听平台信息管理系统,将影响力大、用户规模大的短视频平台优先纳入规范管理,主要短视频平台均建立起总编辑负责制、内容审核管理机制、审核人员培训等网络视听管理制度。
二是开展违规短视频节目账号和内容专项治理。
结合中央文娱领域综合治理工作部署要求,2021年10月至12月持续督导抖音、快手等10多家重点短视频平台就节目账号进行自查自纠,清理违规账号38.39万个,违规短视频节目102.40万条,一大批“伪正能量”节目、借“网红儿童”牟利账号、“低级红、高级黑”内容得到清理,违规传播非法视听节目的问题得到有效遏制。
三是坚持专项治理与日常管理相结合、排查问题与建章立制相结合, 指导督促平台不断完善内容安全和播控机制,推动主体运营、内容生产、创作传播各环节步入健康发展的轨道。
▍ 出重拳亮利剑,短视频版权治理取得新进展
短视频蓬勃发展的同时,版权侵权盗版问题也日渐严重,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2021年4月26日,世界知识产权日前夕,17家影视行业协会、54家影视公司、5家视频平台、500多位行业人士发布《联合声明》和《倡议书》,号召对影视作品内容进行有效的版权保护,打击短视频侵权盗版。
近年来,国家版权局联合网信办、工信部、公安部等部门连续开展了打击网络侵权盗版“剑网”专项行动, 已连续3年将短视频版权专项整治纳入“剑网”专项重点任务,严厉打击短视频侵权行为,着力强化对短视频平台企业以及自媒体、公众账号生产运营者的版权监管,起到了很好的打击震慑作用。
据国家版权局官网消息,专项行动开展以来,各级版权执法监管部门查办网络侵权案件445件,关闭侵权盗版网站(APP)245个,处置删除侵权盗版链接61.83万条,推动相关网络服务商清理各类侵权链接846.75万条,主要短视频平台清理涉东京奥运会赛事节目短视频侵权链接8.04万条。
▍ 强化平台责任,突出技术措施应用
一是优化青少年模式,加强未成年人保护。
二是升级防沉迷系统,上线“划不走”等功能。
2021年,抖音推出时间管理工具,当用户设置提醒后,到达约定时间就会弹出风景短片的提醒页面,并配以舒缓的音乐。
针对老年用户行为特点,页面还会将休息提醒内容语音告知用户。
2021年10月21日,抖音升级防沉迷休息提醒视频形式,上线“划不走”功能。在休息提醒期间,提醒视频会一直停留,不能被划走。
三是改善算法推荐技术,加强正向内容的算法推荐和弹窗推送,避免负面同质化内容的过多展示,使越来越多导向正确、立意高远、制作精良的短视频进入大众视野,在全网形成同频共振的正向传播效果,促进算法应用向上向善。
▍ 发倡议优标准,短视频行业自律不断强化
在国家重拳整治文娱领域乱象的背景下,相关行业协会纷纷采取行动,或更新内容标准细则,或成立专门机构,或发布自律倡议,对短视频等领域不良风气进行治理。
例如,2021年9月18日,中国演出行业协会正式成立“网络表演(直播、短视频)经纪机构委员会”,并发布《行业自律倡议书》, 要自觉抵制拜金、审丑等不良风气,建立签约主播的准入和管理机制以及网络表演经纪机构以及经纪人员“失信名单”,不为未成年人提供经纪服务。
2021年12月15日,中国网络视听节目服务协会发布了《网络短视频内容审核标准细则》(2021),对原有21类100条标准进行了与时俱进的完善。
重点针对社会高度关注的泛娱乐化、低俗庸俗媚俗问题的新表现,以及泛娱乐化恶化舆论生态、利用未成年人制作不良节目、违规传播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节目片段、未经批准擅自引进播出境外节目等典型突出问题,提出了更为明确的具体要求和工作指引。
“广电独家”是广电业界第一订阅号,“影视独家”透视影视热点,北京中广传华影视文化咨询有限公司运营,长按二维码可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