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朋友问我一个问题:你希望自己的孩子,每日回家身上是干干净净的,还是脏兮兮的?
园助本能反应——自然是干净的,后又细想,“干净”和“脏”背后,孩子所身处的场景,似乎又有点犹豫。看起来的干净,或许,是探索欲的阻断、好奇心的扼杀、感知力的封锁.......
在幼儿时期,我们的认知绝大部分是隐性的、默会的、难以言说的,它可能无法用图像、言语、文字被清晰表达,但不等于不存在,它在实践中生成,并生根于潜意识深处,从而影响我们的一生。所以,趁现在,多带着孩子去体验,去经历,别以太小了,记不住,看不懂为“借口”。
陈鹤琴先生曾说: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夏去秋来,季节更迭之中,幼儿园里又有了新的故事,关于秋天,关于果实,关于生命。
01
稻田里的幼儿园
秋日里金黄
桃树、李树、杏树、石榴树;西红柿、黄瓜、豆角、萝卜、辣椒、白菜......几乎每一所幼儿园都有种植园或植物角甚至是自己的农场、森林,这里就是孩子们的自然课堂。
然而,龙泉驿区西河镇第二幼儿园(一所因地制宜,以自然教学为特色的公办幼儿园)却在菜地里开辟了一块水稻田。
龙泉驿区西河镇第二幼儿园
夏日,孩子们在这里观察水稻生长,测量水稻高度,看着秧苗一点点长大、长高;秋日,黄澄澄的水稻田变成了丰收的课堂。
龙泉驿区西河镇第二幼儿园
龙泉驿区西河镇第二幼儿园
孩子们穿着雨靴、雨衣,带着镰刀、剪刀、锯子,甚至用徒手拔的方法进行收割稻谷。园所保安叔叔还特意找来了最原始的谷桶,这个四四方方,略显笨拙的大家伙,你可曾熟悉?这样的场景是否让你想起了美好的童年时光。
龙泉驿区西河镇第二幼儿园
龙泉驿区西河镇第二幼儿园
从收割、拍打、筛选、晾晒、脱壳,到把稻穗变成一粒粒的大米,整个过程比让孩子背诵多少遍《悯农》,说多少句“珍惜每一粒粮食”更有意义。
02
落花生
探寻秋天的味道
在自然环境中,照顾动植物的过程会让孩子们理解“照顾”,懂得“生命”与“责任”。在温江溪水幼儿园的植物园里,孩子们正在老师的带动下采摘花生。
“哇,好多花生”、“花生上有泥土”“看,我拔起来啦”.......孩子们兴奋的高举着“胜利的果实”,然后,一颗颗摘下,除去花生表皮黑黑的泥土,露出白白胖胖的果实。“吃起来,甜甜的”,说着孩子们哈哈哈大笑。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种植的意义就是让孩子懂得——动植物的生长,并非一朝一夕。当我们把一粒种子埋入土地,经历发芽、生长、开花、结果的漫长过程,需要等待,更需要辛勤的付出。
03
行走课堂
寻找秋天的种子
天气渐凉,深受小大朋友喜爱的瑞吉欧·蜗牛漫步森林园特色活动——行走课堂发生在九月的秋雨后。被誉为行走中的植物百科全书自然风老师,如往常一样带着孩子们走入了“秋日森林”。
为什么树叶上有水珠、为什么枫叶会掉落、这个是毛毛虫草吗.......进入大自然,孩子们的好奇心一点就爆。
“鬼针草看起来像新冠病毒,会粘在衣服上;蓝花楹的种子像一个杯子,天气晴朗会飘到外面去;牛筋草好像死掉了;假杨梅可以吃;看起来像毛毛虫的植物叫狼尾草......”这些连很多成人都搞不懂的植物,此刻却是孩子们最好的探索对象。
行走的过程,孩子们用眼睛去发现,枫叶是红色的;用小脑袋去思考,种子怎么迁移;用身体去感知,天气好像比之前冷了......此刻,大自然是教室,也是孩子们最好的老师。
写在最后
每一个孩子就如同一颗种子,只有经历过春夏秋冬洗礼,才能真正开花、结果。心向自然,多一些“脏”小孩,多一份童年欢乐。
长假正在向我们走来,如果你准备带着孩子回老家、回乡下,何不安排一次稻田里奔跑,菜地里挖花生,荷塘里抓鱼,大山里发现.......跨越空间的距离,让几代人的童年同频播放,或许是最幸福的国庆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