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第一探|走进星空帐篷里的幼儿园

2020-06-24     幼儿园里无小事

原标题:2020第一探|走进星空帐篷里的幼儿园

因为疫情,幼儿园探园被搁置许久许久了。2020年第一次正式探园,我们去到了哪里?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在一次幼教论坛上,知名幼儿教育专家——王曼卿老师分享了在意大利拜访幼儿园的经历,一位园长的话让她热泪盈眶,也感动了作为一名妈妈的我:“在我的幼儿园,绝对不允许出现被排挤、被嘲笑的童年!”看似朴实的言语,却充满力量,相比于高配的硬件,作为家长我们更希望给予孩子一个被尊重、平等、自由、健康的成长氛围。

迈入全新打造的华德福·玫瑰亲子部落,我们的感受正如此——在天际线房车基地得天独厚的一方院落里,由内向外持续散发着阳光、平和、缓缓的生活图景,这一切都在孩子身上得到了投射。

据春仙老师(玫瑰园园长)介绍,华德福·玫瑰园开园6年有余,已经送走5届毕业生。由于三圣乡市政建设原址被迫拆除,机缘巧合偶得了一座更具灵气与仙气的玫瑰亲子部落,设置3个混龄营+1个小小营。整个营地80%的成品建设皆由玫瑰园老师们亲手打造,每一个细节都注入了温度与情感。

曾经的华德福·玫瑰园

现在的玫瑰亲子部落

为不打扰正常秩序,放学以后我们方才受邀进入院子,只见仍有孩子舍不得离开留下来继续撒欢。我们路过我们的,他们玩儿他们的,和木头,沙石,泥土,自然,绿色混合在一起。

玫瑰亲子部落由两座白色球形星空帐篷组成,里面别有洞天:小窗户,小水台,纱幔,木桌椅,手作摆件......有一种岁月静好的生活气息;无处不在的玫瑰、绣球、雏菊、三角梅等美学担当让院子多了生气。日常,孩子们在这里玩耍、做木工、包包子、做蛋糕、浇花、洗碗,美育和生活教育融为一体。

在玫瑰园亲子部落,老师们都有一种魔力,只凭平缓的音调,从容的步调就能屏蔽到尘世的喧闹。

春仙老师准备带我们参观温馨小巧的亲子营。只见一位头戴大檐帽,穿着皮粉色围裙的老师从绿植围绕、鲜花盛放的栅栏后面探出头来,轻柔的声音如流水般。然后,缓缓的向小木门走来。

“xx老师,邀请两位朋友进来参观,可以吗?”

“当然!”

“你好,我叫芝芝,我妈妈在松树班”在我们参观间隙,一个奶声奶气的声音听得心都融化了;“亲,请让一下,我要玩啦!”,在院子里交谈时,一个皮肤黝黑的小男孩说,原来是我们“占用”了他的沙坑王国。

评价一种教育理念,最好的方式是看受教育的主体。在这里,我们所看到的孩子是自信的、大方的、快乐的,勇于表达自我的,这或许是每一个妈妈对于孩子的期待。正如“花开有时”,我们静待花开。

穿过花园就是孩子们的厨房。

当然,很多家长会问,在这样的幼儿园里,孩子学什么?有英语吗?教数学吗?答案是这些课程都没有,因为孩子们的学习任务只有两个——自由自在的玩耍、好好生活!

“华德福教育是培养全人的教育,主要分为‘头’——思考力,逻辑、理解、创造;‘心’——情感力,兴趣,好奇,热爱;‘手’——创造力,行动、毅力、完成三个层面,帮助孩子树立健康的心理,健康的体魄,丰富的情感,坚韧的意志力。”春仙老师聊到。

听起来有点抽象,举个例子:端午整月,晨圈里会有划龙舟、包粽子,模范小动物......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用身体感知传统文化,而不仅仅停留在文字输出上;每周一次的远足,一年四季走同一条路,在行走的节奏中,磨练孩子的意志力,提升孩子的观察力与感受力。

在我看来,华德福教育理念不是写入书本后传授给孩子,而是融入生活,通过真实体验,从无到有真正反哺于孩子的心智。

每日晨圈。

孩子们的远足。

说实话,这个故事把我看哭了:在一次玫瑰园的“秋天的童话”大型亲子会上,由于缺一位伴奏,让活动筹备陷入困境。谁来演奏呢?环视一圈,新家长河川妈妈默默举起了手,大家都激动地问:你用的竖笛是5孔还是7孔?河川妈妈的回答让大家大跌眼镜。

“我没有竖笛,我还不会”。

全体人民:“啊?”

“没事,我可以学!”

孩子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在心里就留下什么。当我们面对困难选择迎难而上时,孩子也会把这样的力量复制到了心里。说到底,父母才是最好的老师,不管选择哪一种类型的幼儿园,你的参与、付出、支持才是最好的教育。

玫瑰园的新年活动。

当然,除了环境自然,华德福的餐食要求也是更自然、更有机。园区里的主要食材源于云顶山、安叶家、潘奶奶的跑山猪,这也难怪有人说看似简单的餐食,为啥孩子们都吃得那么香!

写在最后

华德福教育发展100余年,进入中国快20年,这期间有掌声当然也有质疑。我个人理解历经时间验证后的教育体系,没有好与不好,更多是适不适合。这可能不是一篇正统的探园文章,更像是小札记,关于生活,关于教育,关于养育。希望我们的每一次分享,每一次探园,你我都各有所获。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X-RP5nIBfGB4SiUwFrn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