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秦帝观沧海,劳人何得修。石桥虹霓断,驰道鹿麋游。车辙久已没,马迹亦无留。骊山宝衣尽,万古空冢丘。——梅尧臣《依韵和唐彦猷华亭十咏·秦始皇驰道》
秦朝是中国第一个大一统王朝,虽然它只短短的历经了两世,存在仅十五年时间,但它对后代的影响是极为深远的,为我们留下了无数宝贵的遗产。完成全国统一的就是“千古一帝”秦始皇,正是他结束了战国以来的分裂局面,奠定了我国数千年来的大一统基础,秦始皇的功绩可谓是利在千秋万代的。
秦始皇的伟大之处不言而喻,但他也有不少为后世争议的地方。例如焚书坑儒、为修建大型工程耗民耗财等。但其实秦始皇在这方面并没有多么罪大恶极,例如焚书坑儒最终杀的也不过一千多人,比起真正残暴的君主这点数目根本不算多。秦始皇也的确有烧毁典籍的举动,但他销毁的是民间的典籍,在烧毁的同时他还另有备份存在皇宫里。
毁掉这些至关重要的经典的不是秦始皇而是后来项羽的一把火。要说秦始皇焚书坑儒还是情有可原的话,他在劳民伤财方面的确不少,也因此导致民怨四起。修阿房宫、修长城、修秦始皇陵……每一项都是大工程,需要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如果说像修长城等是为了抵御外族,那么无比豪华的秦始皇陵墓却多是出自于私心。耗时38年才建成的秦始皇陵规模巨大,就算以现代的科学技术想要将其开挖窥其全貌也是难于登天的事。从古到今想要进入秦始皇陵的人多的数不胜数,秦始皇陵遭遇数次劫难,为何不开挖?看“五爪金龙”布局就懂了。
一、规模庞大的秦始皇陵
秦始皇陵始从公元前247年开始建起,一直到公元前208年才修筑完成,如此巨大的工程陵墓的规模可想而知。就连我们知晓的兵马俑,其实它只是众多陪葬坑里的一个而已。兵马俑现在开掘出的面积就有超过一万四千平方米,深达5米,所以出土的文物已经是十分壮观。即使它只是秦始皇陵的一小部分,但也已经享誉世界,有“世界第八大奇迹”之称。
根据专家的考古研究,整个秦始皇陵更像是一座地下城市,很可能就下缩小版的咸阳城。现在我们开掘出的兵马俑只是外围陪葬区域,真正的核心部分是地宫,很有可能就是仿造秦皇宫而建成的。耗时如此之长,规模如此之大的秦始皇陵墓中心,内部该有多少珍贵东西可能都是我们想象不出的。
二、选址讲究的风水宝地
秦始皇陵是秦始皇最终长眠的地方,古人讲究风水,对于死后的葬身之处更是无比讲究。秦始皇陵修在骊山脚下,“依山造陵”是从春秋时期起就盛行的一种选址风俗。陵墓依靠着大山,有俯瞰之势,可将大好河山都尽收眼底,陵墓位置选在这里也可显示君主的至高无上地位。另外据风水学说,此处更是传说中的风水宝地。骊山连同四周的山将始皇陵峰簇拥在其中整座陵墓恰如落在花瓣中心。由由于四周的山形状恰似龙爪,陵墓处期间有如龙的爪心控制着锋利的五爪。这种地形也被俗称为是“五爪金龙”。秦始皇陵是从嬴政13岁时就开始修的,传说秦始皇能最终完成统一大业,这块风水宝地就起着功不可没的作用。
三、开挖难度极大
秦始皇陵的这个选址地势就决定了它的开掘难度巨大。古往今来有无数人想一探究竟,但最终都难以进入核心部分。秦始皇陵也可以说是饱经风霜了,有很多的盗墓贼觊觎里面的珍贵财宝屡次破坏墓地,这些行为都只会给这座宝库带来不可挽回的破坏。以现在的科学技术只能是小心谨慎的有序发掘,要彻底揭开陵墓的神秘面纱要考虑到很多因素。比如经过考古工作人员的测探,陵墓内的确存在着很多的机关,例如连弩、水银蒸气等,这些防止盗墓贼的举措也给考古工作增加了难度。整个秦始皇陵的规模巨大,地势也是无比复杂,像“五爪金龙”这样的地形就给开掘带来极大的难度,完成这些工作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结语 、
我国对待秦始皇陵的开掘考古工作是十分谨慎的,一定是条件技术够成熟才能够开掘,否则这就是对这个重要陵墓的极大破坏。目前皇陵的开掘考古工作还在有序地进行中,考虑到“五爪金龙”这样的山势布局外加其他许多因素,短时间内我们想见识到真正的秦始皇陵到底是什么样还有一定难度。相信随着技术的成熟,我们也一定能在保证文物最大程度完好的情况下进行考古工作,从而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这正是对我们古典文化的继承,同时也有利于现代考古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途经秦始皇墓》
《水经注》
《汉书》
《史记》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df436cc5e778a019be18fabac6eb20a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