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数字经济的“倍增效应”愈发显著,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成就也是举世瞩目,在数字经济的助力下,行业经济发展韧性和动力明显提升,各行各业都在探索推进数字化转型。值得一提的是,数字技术在中国的发展应用呈现出更强的普惠特性,即便是中小微市场主体,也有机会享受到数字技术带来的红利。
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新IT重塑企业数字化转型(2022)》,2021年,我国数字化转型市场总体规模达21669亿元,在“十四五”规划及各行业数字化转型政策的推动下,未来几年预计将保持20%以上的增速,有望在2025年逼近5万亿元大关。
回顾2022年,数字化转型呈现出几个新的特点:科技赋能加深,应用场景更加丰富;数实融合进程提速,加速新型人才需求攀升。
科技赋能加深,数字化应用在更多的场景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促进数字经济发展”,并强调“释放数据要素潜力,提高应用能力,更好赋能经济发展、丰富人民生活”。当前,数字经济已经成为优化资源配置、重塑经济结构、驱动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而数字技术也正在与传统产业加速融合,发挥出对经济发展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
目前,5G应用普及全面加速,全国5G应用创新案例超过1万个。部分地区今年在工业互联网、能源、交通、教育、环境等众多方面打造5G应用场景,数字技术的大规模应用,为社会治理模式创新提供了强大动力。与此同时,建设智慧城市、上线“城市大脑”成为很多地方的选择。“城市大脑”是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来提升城市现代化治理能力的新型基础设施。“城市大脑”瞄准城市治理的难点、痛点,不断开启“数字+”应用新场景。
数字化应用场景的建设为数字经济的技术创新提供了真实的试验环境和大规模的验证数据,有助于企业明确创新方向,加速集聚商业化所需要的各种资源。不仅推动了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而且促进了数字经济与经济社会的融合发展。
聚通达依托自身在智慧领域的深耕积累,结合行业新技术的发展,根据统一的建设标准,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撑。并通过“智慧城市解决方案”,深度智能化每一个城市数字空间,助力“优政、善治、惠民、宜居、兴业、开放”的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深度赋能智慧城市四大应用领域,助力城市数字化转型、保障城市安全稳定运行。提出了“1+1+X”的智慧平台,即“一个‘产品+数据’平台+一个数智能量+X个智慧应用”。X个智慧应用包括:智慧园区、智慧社区、智慧卫生间、智慧应急管理、智慧社区等多个应用共同组成的智慧城市解决方案。
数字技术的发展以及提升全民数字技能、促进产业转型升级都对推动我国数字经济具有重要作用。由此可见,其数字职业的标识、数字人才的培养也将成为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的重要焦点,数字经济时代对于数字人才也将变成刚需。数实融合进程提速,加速新型人才需求攀升2022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2022版)》中提到,本次修订主要变化之一是对分类体系进行了修订,围绕制造强国、数字中国、绿色经济、依法治国、乡村振兴等国家重点战略。同时BCG《数字经济下就业与人才研究报告》预计,2035年中国整体数字经济规模接近16万亿美元,总就业容量将达到4.15亿,可以预见,从内部培养,打造自己的数字人才,似乎更为实际。
中国数字经济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全国各地大力推动数字化转型,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新技术领域人才需求十分旺盛。数字化人才的培养,首先做好后备军的挑选工作。选择对于业务、数据、数字技术都有一定专业度,有强烈的自驱力和好奇心,愿意持续进步的员工纳入数字化人才后备军,根据公司战略目标以及业务布局,制定具有针对性、个性化的数字化人才培养计划。
自2022年,聚通达力变求新,特邀请国内知名赋能导师,为企业员工开展常态式培训。培训设置宗旨乃在于大幅度地提升各层级员工的“保证完成任务”和“长期稳定性达标”。不仅避免管理者沦为“万能保姆”或“万能救火队长”。同时促进员工逐渐提升“人人都是企业家”以及“主人翁的精神”意识,主动承担责任,增强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管理是与低效经营和无效经营斗争的伟大工具,向管理要效率,向管理要效益,向管理要发展,向管理要基业长青,既是当下应对衰退的被动之举和应然之举。
通过在领导、管理、专业和应用四个层级进行不同深度和广度的学习和培养,最终可以为企业发展形成有效且具有特色的发展思路,为企业打造一条通畅的数字化改革和后续发展道路。从而实现以个体数字化为契机带动企业的整体数字化,形成数字化的有机统一整体,为企业开辟多维新型先进的数字化发展模式。《“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提出要打造智慧共享的新型数字生活。大数据、AI、低代码等各类前沿科技的多场景应用,商业模式的重建,人才结构的优化,都正在以现有的数据处理与商业智能技术基础上不断突破创新,助力企业、产业实现更快速的经济恢复与发展。目前,“数字+”正加速解锁应用新场景,加快建设数字中国、智慧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