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家:故意磨蹭是娃在“被动攻击”,3招让娃快起来

2020-08-07   育儿小娜

原标题:心理学家:故意磨蹭是娃在“被动攻击”,3招让娃快起来

前阵子和朋友小晶好带娃去地质博物馆看恐龙,我带着妹妹在博物馆前

等了

差不多

半小时

,小晶才拉着儿子波波出现在马路上。一见我小晶就开始给我讲她和儿子在家的一场冲突。

早晨小晶给儿子端上早餐

“快吃,

吃完咱们去博物馆和姐姐玩”

“妈妈,博物馆有什么啊”

“有恐龙、有宝石呢

,快吃”

“妈妈”

“别说话快吃”

波波有一搭没一搭地吃着,朋友在一旁催,

可是越催孩子吃得越慢,

后来竟然玩起了面条。小晶看了看表,气不打一处来,大声呵斥让波波快点。结果波波吓得大哭,

一顿饭吃了四五十分钟

相信小晶的经历,也让很多妈妈感同身受。在我们有约会、要去上课之前,好像孩子

格外磨蹭

。这是故意在和我们作对吗?有什么办法能让他们快起来吗?我们今天就来探讨一下这个话题。

故意磨蹭是娃在“被动攻击”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如果一个人在一段关系中,长期无法占据主动,出于自我保护,他们会进行“被动攻击”,即用被动方式去攻击别人,攻击这段关系。

在孩子身上体现,就是

“不配合”

。宝宝磨蹭时,爸爸妈妈脑海里可能会出现这种念头

“他是故意的吗?”

如果孩子已经2岁或更大了,

其实这就是孩子的一种“被动攻击”

。这是由于孩子在

亲子关系

总是处于

弱势

一方,我们往往会安排孩子行程、决定他们时间,用

训斥来表达自己不满

但是站在孩子立场上去想,

孩子没有能力,可能也不敢挑战父母权威。因此只能通过这种隐性对抗来应对父母不停催促。

当你在不断催促“快点,别磨蹭”时。孩子的内心可能这样想:你让我快我就慢,看你能把我怎么样。

过度催促产生 “超限效应”

某天我晚上要参加一个线上培训,在这之前要辅导妹妹写完数学作业。作业刚好难度比较大,

妹妹连错了好几道。后半段我情绪不是很好,催她集中精力快点写完。

但是她却开始走神儿了,我没忍住吼了她,妹妹哭着写完了作业。

后来妹妹对我说:“妈妈,

我觉得你越催促我越心慌,脑子里一片空白”“明明是你一直在打扰我,最后还要骂我,太不讲理了。”

我们往往认为,催促能让孩子做事情、写作业的速度变快,但其实却会对孩子造成非常多

负面影响

,主要体现在下面两个方面。

一方面,可能会产生“超限效应”。

超限效应通俗来讲,就是由于

刺激太多,或者作用时间太久,引起逆反现象。

当孩子在做一件事儿时,爸爸或妈妈总在旁边说“

快点”“把这个拿起来”

吃面条

”,本意是要让孩子快起来,效果却是爆发严重的

亲子冲突

,或者孩子出现上文中提到的“被动攻击”。

另一方面,容易打断孩子内在节奏。

大部分时候,我们看到孩子做事拖拖拉拉,其实

并不是孩子的问题

。仔细回想和反思,你会发现反复催促孩子时,都

是父母觉得

有事情没有做完,要去赴约,或自己觉得疲倦想回家的时候。

如果你家娃也有文中波波妈妈同样的烦恼,推荐下面这套书里面包含了0-12岁孩子每个成长阶段不同的问题点,用对方法,你会发现那个爱和你对着干的小朋友,也是可以乖乖听话的。

法国人吃一顿

法式正餐

需要

3个小时

,慢有时候并不是坏事儿,孩子内心也有自己的节奏。这是他们和世界对话的频率。如果不断地催促,

就可能打断孩子内在节奏,让他们慌慌张张错误百出,甚至久而久之形成习惯。

正面管教用这三种方式

心理学家说:只有给足孩子时间去体验,他们才能从实际生活中明白,自己是谁,要做些什么。

在父母课堂中,有爸爸说:“知道催促孩子不好,但是他实在太没有效率了”。我问他:你仔细想一下,孩子需要效率吗?凡事要提高效率,并不是孩子自己的想法。

他们任务是打开感官,在体验中学习。

因此想要娃学会

不磨蹭

,实际上是一个

天性到社会化的过程

。正面管教中提议

三种方式

,家长可以参考下,帮助孩子进步。

首先,先允许磨蹭再讲效率。

就像我们上文所说,在幼年时期,

最重要的并不是高效地完成手边的事情。而是通过细节去学习。

就像宝宝吃饭磨蹭这件事儿,在开始他们很可能是对面条手感觉得好奇,如果父母总是用催促打断孩子探索过程。那么下次,他还会继续研究食物。

因此,正确做法是,尊重孩子

好奇心和探索欲

。接触新食物,或者去新地方时,留出充分时间,给宝宝自由探索。接下来再向孩子

要求效率

其次,逐步培养孩子时间感。

文章开头,小晶因为要赴我的博物馆之约,不断地催促孩子。是以为成年人有时间概念:对于小晶而言,吃饭时9点,到赴约10点,中间有1小时时间。

而对于3岁小孩波波来说,根本不知道“时间”是什么。

想让孩子了解时间,从而明白如果磨蹭,事情做不完时间就会过去。就要将时间具象化。对于3岁左右的孩子,

了解时间可以借助他们对于“多”和“少”概念的理解。

记得哥哥小时候,朋友给他买了一个类似“更漏”的玩具。我们就告诉他,一天中的时间,就像

瓶子里充满水

,漏完我们就要睡觉了,这天就过去了。我们玩游戏、吃饭都要用时间。如果你吃饭磨蹭,

就没有时间可以玩了

最后,适当承担磨蹭后果

有朋友和我讨论孩子磨蹭问题时说,孩子磨蹭你催促,

每次都没有任何后果。 那他为什么不磨蹭呢?

反正着急的只是爸妈而已。对于稍微大孩子,不妨适当让他

承受磨蹭带来的后果

比如吃饭太慢,不用过于催促,取消他喜欢的绘本时间,告诉他时间用完了。写作业也是如此,规定了合理的时间,却一边玩一边写,到时间就可以收起来,不必再写了。

妈妈来叨叨:

每次对父母们说,孩子磨蹭是故意的,总会看到大家惊讶的表情。在父母眼里,宝宝永远都是被动一方,需要我们照顾。我们总是会忘记,当他们的自我意识已经开始萌发,催促和强迫会导致反抗,又有什么奇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