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接孩子放学回家时,到了家门口,孩子非要管我要门卡自己开门。我当时手里提着很多东西,根本没有手给孩子递门卡,我就直接拿钱包感应了一下,抱着孩子就到了家门口。这期间孩子一直闹情绪,非要自己开一次铁门。
孩子一直不依不饶,我也没办法只能带着孩子回到一楼,把门卡递到孩子手上,抱着他刷了门禁卡。孩子听到感应门“啪嗒”一声时,那表情好像做了一件多有成就感的事情,满脸的幸福感。那个瞬间让我意识到,尊重孩子的秩序敏感期,真的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一、 什么是秩序敏感期?
秩序敏感期是一个意大利学者提出来的,大概是在孩子1岁多到4岁左右,这个阶段孩子需要一个有秩序的环境,来帮助他认识事物。
在这个时期孩子对某些事情和环境有着很固执的想法,比如说物品摆放,什么东西摆在哪里就一定要摆在那里,做什么事情都要遵守特定的规则。这种规则其实是指在孩子的世界里他的生活习惯,他必须保持这种习惯的稳定性,这就是他们所理解的秩序。如果有人打破了这种规则,孩子就会闹情绪。
二、如何应对孩子的秩序敏感期?
1、 建立规则,共同遵守
孩子处于秩序期的时候,对规则的要求很高。通常秩序期刚开始的时候,孩子会因为秩序被破坏而闹情绪,秩序一旦恢复就会安静下来。父母可以建立起这种规则,给孩子一个有秩序的成长环境,和孩子共同遵守。其实孩子这种秩序感就是我们常说的仪式感,我们要对孩子多一些耐心,帮助孩子度过秩序期。而且这段时间也是父母给孩子建立规则的好时候,告诉孩子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锻炼孩子的自理能力。
2、尊重理解,练习表达
在秩序敏感期的第二阶段:孩子开始有自己的想法,对于破坏秩序的人孩子开始说“不”。这段期间孩子十分渴望独立,可是又离不开妈妈,很多事情想要自己做,如果大人帮忙,孩子就会很生气。在这个阶段父母要做的就是尊重和理解,按照孩子的想法去做,让他们自我琢磨,孩子向你求助时你再去帮忙。
有时候你破坏了孩子的规则可能不自知,因为你不知道孩子想要的秩序是什么样的。父母可以问孩子你想怎么做,先怎么样,后怎么样。这样可以锻炼孩子的表达能力。
3、学会协商,懂得变通
在秩序敏感期的第三阶段:孩子对秩序变得非常固执,一旦被破坏,孩子就要重新来。在这个阶段孩子尽量少跟孩子讲大道理,孩子想要重新来就陪着孩子做一遍。多给孩子游戏IE机会去体验,孩子对好奇的事情会有更多探索的精神。
结语:
作为父母,我们都希望孩子能够养成自律的习惯,做事情有清晰的条理。其实孩子的秩序期正是一个好机会,父母们要抓住这个机会,给孩子建立起规则,学会遵守,养成好习惯。孩子很多宝贵的品质,都从秩序敏感期的“执拗”开始培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