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情散文:捞河蚌

2019-05-28     邢占双美文

文/邢占双

在城里的早市上,看到一堆河蚌出卖,那带着花纹的又圆又大的家伙,勾起了我对家乡童年的记忆。

在家乡的西北方向二三里远的地方,有一个水库,叫人和水库,虽然地理位置位于德信村、双福村、人和村三村交界处,而大部分面积位于德信村和双福村之间,但因为名字用了我们村的名字而倍感自豪。

人和水库方圆七八里地,呈乡村老农挂在腰间的烟口袋形状,口小肚大,站在大坝上远望,一片碧波荡漾,让人心境开阔,东北岸和西北岸的两个村庄依稀可见,显得渺小,河面上游动的白鹅和鸭子成了小黑点点。

这片辽阔的水域是我童年的乐园,端午春游,夏天洗澡,冬天溜冰。我们在冰排上捡过鱼,在沟边抓过蛤蟆,在水草边捞过鱼,看大人在河边钓过鱼,我们捉过虾,捞过河蚌。

捞河蚌一般在夏天,我们也管捞河蚌叫捞蛤蜊,我和伙伴们早就合计好了,很长时间没有吃到肉了,捞点蛤蜊,让胃里有点晕腥。我们带上丝袋子,骑上28自行车,在炎热的午后,怀着兴奋的心情,蹬车飞奔,奔向人和水库。两边的豆麦和沟边的蒿草散发出清香扑面而来,还有蝈蝈和不知名虫子的聒噪,炎热的天气里真想一个猛子扎到水库里去享受清凉。

到了水库,我们将衣服脱在坝边的石头上,石头热得烫脚,烫屁股,我们踩着石头一点一点下到水里,一定要当心,浸在水中的石头表面有一层滑膜,容易滑倒。

石缝间有蜗牛和田螺,我们顾不得捉,今天是来捞河蚌的。有时刚下水,趟几步,就会用脚触到泥沙中有硬硬的东西,伸手摸去,捞出一个拳头大小的河蚌,大叫一声,我捞到一个蛤蜊,然后撇到岸上去,由岸上的伙伴拾到一起,是谁的就放在谁的一边。河边的河蚌一般比较小,要想捞到大的河蚌得试着往里走。

人聚堆的地方河蚌少,少有人的地方河蚌多,但危险也更大。水库的河床还是比较平坦的,我们活动的区域大多比较熟悉,没有深坑,没有暗泉。我们只是在离岸边十米二十米的范围活动。

在溜腰深的水里,有时会一下子碰到两个河蚌,深吸一口气,捏住鼻子,蹲下去,一点儿一点儿的摸,摸出来,用力撇到岸上去。在更深的水里,有时也会趟到河蚌窝,一次捞五六个的时候也有,而那里的河蚌也更大,大的犹如马蹄子,摸出来欢喜至极。但危险也更大,不熟悉水域,水性不好的人千万别去尝试。

河蚌也会跑的,有时明明脚趾触到一个圆圆的河蚌,等你吸足一口气扎到水中去摸时,再怎么也摸不到了,那就是河蚌逃到远处去了。有时碰到一个硬硬的东西,捞起一看却是一块石头,大笑一声,撇到岸上去,别硌坏洗澡人的脚。

一般情况下,2个小时左右,便能捞大半丝袋子河蚌,几十个之多,感觉收获满满的。上岸了,会感觉有一点点累。躺在石块上,烫烫屁股,烫烫后背,晒晒日光浴,也很享受。伙伴说,如果赶到下网拉鱼时,拉上来的河蚌多的是,个顶个的大,随便捡。

将河蚌拿回家,养在大洗衣盆里,河蚌起初将贝壳闭得紧紧的,不久后,便微微张开,露出斧足,吐出内脏的泥沙。搁置时间越长,河蚌吐出的脏物越多,但等不了那么长时间,晚上还要吃河蚌肉呢。

用尖刀划开河蚌的肌肉,取出里面的东西,去掉泥肠,切下斧足,我们吃的就是斧足。洗净,切丝,炒辣椒,放上葱姜蒜,香味溢满农家小院,味道相当鲜美,在那个一个月吃不到一回肉的年月里,炒一顿河蚌肉,全家都乐呵,父亲还会美滋滋地喝上二两小烧酒。

剩下的河蚌壳,砸碎喂鸡,鸡爱吃爱下蛋。

听说,河蚌里有珍珠,但我一次也没遇到过。但我想,在家乡水库里捞河蚌的经历已经成为我记忆中的一颗珍珠,在遥远的岁月深处闪光。

(文中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dQJkWWwBUcHTFCnfrmT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