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高帝刘邦从一介平民,最终在秦末大纷乱中异军突起,楚汉相争时,项羽占据绝对优势的情况下,刘邦却可以击败西楚霸王建立汉朝。
作为他的后世子孙——刘备,也是一介平民,通过自身努力和好友公孙瓒的力挺,年轻时就当上徐州牧,本来有资格与天下争英雄,结果落到依附刘表的地步。在天下地盘稳据的情况下,又硬生生杀出一条血路,占领巴蜀,成就一代割据帝业。
曹操,作为宦官之后,在袁绍,公孙瓒,刘表等人占据优势的情况下,经历好朋友张邈的背叛,好友袁绍的挤压,最终硬生生地杀出一片天地,统一北方,为魏代汉打下基础。
一个人创业成功的原因有很多方面,如果仔细梳理,你就会发现他们在用人方面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这一个特点是很值得创业者深思的。
刘邦手下最受质疑依旧受重用的自然是陈平。
当时周勃等人说陈平盗嫂受金,而且改投好几次主人,先事魏王不果,然后事项王又不果,当时刘邦就责问过陈平的推荐人,魏无知。
汉王疑之,召让魏无知,无知曰:“臣所言者能也,陛下所问者行也。——《资治通鉴·汉纪·汉纪一》
魏无知的回答是我向你举荐的是他的才能,你问我的是他的品行。最后陈平又一次说服了刘邦。此事过后,刘邦拿四万金给陈平作为活动经费去离间项羽与下属的关系,没有任何疑心。
陈平有没有问题,这里不讨论,我们从陈平后来的生活富裕,出手阔绰可知一二。
吕后当权时,陈平和周勃本来不合,但是陈平听了儒生陆贾的建议,在周勃的寿宴上送上五百金的寿礼,两个就此联手。陈平为此很感谢陆贾。
陈平乃以奴婢百人,车马五十乘,钱五百万,遗陆生为饮食费。——《史记·郦生陆贾列传》
刘备也重用有问题的人,他很信任法正。如果没有法正,巴蜀和汉中能否拿下的确是五五之数。法正的人品不好。
刘备拿下巴蜀之后,任命法正为蜀郡太守,法正就开始他的报复之旅。
一餐之德,睚眦之怨,无不报复,擅杀毁伤已者数人——《三国志·庞统法正传》
有人对诸葛亮说,你去管管啊。诸葛亮说刘备正烦着呢,他北面要考虑曹操的威胁,东面还有孙权,内部孙夫人正在和他闹脾气。诸葛亮也清楚,就算说了,刘备也不会责怪法正。
曹操的用人也是如此,很多人追捧曹操的谋士郭嘉,他的人品就有问题的,曾经陈群就指责,但是郭嘉无所谓,曹操知道了也是无所谓。
陈群非嘉不治行检,数廷诉嘉,嘉意自若。太祖愈益重之——《三国志·魏书·程郭董刘蒋刘传》
曹操手下品行有问题的不止郭嘉一人,还有为曹操立下大功的程昱,史书对他的评价是:
昱性刚戾,与人多迕。人有告昱谋反,太祖赐待益厚——《三国志·魏书·程郭董刘蒋刘传》
如果你认为他们只是会用有问题的人才成功,这样的想法很危险。一个团队如果全部都是品行有问题之人,那么这个团队迟早会出大问题。
所以刘备,曹操,刘邦他们最信任的操盘手都是品行很好,也很稳重之人。
刘邦手下功劳第一的是萧何。萧何的品行如何呢?我们来看一看老百姓对他的评价。
君初入关中,得百姓心,十馀年矣,皆附君,常复孳孳得民和——《史记·萧相国世家》
很得民心。当然刘邦创业成功后,萧何得民心成了一种威胁,萧何没有办法只能采取自污,有意强买百姓房地来掩盖自己的正直。
刘备手下的是谁,不说地球人都知道。诸葛亮的才华不用说,他的人品更加不用说。他担任蜀汉丞相这么多年,能够做到死后无余财,光这一点就让后世对他敬佩不已。
曹操在创业早期,谁始终给他操持大盘呢?荀彧。
曹操对荀彧的评价很高,认为他就是自己的张良。
荀彧陪着曹操走过张邈、陈宫之叛,走过袁绍,曹操两雄相争,同时还举荐了很多人才。比如钟繇、荀攸、陈群、杜袭、戏志才、郭嘉等。他长期担任尚书令,但是也是死后无余财。他在曹操成大势之后,因为在对待汉室的态度不同,最终抑郁而终,也有说是服毒自杀。光这个坚贞的品格就令人佩服。
所有人都清楚用人要不拘一格,可能很多人更不清楚,如果没有一个正直的人作压阵,你都用问题之人,或许就会造成灾难。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袁绍,他的手下之人也是有问题的。
田丰刚而犯上,许攸贪而不治。审配专而无谋,逢纪果而自用——《三国志·魏书·荀彧攸贾诩传》
本来他可以完全信任田丰,用田丰作为压舱石,但是袁绍不但不信任田丰,反而对他进行犯忌。所以自然无法驾驭手下这帮人,引火烧身,在最关键的时候,许攸出走出卖了袁绍,导致官渡大败。后来袁绍回到北方病死后,儿子相争,何常不是用人不当引发。
《易经・系辞上》说:一阴一阳之谓道。正直的人压舱,那么你再重用有问题之人自然没有问题,反过来也一样,但只偏重一方自然不是道,当然会出问题。
任何一个炎黄子孙都不应该觉得传统文化没有用,认为只是知识和历史。传统文化是有大用也,真懂时自然收放自如,游刃有余。
最后送各位一句: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这句话来自《大戴礼记·子张问入官》,同样也是一阴一阳这谓道之解读。
创业和生活全是一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