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小学时,大宝有段时间总是哭着回来,嚷嚷着不想上学,总说老师不喜欢他,特别针对他,这让他特别难受。
当我问孩子老师为什么不喜欢他时,孩子说是因为自己成绩差。
确实,老师也是人,不可能做到一碗水端平。
从老师的角度上来讲,自然更喜欢成绩好,听话,乖巧的孩子,这些无可厚非。
可从家长的角度,不管自己的孩子是否优秀,在他们看来都是最好的,为什么老师就不能一视同仁呢?
我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得到老师的喜爱和重视,这些都对孩子有着莫大的鼓励,帮助,让他获得学习信心的同时,更能提升成绩。
可老师为什么不喜欢自己的孩子?他们到底喜欢什么样的学生?怎样能让自己的孩子得到老师的重视?
老师会重视的四类孩子
每个人都会向往美好的事物,老师也不例外。
1、成绩好
学霸,一定是老师重点关注的对象,毕竟,成绩好的学生不仅让人很省心,更有可能为班级创造更高的排名,也直接影响老师的评级,薪资等等。
2、上课认真积极
老师在上课途中总会进行点名,提问等等互动,如果有学生能积极配合老师的互动,非常地捧场发言,试问,这样的学生又有几个老师不喜欢的?
3、遵守纪律,听话
这类孩子可能成绩不一定是最拔尖的,但绝对是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老师说一,他们绝不说二,严格遵守老师的命令,绝不违背,这样的孩子,就是老师眼中的乖宝宝。
4、懂礼貌,团结同学
这类孩子就是所谓品行非常好的孩子,他们待人彬彬有礼,各种礼貌用语总是挂在嘴边,在参加团体活动时,很谦让,对同学非常照顾。
这样的孩子不仅在同学中有着非常好的声望,老师也会格外重视这样的孩子,这类孩子能够让同学团结起来,这些都是老师非常愿意看到的。
由此可见,老师会重视的孩子,大多是成绩好,能配合,乖巧懂礼的类型。
老师喜欢的两类家长
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有些孩子可能是老师喜欢的类型,却因为他们的家长行为粗鄙,和老师不配合等等原因,而不受老师待见,进而也会影响孩子在老师心目中的印象。
家长千万不要以为只要将孩子教育好,获得老师的喜欢就好了,自己的言行和老师的接触方式都会直接影响自家孩子在老师心中的评价。
1、成长型家长。
这类家长能持续学习,关注自我成长,生活中,也能做到非常自律,能正面影响孩子。
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关注孩子的品行,教会孩子不自私,宽容,为他人着想的内驱力的搭建。
这样的家长也会非常尊重自己的孩子,习惯听他们的想法,尊重孩子的决定,更懂得在任何场合都给自己的孩子留足了面子。
在这样家庭中长大的孩子,大多具有优良的品行,待人也是如沐春风。
2、能配合老师的家长。
老师的教学成果离不开家长的配合,所以,能积极配合老师的家长大多都能获得老师的喜爱。
这里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第一、能与老师高频沟通。
对老师来说,他非常希望能了解孩子回到家后作业学习的情况,上课的反馈等等,这些能帮助他改进自己的教学质量。
如果家长能够和老师建立良好的沟通体系,双方都能获得更好的反馈,确实是一举两得的事情。
第二、维护老师的权威。
“你们老师的能力也不咋样了。”
“看他的样子特别丑,穿衣服也太难看了。”
如果家长总是在孩子面前说老师诸多不好,只会让孩子内心对老师产生疏离和不屑,在听课时也会下意识地意识地嫌弃,直接影响学习。
作为家长,只要孩子还在这个老师手下学习,就一定要尽量维护老师的权威,帮他树立正面的影响,发现问题,可以私下和对方交流。
第三、家长能做到公平。
这里说的公平是指,如果孩子在学校出现问题时,家长能够公平客观地进行判断,并积极配合学校,对自己的孩子进行适当的教育。
千万不要一味袒护自己的孩子,反而失去了改进的机会。
第四、教会孩子遵守规则
很多家长因为担心孩子在学校受委屈,总会无视学校的规定。
比如,学校规定不允许给孩子带零食,以免孩子不按时吃饭,可很多家长就觉得学校食堂不合孩子口味,生怕孩子挨饿,无视学校的规定,就给孩子包里装了特别多的好吃的。
这些都会给学校的管理造成很大的阻碍,家长的纵容也会让孩子变得特别任性。
所以,家长一定要教会孩子遵守学校的规则,一方面减轻学校的管理难度,另一方面培养孩子的责任心,集体荣誉感,真正对孩子负责。
由此可见,如果家长能够做到自己不断变优秀和自律的同时,能够配合老师,这样的家长一定能获得老师的喜爱,为自己的孩子加分。
三种方法,教会父母如何让孩子更受老师的重视。
这里也分享三种方法,主要用来父母日常和老师的沟通,帮助自己的孩子走进老师的视线,获得更多的关注和重视。
1、高质量提问
问话是一门技术,很多家长看到老师就会下意识地紧张,压根不知道自己在说些什么,白白浪费的和老师沟通的机会。
要想从老师那里得到自己想要的答案,家长一定要提前做好准备,了解自己到底想得到什么,总结起来,家长无非想知道三个内容。
(1)上课表现如何
是否开小差?有没有打瞌睡?上课是否积极?
(2)学习情况
学习是否吃力,方法对不对?有没有偏科?
(3)人际交往
和同学是否能相处好?平时性格如何?
家长在和老师沟通前,一定要不断提醒自己,到底重点想了解哪些内容,从而有目的地进行询问,这样才能让自己得到的答案更精准。
2、放下面子和顾虑
很多家长都特别好面子,总觉得不好意思去打扰老师,生怕自己说错一句话,让老师留下不好的印象,进而给自家孩子穿小鞋。
就是因为越来越多的人都有这样的想法,所以家长都不去打扰老师,试问一下,到底是想了解孩子的情况重要?还是自己的面子更重要呢?
勇敢一点,放下自己的所谓的面子和担忧,试着去打扰老师,只有这样,才能获得更多的正面反馈。
当然,这里说的打扰绝不是没事就去询问,而是隔段时间进行正面的反馈,频率太高,对方也会感到厌烦。
3、借孩子来表扬老师
每个人都喜欢听表扬的话,老师也不例外。
如果家长直接夸老师很厉害,这种没营养的赞美还不如不说。
家长可以在孩子回来后,多询问孩子,对老师上课的评价以及孩子上课的一些表现等等,通过这些了解就可以在和老师见面时,借孩子的嘴来侧面表扬老师。
比如,我家孩子说他非常喜欢听您讲课,您讲话很幽默,要点也非常突出,让他记得非常清楚,他特别喜欢你。
这种夸奖会无形中取悦老师,让他下意识地更关注你的孩子,时间长了,孩子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一定会大大增加。
我们改变不了孩子的性格,但可以通过言行去影响他。
对于学龄期的孩子来说,如果能得到老师的重视,势必会增加他学习的兴趣和动力,也能让他学习的难度降低。
作为家长,除了做好自己,不断影响孩子外,一定要学会平时多向老师提出高质量的问话,多表扬老师,这样都能侧面帮助孩子提升他在老师心目中的形象,获得老师更多的关注。
作者:等风来
两个孩子的职场妈妈,左手执笔右手带娃,喜欢读书、写作、画画、坚信即便生活一地鸡毛,内心也要拥有自己向往的诗和远方,关注我,持续给您提供更多育儿干货。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