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代的港片,这样想象抗战

2024-01-21   抽屉电影

原标题:70年代的港片,这样想象抗战

在香港电影渐渐的成为一种独树一帜的存在的时候,就形成了我们口中的港片的黄金时代,然而这样的黄金时代的港片当中除了后来成为经典的佼佼者之外,存在着大量的粗制滥造的电影,他们虽然是被观众们嫌弃的,但却也能够说明港片本身的效力。毕竟,好电影也是从大量的晒选当中脱颖而出的。即使是平庸的作品,我们也能通过其一窥当时的社会氛围,这不失为一种新的途径。

今天给大家推荐的这部影片《合气道》就是一部不怎么优秀的港片,但是通过这部影片,我们大概可以了解当时的香港社会的一些端倪。抗日战争前夕,三个中国学生在韩国学习合气道,然而在学习期间却无意惹上了日本人,于是,他们无法再留在韩国了,最终,带着师傅的教诲回到了国内开创武馆。然而在日本人横行的国内,他们同样遭到了日本武馆的刁难。忍无可忍之际,三个人决定反抗。

这是一部1972年的香港电影,我们自然不能用八九十年代的香港成熟的功夫片来做要求,本片采用的是一个比较套路的故事,这些故事后来被用作黄飞鸿,霍元甲,陈真身上,当然,那已经是这种故事形式完全成熟之后的事情了。在还没有形成一种成熟的叙述逻辑之前,本片到也有一些看点。

这里说的看点并不是影片的角色以及故事等方面,我们可以看到的是本片营造出来的核心理念,那就是联合别的国家来制衡日本。

对于香港人来说,抵抗日本侵略者是一个意义不是那么明显的话题,因为在整个抗日战争时期,香港基本上受到的是英国的殖民,而对于日本人,香港地区的国人们基本上没有跟内地国人们一样的情绪,因此,港片中的对于日本人的抵抗多停留在一种情况之下,那就是文化冲突,文化冲突表现为功夫片中的各种各样的武术馆之间的对立斗争,不论是叶问,还是霍元甲陈真系列,都是在体现这种冲突。因此,本片当中的武术冲突或者是文化冲突就不显得突兀了。

如果仅仅说是侵略战争,香港地区的国人们是无法想象战争是一种什么样的形态的,无法想象的事情拍出来就会显得很怪异,因此,设定这个文化冲突还是比较符合香港地区的社会历史环境的。

再就是借用韩国的合气道跟日本人对抗这一创作理念,当然,我们可以将这个创作理念看作为韩国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的经济起飞的大背景使然,但是这个创作理念的核心观点依旧是借用别人的,完成自己的,甚至于用你的方式击溃你。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合气道源于日本,后来在二战结束后被带到了韩国,韩国在一定时间内对于合气道产生了自己的流派,这算是一种在日本合气道基础上的改进,因此,本片当中的设定可以看作是一次对于本源的反叛。这一点具有象征意义。

因为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亚洲进行了产业转移,香港作为亚洲四小龙之一,承接了一些被转移的产业,因此,香港经济在七十年代也经历了崛起腾飞。而本片中的国人跟韩国人合作击溃日本人,可以看作是一种产业转移之下的一种联合。这种联合带着某种后发性,但是对于本源国,比如说当时进行产业转移的日本来说,意义并不大。

因为韩国,香港在上世纪七十年代的经济腾飞一定意义上源于日本当时的产业转移,而本片中的国人联合韩国对抗日本的武馆,采用的也是这种类似于武术上的“产业转移”片中的主角们使用的合气道源于日本,而在韩国人和国人的努力练习之下,采用一种源于日本的武术击溃了日本,这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种后发对于先发的自信,但这种自信更是说明了先发的强大。所以就这个理念来说,这是矛盾的。

而本片当中也不乏一些神一样的台词设定,比如说韩国的合气道师傅对于抗过日战争的预言,这就是一个比较滑稽的,站在后来人的基础上设定的上世纪三十年代,这完全可以看作是香港地区的国人们对于历史这种概念的浅薄,当然,这种浅薄来源于他们固定的生活方式以及历史氛围,这是没有办法要求的事情,好在当时的背景之下,人们更多的关注的是功夫片本身的让人眼花缭乱的动作,而对于动作中凸显的人群的语言,倒是没有太多的关注。

总的来说,《合气道》虽然是一部平庸的作品,但也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当时的香港地区的国人们对于世界局势的一种想象和理解,这种理解也有助于我们了解不同的人对于同一件事情的不同看法。文化认同是有了,但细节还需要雕琢,慢慢来吧。

……

你好,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