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国主义死而复生,谁在为它招魂?

2023-12-24   抽屉电影

原标题:军国主义死而复生,谁在为它招魂?

当一件伤害事件发生的时候,我们自然会看到谁是加害者,谁是受害者。这是一个基本的道理,在这个道理的基础上,我们应该看到受害者受到的伤害,并以此为鉴,努力的使得这个世界上的加害者少一些,但如果我们另辟蹊径,仅仅是从加害者的角度出发去看待某一个时间,且将加害者树立为某一种人群的代言人的话,那么对于这件事情本身来说就是荒诞的。因为这个时候我们已经抛开了事实结果不去谈论了,这是很奇怪的。

奇怪的事情还发生在今天给大家推荐的影片当中。《小野田的丛林万夜》讲述的就是一个被放大了的加害者与受害者的故事。二战期间,日军攻占了东南亚,在菲律宾的丛林中有着这样一个日军小队。队员小野田宽郎接受了一个奇怪的命令,不准自杀,顽强的活下去。于是,几十年如一日的他便开始在菲律宾的丛林中展开了游击战。

二战结束了,时间继续在推移着,小野田宽郎依旧是接收不到来自上司的别的命令,于是他继续着自己的职责,一直到后来被人发现。小野田宽郎在菲律宾的丛林当中留守了几十载,对于一个效忠于国家军队的人来说,小野田宽郎的精神值得被传承,被歌颂,然而对于二战期间遭受到日本侵略者屠戮的其他亚洲国家来说,小野田宽郎的存在就如同脚底板扎进了一根钉子,只要是朝前走,就会很疼。

《小野田的丛林万夜》为我们讲述的就是这样一个意志坚定的士兵在菲律宾的丛林当中艰难求生的故事,起初的四人组后来渐渐的变成了只剩他一个人,从三十年代一直到七十年代,小野田宽郎一直坚守着上级的命令思想上毫不动摇。对于有一个军人来说,这是值得人钦佩的,然而对于普通民众来说呢?

作为一个被侵略国的民众,我想国人对于小野田宽郎一定是情绪复杂的。命令与服从对于军人来说是他的本质工作,而这样的工作也会因为被得到贯彻执行而显示出来军人的强大的精神力量。但是这种力量如果选择的方向是错误的,那么对于受害者来说,这是一种二次伤害,为什么这么说?我们可以举一个例子来进行证明。

如果一个二战期间的德国士兵开始了自己的漫长的军旅生涯之后,他某一天突然接到了命令,要去西伯利亚的丛林中坚守不投降,于是,这个士兵恪守了自己的职责,且坚守到了二战结束后的几十年,这个时候,德国的媒体大肆报道这个士兵的可贵品质,且将他奉为德国最坚定的人的时候,国际社会会是一种什么样的反响?犹太人会是一种什么样的反响?

这个不难想象,基本上不会发生。为什么,即使是德国人自己知道自己国家的军人中有这样一位忠于使命的人,但考虑到德国是战败国,如果对于本国的军人在二战期间的坚定信仰有任何的宣扬的话,那无疑会被认为这是对于纳粹的招魂。因此,即使是有这样一位德国人,他也会在德国社会默默无闻,并不会被安排新闻采访,且大肆报道。

这并非是对于这样一种人的打压,而是对于那些在二战中遭受到侵略的国家的一种平息,因为人也好,一个国家也好,我们并不能超脱于国际社会之外,我们还是应该考虑到自己的某些行为对于别人是不是一种伤害。当然,也有人认为这是危言耸听,但如果这真的是危言耸听的话,那么当今世界该会有很多人敢于站出来对于犹太人遭受的屠杀发出不一样的声音,那为什么不呢?

同理,当小野田宽郎这样的军人的事迹被拍摄成为电影,且不断的在国际上被炒作,在日本国内被称为英雄的时候,我们不难想象到这样一种扭曲的价值观之下,暗藏着的日本这个国家对于自己在二战期间犯下的罪行的一种态度,这种态度通过小野田宽郎这样的故事被讲述出来的时候,我们并没有看到他们有丝毫的幡然悔悟,更多的则是一种趾高气昂与不服输。

因此,当我们模糊了受害者与加害者的界限或者是角色定义之后,小野田宽郎这样的人可能会被认为是一个有着坚定信仰的人,然而对于那些在二战期间被日本侵略的国家来说,小野田宽郎这样的角色越是在日本得到尊崇,就越发体现出来日本人对于二战期间犯下的累累血债的不屑。与此同时,小野田宽郎所在的时代是日本军国主义大行其道的时代,表面上看这是对于小野田宽郎的尊敬,实际上确实对于日本军国主义时代的一种招魂。在玩死人方面,日本却是特立独行。作为一个被入侵过的国家的普通民众,这样的被日本人尊为英雄的人越是被推崇,我们只会越是胆颤心惊。畜生贼心不死,想想都可怕?

……

你好,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