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个厦门人
第033期
他是郑小强
一个乘风破浪的厦门人
第一轮疫情高峰感染阶段已过
越来越多人开始关注
“阳康”后给身体造成的影响
其中 ‘ 肺结节 ’ 成为高频讨论词
多数网友表示
阳过后才知“肺珍贵”
省外医生称
一次门诊看了25个特诊
一大半是“阳康”后检查发现了肺结节
福建的胸外科专家也有类似感受
由于新冠病毒的特殊性
及对公众对健康的关注
约有1/4的患者表示
在“阳”的期间或者“阳康”后
检查胸部CT中首次发现了肺结节
病人被查出肺结节后
往往很紧张,甚至病急乱投医
其实,大可不必
有些肺结节并非“阳康”后出现
肺结节,是指肺内直径小于或等于3厘米的类圆形或不规则形病灶。
‘新冠会不会导致肺结节?’
一项丹麦研究对67名参试者感染新冠前和新冠康复后做了CT检查,结果显示,46.3%的患者在新冠康复后出现了磨玻璃阴影和网状结构,其中有18名在感染新冠前就已有相似的影像学表现,也就是说这些结节的发现与新冠无关。
英国期刊《癌症影像学》曾发表一项研究称,即使在非新冠流行期间,肺结节也是胸部CT检查中最常见的偶发瘤,报告率达到25%~33%。
感染了新冠肺炎后的确有可能引起肺部结节。因为感染了新冠肺炎可能会造成肺部损伤,这个损伤在CT上就会形成阴影。
左:患者 12 月感染前的 CT 影像;右:患者最近一次的 CT 显示磨玻璃阴影
最近接诊的很多老年患者,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病毒性肺炎,看上去可能是实性结节,也可能是磨玻璃结节。
一名患有肺气肿和严重新冠肺炎的 63 岁男性的连续 CT 扫描。(a) 在症状出现后第 27 天:右肺胸膜下多发磨玻璃影 (GGO)。(b) 第 72 天:异常明显吸收。(c) 第 164 天:完全消失
如果出现这样的情况,也不用害怕。引起结节的原因有很多,不同的结节有不同的应对方式,应找到专业医生,分析引起结节的真正原因和危险程度。
‘为什么不少人“阳康”后
查CT查出了肺结节呢?’
一是因为新冠疫情前部分患者未做过胸部CT检查,但肺结节此前已经存在;
二是现阶段的新冠病毒毒力下降,病毒很少累及肺部。对于少部分感染累及肺部的患者,胸部CT上会出现斑片样改变,但一般在“阳康”后1-2个月后会吸收,不用过于担忧。
‘哪些因素会导致肺结节呢?’
形成肺结节的病因很多,包括普通肺炎、肺结核、真菌感染、尘肺、不典型增生、淋巴结、炎性假瘤、陈旧肺病变、痰栓、硬化性肺细胞瘤、肺错构瘤、肺癌、转移瘤等等,因此并不是所有的结节就是癌。统计数据显示,60%的人都会查出肺部结节,而查出来的这些肺结节中,95%的肺部结节都是良性病变,只有5%左右的肺结节会是肺癌。
发现肺结节应该怎么办?
很多人一看到自己肺部有小结节,就想赶紧手术切除,以免除后患。我们对待肺结节的态度应该是重视,但也不是所有肺部小结节都要进行治疗,而是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肺结节是一个影像学概念,指通过影像学检查(包括X线、CT等),看到密度偏高的类圆形或不规则阴影,具体性质不能确定。
‘阳康后发现结节怎么办?’
“阳康”后CT发现的磨玻璃结节大部分是炎症,按照新冠肺炎的治疗,把炎症消除,这个磨玻璃结节也可能就消失了。不要看到结节就恐慌,出现结节只是说明这个地方有问题,不代表它就是癌症。
如果是非常小的肺部小结节(首次发现不超过1厘米),通常是不需要进行任何处理的,定期观察即可。
网友总结
‘直径大于3厘米’
大多需立即治疗,较少采用保守策略。医生会结合患者病史特点、近期体征、肿块影像学特点作出判断,决定是否需要手术或抗炎、抗结核治疗。
‘直径小于3厘米’
癌变可能性及危害性相对弱一些,要尽量避免过度治疗和不必要的侵入性检查。建议定期复查薄层CT,观察结节大小、形态的变化。
肺结节的复查间隔由结节的大小、性质(实性、混杂磨玻璃影、磨玻璃影)等来决定,一般采用3~24个月不等的随访间隔。
‘实性结节’
全部是软组织密度的结节,密度较均匀,内部血管及支气管影像被掩盖。
小于5毫米,建议隔6~12个月进行低剂量CT复查,直至排除肺癌可能;
6~7毫米,隔6个月复查;
8~10毫米,隔3个月复查;
大于10毫米,建议进行PET-CT检查,如果PET-CT考虑恶性结节,建议活检或手术切除,而恶性可能性低的,每3个月复查低剂量CT;
大于15毫米,考虑手术切除。
‘部分实性结节’
既包含磨玻璃密度又包含实性软组织密度的结节,密度不均匀。
小于5毫米,每年复查,直至排除肺癌可能;
大于6毫米,但实性成分小于5毫米,每6个月复查低剂量CT,如果实性成分为6~7毫米,则每3个月复查低剂量CT或直接进行PET-CT检查,若检查结果高度怀疑恶性结节,建议活检或切除,恶性可能性低者每3个月复查;
实性成分大于8毫米,无论结节大小,建议进行增强CT和/或 PET-CT检查。
‘非实性结节(磨玻璃结节)’
肺内模糊的结节影,密度较周围肺实质略增加,但内部血管及支气管的轮廓尚可见。
小于5毫米,每6~12月复查低剂量CT,直至不再为肺癌潜在患者;
5~10毫米,每3个月复查低剂量CT;
大于10毫米,或随访期间增大,或出现实性成分的,建议手术切除;
若怀疑为恶性肿瘤,活检或手术切除后明确为良性,仍需每年复查低剂量CT。
‘需要特别关注磨玻璃结节’
如果在连续的CT随访观察中都能监测到,并且在1年~2年内都变化不大,就要高度怀疑这个磨玻璃结节是早期肺癌。但也不用太紧张,这一类型的肺癌早期发展是非常缓慢的,有充分的时间对结节进行观察,不用急于手术治疗。
相反,如果发现磨玻璃结节在随访复查的CT中短期内出现了明显的变化,比如增长得特别快,或明显缩小甚至消失,或位置、形态发生改变,那这个结节是良性的可能性就大。
查出肺结节
生活中注意这几件事
‘定期随访(听医生的)’
如果医生判定是良性结节,每年定期做一次体检就可以;如果医生怀疑是恶性结节,需要做进一步的检查,比如要做增强CT、PET-CT,甚至可能要做穿刺活检。
如果医生不确定结节的良恶性,要在三个月后到半年内进行第一次复查,如果第一次复查没有什么变化,可以在半年后到一年内再进行一次复查,如果还是没变化,以后可以改成一年复查一次。
对于肺癌高危人群,如一级亲属(父母、兄弟姐妹)有肺癌病史,有长期大量吸烟史以及长期接触石棉、氡、铀等致癌物质的患者,随访间隔可能要更短些,具体听医生的。
‘戒烟’
首先要戒烟,也要拒吸二手烟,平时多注意一下自己的家庭环境,尽量避免家庭装修污染,注意经常通风。另外,还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心情愉快。
‘远离厨房污染’
开抽油烟机做菜,尽量少用爆炒、油炸的烹饪方式,多采用蒸、煮、炖等方式。
‘适量运动’
适当的运动也有助于增强肺活量,改进肺部功能,同时对结节的情况也起到一定的帮助。所以建议大家平时适当地进行有氧运动,改善肺部健康,每天差不多坚持30分钟,一周能够做到5次,那么肺结节就可以得到较好的缓解。
肺结节并不可怕
可怕的反而是病急乱投医
摆正心态很重要,不恐慌,不忽视
第一时间到正规的医院就诊
▍整合来源:江苏疾控、福建卫生报、生命时报、丁香园以及网络,编辑:陈狐狸
▍所有图片版权归属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法务支持:瞿燕飞律师/王欣律师 福建天衡联合律师事务所
先看后赞,人生灿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