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深夜崩溃大哭:孩子三年级,我终于尝到了提前开发智力的苦果

2023-09-29     陪宝宝写日记

原标题:妈妈深夜崩溃大哭:孩子三年级,我终于尝到了提前开发智力的苦果

记得闺蜜家孩子糖糖上幼儿园中班时,有一次陪闺蜜去幼儿园接女儿,路上闺蜜想起之前教孩子的古诗和数字,决定趁着回家的路上考考她。

“糖糖,床前明月光的下一句是什么?”

“糖糖,你能跟妈妈从一数到十吗?”

“糖糖,你能背一遍昨天妈妈教你的古诗吗?”

女儿前面还配合她回答了几个问题,后来渐渐地开始不耐烦起来,最后干脆对她的话充耳不闻,而是顾左右而言他。

“妈妈,你看那朵花真好看。”

“妈妈,你能帮我抓一只蝴蝶吗?”

“妈妈,我想吃烤地瓜...”

对此,闺蜜有些生气,于是教育糖糖,做事情的时候要认真专注,总是想着玩能学会什么呢?

结果糖糖委屈地说:“妈妈,你能不让我学习了吗?我的周六周日在上课,幼儿园在上课,周中也有兴趣班,我什么时候才能玩呢?”

女儿的话让她瞬间不知该如何回答,看着孩子稚气未脱的小脸,一股浓浓的愧疚瞬间涌上心头。

确实,闺蜜女儿在幼儿园每天要学习,周中她为孩子报了几个兴趣班,周六日也是排了满满的课,就连短短的,放学这一段路,她也要用枯燥的知识将时间填满,完全忘了考虑女儿的感受。

后来糖糖上了小学,因为所有知识都提前学过,一二年级即便不好好听课,也能次次考100分,可是到了三年级,所学知识开始深奥,对孩子的听课能力也开始有一定考验,孩子再也没有老本可吃,学习成绩开始下滑。

慢慢地孩子越来越跟不上,次次考试都是中等偏下,后来竟然发展到不愿意去学校、厌学的程度。

闺蜜十分后悔,有一次深夜崩溃大哭跟我说:孩子上三年级,我终于尝到了过早开发智力的苦果!

过早开发智力,其实是家长在为自己的焦虑买单

我发现与闺蜜相似的家长竟然有很多,将孩子所有的时间,哪怕是碎片化的时间都占据,过早的去给孩子开发智力,这其实并非是真的为了孩子好,而是家长在为自己的焦虑买单。

简单来说,就是家长不遵循孩子的生长规律,盲目的将成绩和技能过早带入到孩子的世界里,从而让孩子失去了快乐成长的机会。

但其实,很多家长在给孩子报班的时候,并非真的是因为孩子喜欢,而是“别人家的孩子学,我家的孩子也不能落后”的心态。

这就是典型的焦虑型家长,不仅孩子为过早开发智力承担重负,家长也会慢慢尝到这种高压教育的苦果。

过早开发智力到底有什么危害?

美国的社会学家曾有研究表明:“孩子在被干预下,短期内智商确实可以被提高,一旦这种干预消失后,孩子的智商就会降回来。”

但过早开发智力的孩子就像是经历了一场风暴,虽然风暴撤去都会回归原样,但有些影响对孩子来说却是不可磨灭的。

1. 过早开发智力让孩子看不到真实世界

曾看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个孩子从小就被父母逼着学习,各种手段阻碍他交友游玩,他的世界里只有学习。

最后,这个孩子终于考上了重点大学,而在他妈妈送他上学的那天,他让妈妈等在宿舍楼下,而他从楼上一跃而下,亲手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这虽然是个故事,却也为所有的父母提了个醒。

当你把孩子所有的时间都放在学习上时,那么他原本该玩,该感知世界的时间就会被占据,孩子整天都穿梭在各种补课班中,听到的除了书本作业就是成绩,自然没有时间感受大自然,也没有时间去快乐玩耍。

慢慢的,当孩子该真正站在学习起跑线上时,长久积累的高压会瞬间反噬,让孩子失去了对学习的兴趣。

2. 过早开发智力会导致孩子其他能力被弱化

智力的高低对孩子来说固然十分重要,但这并不代表孩子的其他能力就可以被弱化,甚至是视而不见。

在当代社会,孩子只重视智力发展的恶果比比皆是。念大学的学生连最基本的独立技能都不会最后被退学,已经工作好几年的年轻人,时时刻刻都需要父母的照顾。

这些社会性的问题无时无刻不在提醒家长,过早的开发孩子的智力,会导致孩子的其他能力被弱化,甚至是消失,比如社交能力,独立能力,抗挫能力等等。

而这些能力并驾齐驱,才能让孩子更好的成长。

好的父母,要允许蜗牛慢慢爬

美国曾有这样一个著名的“双生实验”,实验内容大概就是对双胞胎进行不同的教育,以此观察过早干预孩子的生长到底有没有用。

其中一个孩子被早早教会各种技能,爬楼梯,用筷子等等,而另外一个则让他自然生长。

那个被过早干预的孩子确实在短时间内学会了很多技能,但当两个孩子都长到一定年龄时,另外一个孩子自然而然就掌握了这些技能,甚至比第一个孩子做得还要好。

最后,实验的结果表示,没被干预的孩子很乐于去探索这些新技能,而被过早干预的孩子则因为长时间的枯燥练习,丧失了对这些技能的兴趣,甚至还出现了退化的表现。

所以,好的教育一定是允许小蜗牛慢慢爬,而不是赶着蜗牛跑步前进。

1. 尊重孩子的兴趣,报班要精不要多

对孩子而言,报班上课或者是学习知识,一定要适当适度,在报兴趣班时,多听听孩子的想法,尊重孩子的兴趣,不要盲目的去下决定。

要知道,当孩子能把热爱变成长久的兴趣时,这门兴趣课才会真正发挥作用,而父母也要明白,这种平等的沟通远比强制要有意义的多。

2. 不要剥夺他当小孩儿的权利

好的童年能治愈一生,不好的童年却需要一生来治愈。

这句话并非毫无道理,对孩子来说,拥有一个五颜六色的,快乐的童年会更加有意义,也更加容易帮助孩子建立安全感和自信。

比起整天学习,我们更应该多一些时间陪孩子走一走,玩一玩,看看大自然,去野外露营,或是去游乐场痛快玩一场,真正好的教育,一定会懂得,不能剥夺他当小孩的权利。

其实在孩子的短暂童年时光里,除了智力开发外,还有许多值得做的事情,不仅让孩子感到快乐,也会让孩子的其他能力得到好的提升,而这些能力,也将会是孩子未来最宝贵的财富,伴随孩子快乐健康的成长。

作者:等风来

两个孩子的职场妈妈,左手执笔右手带娃,喜欢读书、写作、画画、坚信即便生活一地鸡毛,内心也要拥有自己向往的诗和远方,关注我,持续给您提供更多育儿干货。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d36e649d6e367cd06800a3438865ebc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