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起市场花园行动,估计很多人那都已经不陌生了,这是二战最差名将,英国陆军元帅蒙哥马利最为失败的一场战役。本质上这次行动是为了绕过德国的齐格菲防线而试图从北部打一次迂回,用伞兵夺取莱茵河、瓦尔河等河流上的桥梁,然后一鼓作气从荷兰直插德国的鲁尔,从而结束对德国的战争。为此,盟军投入了美国第82空降师、第101空降师、英国第1空降师和波兰第1伞兵旅,誓言以此进入德国境内,然后在“圣诞节之前结束战争”。
可能在“圣诞节前结束战争”是个巨大的flag,盟军就如同戏台上的老将军一样给自己插满了旗,最后也毫不意外地败给了德军。可历史和战争毕竟不是儿戏,这种戏谑的说法不能作为盟军失败的理由,那盟军到底是怎么输掉市场花园行动的呢?
战役的背景
必须肯定的是,战场局势对于盟军是有利的,诺曼底登陆后盟军就一直是高歌猛进,尤其是在“眼镜蛇行动”里,巴顿率领的美国第3集团军冲出了诺曼底大区之后,留给德军就是被盟军机械化部队追击的命运。
在法兰西的大平原上,曾经不可一世的德军就像是被抽断了腿的野狗一样逃窜,昔日法军的命运落到了他们的身上。在经过了包括法莱斯合围战的一系列战役后,德军十万余人侥幸逃出生天,却仍旧损兵十五万之多,技术装备更是丢失殆尽。
战局对于盟军而言是乐观的,但又没有他们想象中的那么乐观,因为盟军的后勤压力已经濒临极限了。盟军士兵每天消耗的物资,哪怕是一片面包都需要从遥远的英国运到诺曼底人工港和瑟堡等港口,然后再经过公路运输送往前线各部队手中。
因为这些港口距离前线也十分遥远,再加上盟军尚未夺下靠近前线的港口,这就导致了盟军的后勤压力十分巨大。加剧了这一情况的是盟军在一系列战役中进行的轰炸,公路和铁路基本被毁,此举本是为了迟滞德军的撤退速度,可到头来却是把自己的运输线毁了个一干二净。
现在要了命,盟军的后勤运输彻底成了个笑话,大把大把的物资堆砌在诺曼底和瑟堡,盟军只能选择用卡车将物资送到前线去。虽然说盟军采用了所谓“红丸快递”这一利用卡车沿着规划好的道路进行高度组织化运输的模式缓解压力,可结果却不甚理想。
盟军一个月就跑废了四万条轮胎,卡车损失更是不计其数,甚至被迫拆掉部分卡车为更多的卡车提供零件,但后勤压力却没有得到丝毫缓解。
残酷的现实让盟军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他们的后勤已经到达了极限,1944年不可能进入德国本土了。纵然各部队都幻想着在1944年圣诞节之前结束战争,可在缺乏物资的情况下显然已经丧失了推进能力。
但蒙哥马利并不认为已经失败,并提出了“市场花园行动”这一战略构想,试图用空降部队一举夺取各处河流的桥梁,打开通往荷兰的道路后攻入德国本土。
蒙哥马利的错误
蒙哥马利的计划有没有可行性呢?从严格的角度上来说,计划本身是有一定可行性的,否则艾森豪威尔也不会同意这个疯狂的作战计划。
按照蒙哥马利的构想,盟军的空降部队将在欧63英里的纵深上呈梯次部署展开,主要空降地点是艾恩德霍芬、奈梅亨和阿纳姆,并夺取这些地点的桥梁隘口。
而英军第30军将担任地面推进任务,向德军纵深方向推进并汇合空降部队,在推进到阿纳姆之后完成整个作战行动,打开通往德国的道路。
蒙哥马利生性谨慎,如今提出一个这么大胆的作战计划,本身其实是一件反常的事情。可如果考虑到他在法莱兹战役里的糟糕表现,导致了德军大量逃出包围圈这一事实,那么我们就不难理解他为什么要提出这样的作战计划了。
原因是他打算挽回自己的声誉,被国内的批评声和英伦小报的谩骂搞得焦头烂额的蒙哥马利,希望用这种方式证明他自己,并为英国夺取率先进入德国本土的头功。
可这样的心理往往会导致一个人失去理智,蒙哥马利就是个很好的例子,他在制定计划时往往忽略了很多问题。
比如说蒙哥马利并不清楚英国第1空降师的空降地点阿纳姆的具体情况,他选定的空降区满是碎石,英军的滑翔机一旦降落就有损毁可能,滑翔机里的物资和设备都可能损失殆尽。而且当地存在有大量铁矿和一座大功率广播电台,对于英国空降兵所携带的电台也会有巨大影响,很容易会造成空降兵和后方彻底失联。
另一方面,蒙哥马利对于德军的部署情况也不了解,曾有情报指出阿纳姆地区存在有德军装甲部队。但是蒙哥马利的手下、英国第一空降师师长博伊·勃朗宁对此并不在意,甚至是嗤之以鼻。
之前向他汇报阿纳姆地区不适合进行空降的参谋,曾被他斥责为“因为胆怯而患上臆想病”,如今汇报阿纳姆有德国重兵把守的参谋也被他斥责是是“被德国人吓破了胆”,然后把对方调去后方“休假”了。等于说,蒙哥马利全程都不知道战场的真实情况是怎么样的,只是和自己的几个参谋和应声虫,在地图上纸上谈兵罢了。
德军的真实情况
在蒙哥马利的想象中,德军的防御应该是极其薄弱的,尤其是“市场花园行动”的终点阿纳姆,那里更应该是只有德军一些三流部队和警察部队把守,英国空降兵能轻易将其攻下。
可实际上阿纳姆地区不仅存在有重兵把守,而且还是德国党卫军的第9装甲师和第10装甲师。虽然说这两支部队在此前的战斗中损失颇大,可他们毕竟还是装甲部队,要应对缺乏反坦克能力的英军空降兵并不难。
阿纳姆位于德军后方尚且如此,那么前线德军的情况自然也不是蒙哥马利幻想中的不堪一击。
事实上,德国西线总司令格尔德·冯·伦德施泰特元帅已经在低地国家构筑较为严密的防御,尤其是盟军眼里已经遭到重创的德国第15集团军,现在得到了86000人的补充兵员不说,还得到了超过600门88毫米高射炮。
这个集团军被部署在了低地国家通往德国本土的加莱走廊,而“市场花园行动”的作战区域恰好就在第15集团军的防区上。
必须承认,伦德施泰特不愧是沙场宿将,他准确地判断出盟军不会进攻齐格菲防线,而是打算攻入低地国家后杀进德国本土。只不过,伦德施泰特认为盟军会集结超过60个师的兵力发动凶猛的攻击,而不是采用花里胡哨的空降作战。
为此他在各处桥梁隘口都构筑了防御阵地,还将德国硕果仅存的三千名空降兵部署在了阿尔伯特运河。等于说美国的两个空降师和英国第30集团军是迎头撞在伦德施泰特的防线上,想要突破第15集团军的防御是根本不可能的。
而最为巧合的一件事,则是德国B集团军群的司令官瓦尔特·莫德尔元帅,他本人的司令部就设在阿纳姆,这无疑增加了德军的临场应变速度。至于党卫军第9装甲师和第10装甲师,实际上也是莫德尔按照伦德施泰特的命令调到阿纳姆进行休整的。
换句话说,英国第1空降师空降到阿纳姆的时候正好跳到德国装甲师的头上,自保尚且难说,夺取阿纳姆也就成了无稽之谈。
结语
事实证明,蒙哥马利的“市场花园行动”就是一个败笔,因为这个行动从一开始就是漏洞百出,根本谈不上一丝一毫的取胜机会。蒙哥马利苦心筹划的翻身仗,最后也成了他军事生涯中的巨大败笔。如果蒙哥马利能够冷静思考,放弃这些花里胡哨的想法,那或许他还不至于遭到这样的惨败。可历史没有如果,“市场花园行动”最后成了蒙哥马利最大的耻辱,也让他成了二战最差名将。
参考文献:《地狱公路》
《市场花园行动》
《通往阿纳姆的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