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工作的周毅青突然发现父亲不辞而别,与此同时,弟弟周雄也打来电话,询问母亲是否到她家了?父母分别给二人带孩子,却同时失联,顿时让这对姐弟坐不住了,他们寻找两年,终于在一个小镇上见到二人,当获悉父母离家的原因时,姐弟顿时感到了羞愧。
周毅青出生于四川资阳市的一个家庭,父亲周华退休前是一家工厂的技术员,母亲白东方则是那家单位的会计,弟弟周雄比她小5岁,格外受到母亲的关照。
周毅青的记忆中,弟弟从出生那天起,原本属于父母给她的爱,都给了弟弟。每一次家里有好吃的,母亲第一个想到的绝对是弟弟,为此周毅青可没少哭过。好在父亲经常悄悄地塞给她一些零花钱,即便如此,她心中一直对母亲和弟弟有些怨言。
周毅青读大学时,果断地选择湖北武汉,大学毕业后考研,然后到上海了,进了一家不错的公司,工资待遇也高。弟弟周雄勉强上了一所二类大学,而后回到资阳市上班。
看着一对儿女都有了工作,周华夫妇也终于松了一口气,感觉身上的重担减轻了许多。然而,随着儿子周雄谈朋友,面临着买房、买车和彩礼,几乎花光了老两口所有的积蓄。
恰巧在周雄结婚后不久,白东方去医院检查身体,发现腹部长了一个瘤子,医生建议手术。周华只好向女儿求助,让女儿拿钱出来给白东方做手术。周毅青对父母把所有的钱都花在弟弟身上早就心生不满,自己虽然拿高薪,她和丈夫在上海买房不久,每个月还贷的压力不小,所以,觉得她觉得母亲的手术费怎么也得出弟弟出。
周华没有勉强周毅青,最终手术费和治疗费究竟是不是弟弟出的,周毅青没有去追究,她作为女儿还是拿出了两万块钱,算是尽了一个当女儿的心意。
而且从这件事儿之后,周毅青就觉得,今后不管什么时候,她必须和弟弟争一争,否则,父母把好处都留给了弟弟,一旦家里有困难都会找她,正是因为有这种想法,在随后几年里,她和弟弟之间发生了不少矛盾,而带孩子的矛盾尤为突出。
周毅青的公公婆婆都在外地,又在做生意,无暇过来给周毅青带女儿。周毅青和丈夫忙于上班,所以她特别希望已经病退的母亲来家里照顾一段时间,可母亲却以身体不好为由拒绝了。然而,弟弟的孩子出生后,母亲主动住进了弟弟家中,帮忙做家务、带孩子,也不说身体不好了。周毅青只好请了一个保姆帮忙照料。
随着二胎开放,周毅青和丈夫几乎没有犹豫选择生二胎,尽管那个时候周毅青的年龄超过40岁了,但是她还是冒着高龄产妇的危险,生了一个儿子。周雄原本不想要二胎的,母亲看到女儿都生了二胎,也怂恿儿子生二胎。在周毅青的儿子出生仅仅一年后,周雄的女儿也出生了。
那个时候周华和白东方已经双双退休,姐弟俩自然急不可耐地上演了“抢人大战”,最终姐弟二人没有经过两位老人的同意,私下决定父亲周华去上海帮忙周毅青照顾孩子,而母亲白东方留在儿子周雄家照顾孙女。面对儿女这样的决定,周华和白东方也颇为无奈,想不到一起过了大半辈子,老了还要分居。
周华要去上海,白东方很不放心,因为周华体型偏胖,有高血压和心脏病,平日药物不断,平日在家中,周华几乎不怎么干家务,白东方担心周华吃不了苦。周华安慰白东方,女儿不会让他干太重的活儿。周华其实也不想去上海,之前女儿的第一个孩子,他们没有尽到照顾的责任,如果这一次再不去,女儿恐怕真会怨恨他们。而且周华知道,白东方动过手术,身体一直不怎么好,自己不在她身边,他也担心老伴会出事儿。
在老伴去上海之后,白东方就和儿子儿媳住在一块,以她的性格,和儿媳之间也是摩擦不断,常常不由自主地会思念老伴。后来,二人都学会使用视频通话,白天各自忙碌照顾孩子,晚上通过视频交流,因为怕影响孩子休息,每次交流也都是匆匆忙忙。
转眼间,周华和白东方就分居两年,期间的春节,因为姐弟关系不怎么好,两位老人也没能再一起团聚,二人心中都有说不完的苦闷。
白东方虽然尽力尽力地照顾孙女,却并没有得到儿子儿媳的感恩,白东方与儿媳之间关系原本就不怎么好,以前有周华在身边,儿媳还不敢明目张胆,这两年的时间,儿媳越来越看不惯她,说她炒菜不好吃,给孩子喂奶粉的温度太低,衣服洗得不干净……在儿媳的眼中,她越来越没有用,面对儿媳的责难,儿子也不敢站出来替母亲说句话。
在上海的周华,日子过得也不舒心。女儿女婿对他虽然不错,但他很不习惯上海的生活,很长一段时间,水土不服,血压吃药都降不下来,出门稍稍走远一些就会迷路。加上以前没怎么干家务,更没有照顾孩子的经验,在女儿家做事儿感到颇为吃力,孩子的尿布和抹布有时候还会弄混……,女儿女婿虽然表面不说,可他从女儿的表情中,能够捕捉到女儿的不满。
周华终于有一天“累”倒了,被送进医院,一查血压高得吓人。白东方对儿子说,她想去上海陪陪老伴,儿媳却说:“妈,那可不行,你走了,孩子怎么办?当初我们可是按照你的要求,生了二胎,你可不能当甩手掌柜,你以后养老,还指望我和你儿子呢!”
白东方无奈地摇了摇头,连忙给女儿打电话,想问一下老伴的情况,女儿说情况还好,休息几天就没事儿了。白东方说,她想过来看一看,却马上被女儿拒绝了,说他们可没时间照顾她,万一路上出个什么变故,她没法给弟弟交待,这话明显不想她过去。白东方又给周华打电话,结果还是女儿接的,女儿告诉她,父亲在她这里,她会好好照顾的,不用母亲操心,再说父亲的病情刚刚稳定,没事儿就别打电话。
老伴住院的那几天,白东方一直在惴惴不安中度过,终于在一天夜里,周华给白东方打了一个视频,在视频中,白东方看到眼眶深陷、身体消瘦的老伴,顿时心疼得留下了泪水。而周华不禁老泪纵横地说:“这辈子,不知道还有没有机会再团聚……”
周华在医院只住了10天,在女儿的催促下,极不情愿地出院了,当再次回到照顾孩子的生活中时,他突然感觉自己竟然十分厌倦这种生活。于是,周华破天荒地在白天给白东方打了视频,两人共同作出决定,一起离开,找一个没人认识的地方生活。
几天后,周华趁着女儿女婿都休息的周末,离开了上海。坐上高铁的时候,他给老伴联系,二人按照之前约定的地点汇合。周华离开前,在床头柜上留下了一张纸条,说他要去见一个朋友。所以,在周毅青发现父亲的纸条时,并没有太在意,只是两天后,弟弟打来电话,说母亲不见了,电话也打不通,是不是到她家来了?她这才意识到,父亲不辞而别,恐怕和母亲有关。
姐弟二人这个时候都有些坐不住了,因为孩子突然没有管了,二人感到很不习惯。当然,他们最初想法是母亲可能只是偷偷地和父亲见一面,很快就回来,但是一个星期过去了,怎么联系都联系不上,于是这才开始四处打听,父母的朋友、同事都找遍了,也没有任何有用的消息,寻找了半年多也没有任何结果,他们这才选择了报警。
经过了一年多时间,警察在资阳市乐至县下面的一个镇上找到了二人。当民警说明来意,周华将事情的原委告诉了警察,并请求民警为他们保密,不要告诉一对儿女他们的住址,同时转告二人,父母都老了,不能再帮他们带孩子了,只想安安静静地安享晚年,不想被儿女打扰。民警对他们的处境深表同情,答应了他们的要求。
周华和白东方在小镇上安静地生活,日子过得安逸,没有了子女的牵绊,可以自由自在,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不过,他们也会偶尔想到一个问题,如果他们就这样终老,一对儿女会不会悔恨?还有,他们作为父母,对儿女终究还有无法割舍的亲情……
两人在小镇上住了两年,警察带着姐弟二人过来了,他们希望两位老人回去,他们再也不让二老分开,也不会让他们带孩子了。看到一对儿女,白东方突然哭着说:“……我想回家……”周华默默地点了点头,然后收拾了行李,跟随子女踏上了回程的路……
中国式的父母,养大了儿女,却还逃不过为儿女带孩子的宿命。周华和白东方二人的经历,绝对不是个案,很多中国父母都是养大了子女,操持完子女的婚事,就不得不加入照顾孙儿一辈的行业。尽管他们身体有病,尽管他们精力有限,但是为了儿女,总是咬牙坚持,终于等到孙儿辈上了初中、高中或者考上了大学,他们才再次被解放出来,而那个时候,留给他们生命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如果遇到像周华、白东方这样有几个子女的家庭,老了不仅仅是身体受到被“摧残”,还要饱受分离之苦,一辈子都在操心孩子,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如何改变这种现状,其实还会一个理念问题。
一是作为年轻的爸爸妈妈,要体谅自己的父母已经辛劳了一辈子,不要在孩子一出生,就指望自己的父母帮忙看管孩子,而要自己想办法去照顾孩子,尽可能的不要给父母添麻烦,有条件的请保姆照料,没有条件的可以一方留在家中照顾孩子。
二是作为父母,不要觉得照顾子女的孩子,是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如果是因为喜爱孙子辈,可以定期去和他们生活一段时间,但绝不能时间太长,更不要主动地承担照管的事情,否则只会束缚自己的手脚。
当然,在中国的这种传统之下,中国式的父母虽然无法摆脱照顾孙儿辈的宿命,但是可以选择和提出条件,让子女们明白,父母的另外付出不是无偿的,这样子女们才会更珍惜父母的额外付出,作为相应的补偿。切莫像文中的白东方一样,无偿照顾孙女,被认为理所当然不说,还遭到儿媳的指责,完全是得不偿失。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