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台湾地区前领导人马英九将于2023年3月27日至4月7日赴大陆祭祖,他将成为新中国成立后首位访问大陆的台湾地区领导人。
马英九当选的故事
马英九1950年7月出生在香港,1952年随父母定居台北。关于马英九当选台湾最高领导人,据传在2008年初,台湾“中研院”在麻豆镇水崛头做考古挖掘的时候,挖到一个完整的古代马匹遗骸。这一匹马的马鼻子系着金属扣环,肚子里还有类植物性粉状物,这些粉状物应是马肚子里残留的食物。
当时一个研究风水的人看到马遗骸的新闻之后,就在报刊发文称从风水学来看,这个埋葬马匹的墓乃是天子的“龙穴”,马骨就是象征“龙穴现马”,乃大吉大利之兆,预示当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姓马的候选人可能当选。
后来,这个人的预测是非常准确,马英九果然在当年选举中当选台湾最高领导人。这也使至今台湾麻豆镇不少人都说:“龙穴现马,对台湾来说是一件大好事。”
看来,“龙穴现马”预示马英九当选,我们也希望这一次马英九此次回大陆的访问、学习与祭祖,能推动一个两岸向和平方向迈进。
马英九这一次回大陆祭祖,本文就探究他在大陆的祖先。
马英九是湖南湘潭人
马英九由于出身在香港,早年也曾被人戏称为“香港马”。虽然他没在大陆生活过,却对外直言说自己是湖南人。因为自己的父亲是湖南人,从小带他长大的外婆也是湖南人。受着家庭文化的影响,马英九从小就能说一口流利的湖南长沙话。
马英九的父亲叫做马鹤凌,1920年11月初九生于湖南湘潭县天马乡(今白石乡马家堰)寺门前小镇,与衡山县就是隔着一条江。
我国开国领导人毛主席也是湖南湘潭韶山冲人。所以,马英九也对台湾媒体自诩与毛主席都是湘潭人,两家离得很近,大概两里路。
但经过记者一番考证,认为马英九说得不对。马英九的老家与毛主席的故居韶山冲距离不只是两里路,却是相距大约40公里。但是,即使是40公里的路程,也算是湖南湘潭老乡了。
马英九的祖父马立安
如果说起马英九父亲的父亲,也就是祖父马立安,曾在清末与民国时期担任地方团练,有自己的私人去装部队,被称为“湘中第一团总”。后来为了保护族人免受土匪流氓一类人物的骚扰,然后举家迁移到了湖南衡山县。经过几年的经营,成为湖南湘潭地区一名富家一方的大财主。
马英九祖父马立安时候家族的富有,据家谱记载是拥有300多亩水田,雇了40多名长工,雇了40多名长工,管家有好几个。家族也开了铸铁锅厂、屠宰场、米厂、店铺等生意,乃全乡的首富。
晚年的马立安晚年也皈依道教,曾亲自撰写一副蕴含道教思想的对联:黄金非宝书为宝,万事皆空善不空。
马立安这一副对联也成了马英九的家训,他在美国哈佛大学读书时候的博士论文第一页,就标明了祖父马立安的对联,并且写着:
“以此纪念我的祖父,并献给我的父母,他们教给我黄金非宝书为宝,万事皆空善不空这一家训。”
马英九还把这一教人学善的“家训”印成个人书签,制作为牌匾挂在办公室里,借此激励与勉励自己学善与勤奋上进。
马氏家族从江西迁移到湖南
至于祖父马立安的祖先,马英九曾多次多媒体记者说自己是东汉名将马援将军的后代。媒体记者抵达过马英九的大陆老家湖南湘潭县白石乡,从管理马氏族谱的马大洋老人手中,看到马英九家族的族谱——《湖田马氏五修族谱》和《湖田马氏六修族谱》。
然后根据家谱的介绍内容,湖田是马家祖先从江西迁移到湖南第一个落脚点,并且以“湖田”这个地名来命名马家的宗族。
为什么马家从江西迁移到湖南呢,主要也是因为马氏祖先在1335年参加了朱元璋领导的红巾军起义,在追杀陈友谅的过程中,从江西迁移到湖南,发现湖田这地方很适合安家落户,于是就在这里居住,成为马家后人永远的家乡。
但根据族谱记载,湖田马氏是东汉马援将军的一支。马援将军平定了交趾叛乱,后来官拜到伏波将军,子孙后代遍及全国。湖田马氏就是马援将军后代中一支。
可看到,马英九的祖先与很多湖南人的祖先一样,乃元末明初时从江西迁入到湖南的屯田军户。在数百年的繁衍之后,才成为当地的名门望族。
马氏家族祖先——马援将军
台湾的马氏祖先,可以追溯台湾的苗栗通霄镇的马家庄。马英九就在公众面前讲述自己担任“法务部长”的时候,曾经到过苗栗通霄镇的马家庄祠堂,看到祠堂堂号写着“扶风”两个字就大惊失色。因为家中祖先牌位写着“扶风马氏”,扶风就是东汉平定交趾(今越南)叛乱的马援将军的故乡。
记者从湘潭县白石乡马英九祖先族谱的考证,证明马英九是马援将军后代是一点也没错。但马援的老祖宗不姓马,却是姓赵,乃赵国名将赵奢的后代。
马援将军祖先—赵奢
提及赵奢,熟悉中国古代战国历史都知道,赵国名将赵奢曾率领军队大败秦军,战功显赫,被赵王赐予“马服君”。赵奢的儿子,就是著名纸上谈兵的赵括。
所以,追寻马英九的祖籍,可以追寻到战国时候赵国首都邯郸,马英九的马姓开始,也就是从历史上这里了。“马服君”的后代,也就是马英九的祖先。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马服君”的后代迁移在陕西茂陵县、江西永新县、湖南湘潭、湖南衡山等地生活,形成散落在全国各地的马家后人。三国时代的名将马超就是马援的另一支遗族。
可以看到,马姓与赵姓有着同家的历史渊源。从战国到至今的2000余年里,赵奢的后代,也就是马家的先人们从河北迁移到陕西,再到江西,最终落户在湖南,足迹几乎踏遍半个中国。马氏家族在历史上迁移的轨迹,也是中华民族两千年历史发展一个小小的缩影。
马家与扶风县
至于马家与扶风的关系,也是因为马援将军最后落户在陕西茂陵县。他有个儿子叫马拔,字扶风,在一次征伐匈奴时候救了一个村子百姓的命。这个村子的老百姓对马拔救命之恩的感谢,就把这一个村名改名为扶风村。
后来这个村在历史变迁中,改名为现代的扶风县。因此,马英九说起自己祖籍,总说根就在陕西的扶风。
马英九为什么一定回大陆祭祀祖先,因为他的人生与大陆、香港、台湾是有密切的关系。可以说马英九祖先在大陆,诞生在香港,成长在台湾。由于父亲马鹤凌的爱国之情,他一定回大陆祭拜父亲的家族祖先。
马英九父亲马鹤凌
马英九的父亲马鹤凌,乃马英九祖父马立安第二位妻子向氏所生。
马鹤凌在七岁的时候,父亲就去世,然后母亲就带着孩子在衡山县城避难居住。马鹤凌先后在岳云中学、国民党中央政治学校等院校学习,乃少数受过现代化教育的高材生。
读书时候的马鹤凌,学习成绩优异,还是文武双全的才子。不仅擅长国文和历史,体育素质非常棒,曾任校篮球队、排球队、田径队队长,初二时夺得省运会万米长跑冠军。
1941年,正值全面抗战爆发后的第三年。21岁的马鹤凌从国民党中央政治学校毕业后,以优异成绩,考入了位于重庆的国民党中央政治大学。
在这一所当时高等学府中,马凌云也由于杰出的能力被蒋介石注意,认为他能文能武,是可用之材,于是就把他推荐给儿子蒋经国领导的“救国团”。
熟悉历史也知道,蒋经国是作为蒋介石权力接班人的“太子”来培养,太子都有自己的嫡系力量。蒋介石认为马鹤凌是辅助蒋经国的重要新生力量,交代儿子可以作为心腹来重用、
于是,马鹤凌就是由于蒋介石与蒋经国父子的器重,才能在国民党政府中的仕途一帆风顺。
1944年,马鹤凌弃笔从戎,去过云南参加滇缅战役,也担任204师的训导员及政工部主任等。后来,马鹤凌由于能力杰出,获得蒋经国的赏识,并且推荐他任职父亲蒋介石的秘书和侍卫官,后来又去小蒋的“救国团”担任中校。
马鹤凌在国民党的里面,也与马英九的母亲,也就是长沙女孩秦厚修相识了,并且热恋了。秦厚修也是一枚地道的高干子弟,其父亲曾经担任过国民党第11集团军机要室主任,两人结合可谓门当户对。之后,两人于1944年8月在重庆结婚。
马英九的诞生
在1949年,国民党败退台湾之后,马鹤凌与蒋介石父子也选择离开大陆。当时马英九母亲怀孕,为了让妻子能在安稳地方生产,他选择去井然有序与医疗条件好的香港让妻子临产。
于是,1950年7月13日,马英九在香港出生。关于马鹤凌把儿子取名为马英九的来历,主要是认为九是代表九州的意思,英九就是代表服膺九州,意指九州一统,国家的大一统,表达马鹤凌国家统一的夙愿。
还有一种说法,就是根据湖田马氏二十二代字辈为“英”,受传统文化影响较深的马鹤凌根据《圣学》和《论语》中的“九思之德”、“君子有九思”获得灵感,故取名字为“英九”。
但无论那一种说法,就代表马鹤凌先生的爱国之心与文化修养。
马鹤凌与秦厚修婚后共生有一个儿子四个女儿,唯一的儿子便是马英九。
之后,马鹤凌在获知台湾局势稳定,也从蒋经国那里获知住所之后,于是携带妻儿一起去了台湾。
马鹤凌的爱国行为
马鹤凌的余生,都是致力于爱国十恶业上。如在两岸三通之后,回祖国家乡的马鹤凌给母校岳云中学,捐款大约一万美元,也设置体育奖学金激励热爱体育的莘莘学子们。
在1998年,我国发生特大洪水,湖南也是受灾难地区之一。马鹤凌听之,就召集亲朋好友给湖南捐赠大约100万新台币。
马鹤凌晚年也创建宗旨在推动两岸和平统一发展的“世界华人和平建设协会”,研究如何致力于两岸的和平统一,可以看到一片爱国的决心。
2005年10月30日,马鹤凌最终因为患上心梗发作病,第二日在医院病逝。马鹤凌先生生前最大心愿就是海峡两岸统一,可是最终夙愿最终没能实现。他去世之后,母校岳云中学全体师生非常悲痛,为这个爱国人士的离去深深悼念……
结语
马英九的祖先无论是马援将军,还是祖父马立安、父亲马鹤凌,都是有着拳拳爱国心。受着家庭文化影响,在父母精心照顾下成长的马英九,自幼受着三观正的教育,秉承着长辈们的大陆情怀,致力于两岸统一事业。我们希望马英九这一次回乡祭祖,能推动祖国两岸和平统一大业的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