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后一位存世御医,关押28年后行医济世,将秘方无偿上交国家

2024-08-10   丹宝星辰

上古时期,神农见世人得病,尝尽了百草,给世人留下无数辨别草药的方法;春秋战国时期扁鹊望闻问切蔡恒公,得出讳疾忌医之典故;

东汉末年华佗首创麻沸散,解世人疼痛,创编五禽戏,让老人强身健体;明代李时珍踏遍万水千山,搜寻药物标本及处方,参考历代医药,编撰出巨著《本草纲目》……

世世代代有着无数的人奔赴杏林,怀着一颗悬壶救世的心,他们苦学医术本领,治病救人,解决疑难杂症,创造出医学巨著,他们总是不求回报地为人民无私奉献着。

在清朝便有这么一位皇族,勤奋好学,苦学医术,遭受众多劫难,却始终有着一颗仁心,积极乐观,并以德报怨,将一张珍藏300多年的宫廷养生药方无私奉献给了国家。

他,就是爱新觉罗·鹦烈·鹏。

他有着爱新觉罗的姓氏,却没有享受作为爱新觉罗一员的福利,反而无私做着为人为民之重担,为医学奉献了自己的一生。

看看他是如何从皇族跨越变成了一代名医?

生逢乱世,坚定从医

1916年,爱新觉罗·鹦烈·鹏出生在一个祖先世代传承清朝御医的家庭里。

为什么他的姓氏是爱新觉罗,却是出生在一个御医世家呢?这需要追溯到他的祖先,塔拜。

塔拜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的第六个子嗣,非常受清太祖宠爱。而清太祖子嗣众多,皇位争夺非常激烈,你死我活。塔拜却不去争这个热闹,安生过着自己的日子。

塔拜有八个儿子,儿子又有儿子,时代的变化,血脉的代代传承,到了爱新觉罗·鹦烈·鹏这一代,早已远离正统血脉。

但正因此,爱新觉罗·鹦烈·鹏的家族虽然远离了皇位的争权夺利,却因为历史因素等其他因素依然需要留在皇宫,以御医的身份去侍奉皇上。

当爱新觉罗·鹦烈·鹏出生的时候,清政府早已被在1912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所覆灭,皇帝溥仪宣告退位,局势混乱不堪。

在太后与袁世凯签订的条约中,有规定说明,溥仪退位后,他仍可居住在皇宫,衣食住行样样待遇不变。

另外,皇宫之前的机构都存在,包括御医院,每年袁世凯还需要给溥仪几百万白银的补贴。这意味着,爱新觉罗·鹦烈·鹏依然要学中医,并且要在皇宫当职。

爱新觉罗·鹦烈·鹏自小聪明伶俐,对待每一件事情都感兴趣,但对中医极其感兴趣。

他便一边上学,学习理论,一边跟着他的叔父学习中药医理,辨药制药等,数十年如一日的学习,让他将中医医理学得滚瓜烂熟。

当时,为了唤醒民众的救国意识,全国各地开设学校,爱新觉罗·鹦烈·鹏不顾父亲让他报考法律的意见,执意报考了哈尔滨的一所中医学校继续学习中医理论。

在学校,爱新觉罗·鹦烈·鹏跟随老师学习更深奥的中医,还时常拿自己炼药,进行实践,记录不良反应。

经历过四年的学习中,他的医术有了更加精进,并且在其他方面也有了更高的提高。毕业后,爱新觉罗·鹦烈·鹏就承袭了父亲的身份,去当溥仪的御医。

而当时的局势非常混乱。1924年9月,直系军阀和奉系军阀在北方发动战争,张作霖直接派兵进攻山海关等地,曹锟进行反击。

在这两方打得轰轰烈烈的时候,直系军阀冯玉祥突然倒伐,软禁当时的领导人,导致吴佩孚垮台,并且将溥仪绑到了天津。

而溥仪在天津,与清朝旧臣商议复兴清朝,这也得到日军支持,立刻登报宣扬,建立了以溥仪为皇帝的伪满政权,爱新觉罗·鹦烈·鹏也跟随溥仪到了天津,成为了溥仪的随行医生。

在天津,爱新觉罗·鹦烈·鹏经常要给溥仪把脉,治疗,等待他的召唤。

有一次溥仪感冒了,爱新觉罗·鹦烈·鹏为他开了药房,并且还擅自在药房里多加了几味药。当溥仪恢复后,对爱新觉罗·鹦烈·鹏大加赞赏。

但是,好景不长,二战结束,伪满政权即将覆灭,溥仪自觉境遇不好,便将身边的人全部遣退。

在溥仪临走的时候,给了爱新觉罗·鹦烈·鹏一张“御用苍龙丸”的宫廷秘方,并叮嘱他不可以拿来卖,只可以拿来用。

溥仪随即跟随着其他人逃往沈阳,在逃亡路程中,被苏联逮捕,在苏联囚禁了五年。

爱新觉罗·鹦烈·鹏从溥仪那里离开后,带着妻子孩子回到了家乡,并用自己的医术救治当地的老百姓。

他面对穷苦人家从不收取任何费用,并且有人听闻他御医的称号,接连不断的人来请他去做私人医生,他也没有答应。

后来,他赚取了钱之后,便在家乡开了一家小诊所,延续之前的习惯,在诊所里治病救人。

突遇横变,初心不改

二战结束后,溥仪因想光复大清,甘愿做傀儡,被二战审判,触犯了战争罪。溥仪逃亡之后,被苏联逮捕,便一直在苏联。

由于当时中国的局势不稳定,国共仍在内战中,战争频发,局势混乱。新中国成立之后,才逐渐稳定下来。

由于中国与苏联的友好关系,溥仪被苏联送回了中国。溥仪数罪并罚,被判入狱,而当初跟随他的人也一并被逮捕。

而爱新觉罗·鹦烈·鹏因为给溥仪当随行医生,也被关进了监狱。

在狱中,爱新觉罗·鹦烈·鹏见到了多年未见的溥仪,也见到了许多大人物,如杜聿明、黄维等人。

在狱中,爱新觉罗·鹦烈·鹏与这些大人物交谈的时候,听着他们的故事,发现这些大人物也并没有高高在上,可能是因为在狱中的生活磨破了他们的菱角,让他们变得平和起来。

爱新觉罗·鹦烈·鹏在狱中的生活还算轻松,每日吃着细粮,并且通过看报上课,受思想上的教育,有时还会举行思想交流会。

在这里,因为有熟人的相处,爱新觉罗·鹦烈·鹏也并没有消极沉闷,反而积极地参与学习,与其他人和睦相处,谈论事情,积极改造。

唯一不变的是,他仍然在学习他的医理知识。

但因为是在监狱里,并没有给爱新觉罗·鹦烈·鹏施展医术的平台,他便会利用空闲时间整理自己的医学知识,学习观摩监狱里的治疗病人的方法。

时间久了,同在监狱的人也会时常去找他看病。

在1956年,大陆与台湾局势紧张,为了能更好地和平解决台湾问题,有人便提出了特赦战犯的想法,能更好地巩固统一战线。

1959年国庆前夕,为庆祝中国成立十周年,国家进行了第一批特赦。在特赦令中,蒋介石集团和伪满洲国的战争罪犯,关押满十年的,并积极改造,可以予以释放。

第一批释放的罪犯中,溥仪和杜

聿明便在其中。

爱新觉罗·鹦烈·鹏看到作为末代皇帝的溥仪出狱了,觉得自己出狱的日子也就不远了,也就放宽了心态,在监狱里积极改造,继续学习。

他盼望着,希望有一年可以轮到自己出狱,可没想到一年又一年过去了,看着一批又一批的战犯出狱,他特别想要冲出去,呼吸新鲜空气,想要自由。

但是爱新觉罗·鹦烈·鹏没想到的是,这一晃,就过了二十八年,他终于被特赦出狱,可以,他的大好年华也没有了,早已从黑发人变成了白发人。

爱新觉罗·鹦烈·鹏出狱时,望着监狱外的天空,不免觉得物是人非事事休,感叹世事无常。

白发出狱,无私奉献

爱新觉罗·鹦烈·鹏出狱之后,回到了家乡,发现二十八年的时间,很多事情早已经物是人非。

他曾经想过,如果早一点出狱,就可以跟妻儿多一点时间相处,自己也能度过不一样的人生。

但是等到出狱之后,了解到当时特赦的政策之后,他明白了一切,也不再思考、纠结这个问题了。

爱新觉罗·鹦烈·鹏从御医,成为新中国的一名公民,重拾了心态。

他积极生活,重新开了一家诊所,一边整理挖掘民间处方,并加以修正,制成药剂,一边结合宫廷秘方诊治病人,他的名声也越来越大。

一位台湾企业家听到爱新觉罗·鹦烈·鹏的名声之后,经过打听,发现他是清代末期的御医,掌握着很多宫廷秘方。

这位企业家便千里迢迢找到他,想以高价直接买断他珍藏多年的“御用苍龙丸”宫廷秘方。

他却直接就拒绝了,他认为宫廷药方是拿来治病救人的,并不是拿来赚钱的。

爱新觉罗·鹦烈·鹏当时已经使用这个药方治愈了很多人,他想着应该将这个药方推广,最大化发挥它的治疗作用。

于是,爱新觉罗·鹦烈·鹏珍藏了300多年的“御用苍龙丸”的宫廷秘方和一些其他珍贵的宫廷秘方直接上交了国家有关部门。

国家有关部门想给爱新觉罗·鹦烈·鹏一些物质奖励,他却说上交宫廷秘方,是为了能够救治更多人,希望国家可以大力推广这个药方,救治更多人就是对他的奖励。

多年来,爱新觉罗·鹦烈·鹏治疗过的疑难杂症和不治之症数不胜数,许多他治疗过的家属也经常给他送来锦旗,他的名气也就越来越大。

同时,有许多慕名而来的企业家想要与爱新觉罗·鹦烈·鹏商量合作,并且高薪请他修改药剂,将药剂发挥到最好的药效。

爱新觉罗·鹦烈·鹏并没有接受这些,而是跟这些企业家说:“只要是为了造福老百姓,我愿意免费将中药药剂进行修改、调整,发挥最大功效。”

同时,爱新觉罗·鹦烈·鹏还将一些中药秘方送给了当地的一些企业,让企业将药方推广,生产出来,能够造福更多人的幸福。

晚年坚持,医者仁心

爱新觉罗·鹦烈·鹏晚年仍在诊所坚持从医,平等对待每一个人。

他还将这些宫廷秘方整理成册,将自己治病的经历、经验进行整理,为了能够给世人所借鉴。

在1997年,爱新觉罗·鹦烈·鹏所创造治疗风湿的药剂,和强身健体的胶囊,能够大幅度地缓解风湿,让老人能够强身健体,奉献给了抚顺汇融药业有限公司,

公司为了感谢他的奉献,想给他一笔酬劳的时候,爱新觉罗·鹦烈·鹏却婉言拒绝了,说,这一切都是为了老百姓。

为了家乡的发展,父老乡亲的身体健康,爱新觉罗·鹦烈·鹏更是陆续续拿出自己的珍藏的宫廷秘方,做出了巨大的奉献。

爱新觉罗·鹦烈·鹏的一生是艰难的,一生多挫折,但他并没有消极,而是将这些挫折当成障碍一样,勇往直前地跳过去,积极的面对生活。

因为热爱医学,他违背父亲的意愿,报考中医专业,后来才发现在当时的局势下,父亲的举措或许是正确的。

当爱新觉罗·鹦烈·鹏跟随溥仪背井离乡,前往天津时,他没有沮丧,反而学到了更多的医理知识和宫廷秘方。

当他被遣退之后,他也没有被当做垃圾丢弃所产生的悲哀,而是利用自己的所学,在家乡开了诊所,继续造福百姓的生活。

因为溥仪被捕入狱之后,他没有想过一死了之,而是更加积极地参与改造,争取早日出狱,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在监狱28年之后,才被特赦出来,他更没有怨天尤人,而是以一种新的心态去面对人生,并将自己的一生投入到了医学世界里。

他是一名让人敬仰的一代名医,享誉国内外,无私奉献,发挥着自己的价值。

同时,为了表扬他的功绩,《中国名医列传·当代卷》收录了他的生平和业绩,让世人所敬仰,所传颂。

如今,106岁高龄的他仍然在医学界里忙碌着,发挥他的余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