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宝区,得名于隋代所建荆门城区东宝山主峰太平顶的东宝塔。东宝地处鄂中,北枕荆山余脉,南接江汉平原,是荆门市主城区,1985年经国务院批准设立为市辖县级行政区;2004年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在经济管理权限上享受县(市)同等待遇。
东宝区东与钟祥市毗邻,西与远安县、南漳县交界,北与宜城市接壤,南接当阳市、沙洋县。全区南北最大长度约70.75千米,东西最大宽度48千米。面积1298平方千米。2016年底,全区人口41万人。东宝区辖1乡、5镇、2街道:仙居乡、牌楼镇、子陵镇、石桥驿镇、马河镇、栗溪镇、龙泉街道、泉口街道。
景点有东宝塔,龙泉书院,象山“四泉”(龙、蒙、惠、顺);捉马洞、仙人岩等三国古战场遗迹;老莱子山庄、圣境山、九龙谷、白云楼等道教遗迹;天然溶洞香龙洞国家水利风景名胜区漳河水库。
历史沿革
东宝得名于隋代所建的东山宝塔。在新石器时代,汉江、长湖、漳河三大水系就有人类集居生息。其设治历史始于殷商后期,西周分属权国、冉国,春秋战国归属楚,汉置当阳县。唐贞元二十一年(公元805年)置荆门县。宋建荆门军,明复荆门县,清为荆门直隶州,民国降州为县 。
1949年属荆州专区,1970年属荆州地区。1979年析荆门县城关镇及近郊置荆门市,属荆州地区。1983年8月19日,国务院批准荆门市升为地级市。撤销荆门县,将荆门县的行政区域并入荆门市。1985年,设立荆门市东宝区、沙洋区。1992年5月20日,民政部批准(民行批[1992]48号)撤销钟祥县,设立钟祥市。1996年12月2日,国务院批准(国函[1996]111号)将荆州市管辖的京山县划归荆门市管辖和将荆州市代管的钟祥市划归荆门市代管。1998年12月9日,国务院批准撤销荆门市沙洋区,设立沙洋县。县人民政府驻地为沙洋镇。
2001年3月17日,国务院批准(国函[2001]25号):将何场乡、麻城镇、团林铺镇、掇刀石街道和白庙街道划归掇刀区管辖。2001年3月,撤销安团乡,划归漳河镇管辖;撤销姚河乡划归栗溪镇管辖;撤销何场乡,将原从烟墩镇划入的9个村划归漳河镇管辖,原从团林铺镇划入的15个村划归团林铺镇管辖。2001年6月,辖龙泉、泉口2个街道,栗溪、马河、子陵铺、漳河4个镇,仙居、石桥驿、牌楼3个乡。2002年,石桥驿乡、牌楼乡撤乡设镇。
1996年,东宝区面积2228平方千米,人口约47.3万人。辖4个街道、6个镇、7个乡:龙泉街道、白庙街道、泉口街道、掇刀石街道、栗溪镇、马河镇、盐池镇、子陵铺镇、烟墩镇、团林铺镇、何场乡、麻城乡、牌楼乡、姚河乡、仙居乡、石桥驿乡、安团乡,1个经济技术开发区,区政府驻荆门。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东宝区常住总人口583373人,其中(4个街道、7个镇、6个乡):龙泉街道78883人,泉口街道92532人,白庙街道92399人,掇刀街道58042人,栗溪镇13735人,盐池镇21708人,子陵镇38404人,漳河镇32504人,团林镇28295人,马河镇11319人,麻城镇25652人,姚河乡9377人,仙居乡26839人,石桥驿乡12842人,安团乡5933人,何场乡21107人,牌楼乡13802人。
2001年3月17日,国务院批准(国函[2001]25号):将何场乡、麻城镇、团林铺镇、掇刀石街道和白庙街道划归掇刀区管辖。
2001年3月,撤销安团乡,划归漳河镇管辖;撤销姚河乡划归栗溪镇管辖;撤销何场乡,将原从烟墩镇划入的9个村划归漳河镇管辖,原从团林铺镇划入的15个村划归团林铺镇管辖。调整后,全区辖龙泉、泉口2个街道,栗溪、马河、子陵铺、漳河4个镇,仙居、石桥驿、牌楼3个乡。
2002年,石桥驿乡、牌楼乡撤乡设镇。2004年末,东宝区人口363721人,辖龙泉、泉口2个街道,栗溪、马河、子陵铺、漳河、牌楼、石桥驿6个镇和仙居1个乡,共有35个居委会、169个村委会。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东宝区常住总人口360984人,其中:龙泉街道办92280人,泉口街道办98912人,栗溪镇17779人,子陵镇40537人,漳河镇34355人,马河镇8579人,石桥驿镇28015人,牌楼镇20121人,仙居乡20406人。
自然地理
东宝区位于湖北省荆门市,地理坐标为东经111°5′15〞(马河镇易畈村沙滩河叉口)-112°21′15〞(牌楼乡杨冲村马家集),北纬30°46′02〞-31°27′58〞(仙居太平村胡湾)。
东宝地势总体西北高东南低,呈向南敞开的低山、丘陵、岗地地形,最高海拨高程点在栗溪镇境内的裴山,高程684米 。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荆门位于湖北省中部,东通孝感下汉泸,与安陆、应城接壤,距武汉市217公里;南连荆州通湘粤,与江陵、潜江、天门毗邻,距荆州市80公里;西扼宜昌接渝蜀,与南漳、远安、当阳交界,距宜昌市120公里;北望襄阳达中原,与宜城、随州相连,距襄阳市111公里,是沟通南北、连接东西的重要交通枢纽,素有“荆楚门户”之称,历来为兵家和商家必争之地。
荆门东接大洪山之毓秀,北枕荆山之灵脉,南拥江汉平原之富庶,山川秀美,人杰地灵,物产丰富,境内北部层峦叠翠,中部岗岭起伏,南部沃野舒展,山区、丘陵、平原、湖区地形兼具、优势兼得。四季分明,气候温暖,日照充足,雨量充沛,无霜期长,为亚热带温暖季风型气候,十分有利于农作物生长。全市年平均气温16.1℃,年均降水量949.4毫米,日照时数2000小时左右。
城市建设
规划区面积718平方千米,截止2007年底建成区面积44.6平方公里,城市人口38.1万人(其中常住人口30.5万人),基本形成了南北双城、新老城区结合的城市格局。
基础设施
完成投资15.3亿元。城区主干道长度306公里、路面积为630万平方米、人均道路面积为16.53平方米,排水管网长度409公里、绿化覆盖率达到48.98%、人均公共绿地10.23平方米,污水处理率达到85.75%、垃圾无害化处理达到98.76%,供水普及率、燃气普及率达到100%,万人拥有公交车辆12.07标台,城市基础设施各项指标均提前达到或超过“十五”规划指标。荆门城区在全省第二届城镇规划建设管理“楚天杯”竞赛中夺得“楚天杯”奖,先后被评为中国名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优秀城市,中国名造林绿化十佳城市、省级园林城市,龙泉公园还被评为中国名园、国家AAA级旅游区。
市政建设
按照“完善西城区、提升东城区、扩展南城区”的总体思路,对城区道路进行了大规模的新、改、扩建,共完成项目50多个,新增道路长度60公里、面积150多万平方米。在道路新建方面,为加强西城区、东城区、南城区三个组团的联系,拉通了207国道复线、象山大道南北段、阳关大道;进一步完善城区路网结构,新建了五一中路、广场路、天鹅路、月亮湖南路、葡萄园路、汇合巷和南城区深圳大道、关公大道、龙井路、凤凰大道、白石坡、及高新区区间道路。在道路改扩建方面,先后对西城区的白云大道、长宁大道、象山大道、中天街、海慧路、北门路以及南城区的阮家坪路、207国道等20多条道路进行了改、扩建。
园林绿化建设
实施了园林绿化配套工程,配套竹皮河综合治理,新建了月亮湖广场及苏畈桥、浏河岛、魁星阁等小游园;新建了凤凰旅游区服务中心、东宝廉政广场、石化广场;加强了象山、东宝山和城北防护林的规划和建设;高起点、高标准新建和改造了207国道城区段、白云大道、凤凰大道、龙井大道等16条城区主要干道的道路绿化。同时,新建了年生产花卉100万盆的2座花卉生产基地。
公用设施
采取招商引资的形式,与四川石油公司合资新建了供气5万户、日产气5万立方米的液化气空混站和日供气能力20万立方米的城区天然气配气站,总用户可达7万户。城区主干道燃气管网的铺设基本完工,天然气用户已达8000户;第二垃圾处理场第一填埋库区建设已竣工并投入使用,正在进行垃圾中转站的建设和垃圾处理设备的采购。漳河到城区的引水工程和取水泵房的建设正在推进,城区供水管网改造基本完成。公交车辆一改原有面貌,绝大部分被替换为空调车或双层客车,城区7条线路公交车安装了语音报站、视频音像系统,实行了无人售票。城区广电通讯网络建设、公交站点(站棚)改造、垃圾中转站和公厕新、改、扩建力度加大。
生态环境
采取点源治理、水电站冲污、污水截流、河道整治和建设污水处理厂共五种工程措施对竹皮河城区段进行了全面整治,共完成河道整治15.51公里、新建5万吨/日处理能力的污水处理厂;沿线排污大户全部自行建设了污水处理设施,实行了达标排放;龙泉渡槽和苏畈桥渡槽水电站建成并投入使用。通过对竹皮河的综合整治,初步实现了“一河两管、清污分流;分段设坝、全河有水;两岸成街、花树成荫”的目标,改善了竹皮河水质和城市居民生活环境。
教育
截止2013年11月,全区共有各类学校84所,其中普通高中3所(含民办高中2所),职教中心1所,成人学校5所,初中7所,小学24所,九年一贯制学校3所,在校学生21338人。幼儿园41所,在园幼儿5374人。教职工2601人。建区以来,历届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坚强领导东宝教育一路征程一路歌。荣获中华扫盲奖、全国家庭教育先进区、全国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等国家级荣誉称号,被评为全省“两基”工作先进单位。
2009年以来,先后高水平迎接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省级督导评估,2013年9月通过国检,通过全省首批得到国家认定的29个县(市、区)之一;被评为全省学校艺术教育先进单位、全省学校后勤保障工作先进单位、全省“课内比教学,课外访万家”工作先进组织单位,荣获全省中小学教师培训管理创新奖,局机关档案目标管理顺利通过省特级复查评审并受到省教育厅表彰,县域民办学校联合教代会制度被评为省市教育工作创新案例,荣获省卫生先进单位。
景区景点
巍然耸立的东山宝塔,历经1400多年的沧桑依然形态稳健,气势轩昂;建于南宋绍兴年间的龙泉书院古朴典雅,学风浓厚,培育出一代代英才,点缀其间的象山四泉(龙泉、蒙泉、惠泉、顺泉)闻名遐迩;以捉马洞、仙人岩为主的三国古战场遗址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完美结合;唐安古寺、洪山寺、千佛洞依山傍水,清新幽静;老莱子山庄、圣境山、九龙谷、白云楼等道教遗迹和名胜源远流长;形成于中生代的天然溶洞-香龙洞内钟乳石令人叹为观止;国家水利风景名胜区、全国八大人工水库之一的漳河水库风光秀丽,景色怡人,被湖北省列为“着力建设的10个省级旅游休闲度假区”之一。
有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距今4600多年的“屈家岭文化遗址”;被誉为“楚文化地下宝库”的楚汉墓群和全国最大的单体帝陵“明显陵”;1998年发掘出土的“战国女尸”,距今2300多年,仍保存完好,栩栩如生,被国家文物局鉴定为“稀世国宝”;城区南郊的东宝石,曾是三国名将关羽驻兵之地;城区还建有隋代的东山宝塔、建于清代的龙泉书院和“三台八景”,有依山傍水的蒙、龙、顺、惠四大名泉等。是湖北省精华旅游线路“世界文化遗产 三国文化之旅”上的热点地区。2004年被国家旅游局授予“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称号。
东宝旅游资源十分丰富,现有漳河和圣境山两个风景名胜区以及仙居乡村游风景区,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经专家实地调研、考察,全区旅游资源实体65处,大致可分为山水生态旅游、乡村游、红色旅游等三类资源。山水生态旅游资源主要分布在漳河风景区和圣境山风景区,其中漳河为全国八大人工水库之一。乡村游资源分布在仙居、栗溪、马河等乡镇,以寺沟瀑布、香龙洞为核心景点。红色旅游资源以罗集部队和北山革命根据地为主,此类资源以叶云会议旧址、阅兵场、防空洞、打靶场等为主景点。
经过几年的建设,全区已初步形成漳河、九龙谷、寺沟瀑布、香龙洞等景点,推出了城区至漳河、圣境山、仙居乡三条旅游线路。在“十一五”期间围绕打造“绿色东宝,乡村旅游”这一品牌,着力抓好三大旅游片区(漳河风景区、圣境山风景区、仙居乡村游风景区),重点建设10个旅游景点(九龙谷、真武观、龙凤潭、珍珠溪漂流、寺沟瀑布、香龙洞、沙滩河、仙人岩、北山红色旅游、漳河休闲观光),推出2条精品旅游线路(一条是城区—子陵—仙居—栗溪—马河—漳河—城区的外环线路,另一条是城区—真武观—玉皇阁—团坊古道—土林奇观—城区的内环路线),形成特色鲜明、交通便利的旅游目的地,使旅游经济成为东宝区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之一。
东山宝塔耸立在荆门城区中部的东宝山主峰太平顶上。东山宝塔通高33.3米,底部周长30.6米,七层飞檐,八棱翘角,隔面设窗,攒尖式塔顶。自底层有螺旋状青石阶梯上塔顶。古塔形态稳健,气势轩昂,七八十里外可遥望,领略它的壮丽、巍峨。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2019年3月6日,中央宣传部、财政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确定第一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东宝区为湘鄂西片区。
本地特产
主要有漳河柑桔、荆门市仙居红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仙居红”系列旅游产品(包括麦酱、香菇、木耳、红萝卜、土蜂蜜、土鸡蛋、茶叶等多种农副产品)、天台山有机茶、迎接有机茶、虹鳟鱼、鳜鱼、银鱼、荸荠、“山缘”牌香菇、木耳、八角雪枣、挂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