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底我乔迁新居,爸妈、爷婆、姑舅一大群人一大早都坐邻村的班车来西安,下午回村他们照旧坐这趟班车回去,一路畅通无阻,非常方便。
6月下旬,我妈给我做了几床夏天的薄被子,她坐邻村的班车专门给我送来,回去的时候我妈照例像之前一样,在小区门前十字路口等从西安返程的邻村班车。
那趟班车之前都是下午2点40从城西客运站发车,大约3点到世纪大道,路过我家小区门前的十字路口。但那天下午,我妈一直等到3点10分,都没有等到那趟车,我妈担心班车是不是已经开走了,给那趟班车售票员打电话,结果那头告知:下午从西安回凹(wa)里的班车取消了,现在只有早上从凹里去西安的班车。
我妈听罢,一时有些不知所措:这趟开了二十多年的班车,日复一日地途径村头,风雨无阻,怎么突然间就取消了。她实在是不能理解,毕竟一个月前她还坐着这趟班车从西安坐回了村里。
最后,我妈只好倒车回去,等回到村里已经晚上6点多,比以前的班车晚了1个小时。
01
我们村叫代家村,位于武功县最北边,处于武功和乾县交界。凹里代家再往北,就属于临平镇,到了乾县地界。
武功县。图 | 网络
北边村子的客运交通,多年来一直不怎么发达,很多客运班车基本都只到镇上,很多人要去西安还得倒车去镇上。
对于生活在凹里、代家、任曲、杨村、孔曲、铁陈、上曲这些村的村民,要去一趟城里,最方便实惠的还是凹里-西安这趟班车,在村口就可以坐上车,走的是低速线路,一路上经过的地方很多,既过乾县礼泉,又过咸阳西安,一路就像是把半个关中转了一遍。
据父辈介绍,这趟线路有20多年的历史。
印象中,我第一次坐这趟班车是在2004年暑假去城里一个亲戚家陪姐姐,当时成人票好像只有10块钱。后来随着生活水平提升,物价上涨,这趟班车的票价也断断续续一块两块上涨。到我读大学的时候,也就是2011-2015年期间,我坐班车去西安城西,也就20元吧,最近一次,2019年6月,我妈坐车到西咸世纪大道下车是23元。
从价格看,这个票价还是低于很多线路的,真真切切良心价,在当地村民乘客心中也有口皆碑,不像有些线路,仗着人气旺就乱加价,虽然也就多加一两块钱。
02
这趟凹里-西安的班车,不光票价便宜,而且多年来人气爆棚,凭借着站点全面,乘坐方便,时间较早,成为村民们出行去西安的首选。
这趟班车早上5点30就得从家里出发,5点40到达起点小寨,然后穿梭凹里的各个大队街道等人拉人,最后从凹里十字开出,开上五百米后就到代家村,很多时候在代家村或者下一个村子孔曲,人就上得差不多了。
图 | 网络
坐这趟班车的人,主要是村民,他们或去西安城里大医院看病,或去西安城里儿子女儿家照看孙子照看儿媳坐月子,更多的还是去城里打工或者去工地干活为生计的父辈一代。
这些去城里的人,经常带着包袱、箱子、蛇皮袋子,形形色色,花花绿绿,里面装的无外乎被子褥子、蒸馍包子、苹果黄梨乃至锅碗瓢盆。
去城里的大概分为两类,一类是去城里讨生活,求生计,为人打工出力,一类是过生活,给城里生活的儿女帮衬生活,帮他们带娃做饭。
这趟车去西安要2个半小时,车程长,路况也不稳定,全车车窗都是封死的,乘客又多,空气不流通,有不少人坚持不下去,会晕车吐在车上,免不了遭车上乘客嫌弃。
为防止有人晕车吐在车上,售票员隔一阵就喊:“车上有没有晕车的,晕车的赶紧言传,我给你拿塑料袋,你给咱吐塑料袋里!”
漫漫车程里,很多人会丢盹睡觉,但售票员记性贼好,乘客下车的站点都记得清楚,到了要下车的站点,售票员会半是认真半是玩笑地喊道:“奥园的,起来了,你媳妇娃都来接你了。”一听到奥园这两字,那乘客也是神经反射一样立马醒来,赶紧拿行李下车。
多少年过去,坐这趟班车去城里的还是那些人,或去讨生活,或去过生活,但人气已不似以前那么火爆,车开到临平镇或者乾县都不一定把人拉满,甚至有时候到了西安,车还是拉不满。
03
坐这趟车来西安的村里人在减少,坐这趟班车从西安回农村的人数更是断崖式暴跌。
这趟车满载31人,但近一年来的日常是,从城西客运站出站时经常三五个人,最少的时候,坐车人数竟然是0,尽管如此,但还是得准点2点40发车。
对比我上大学时,每逢五一或者国庆假期,从西安回凹里的这趟班车,得提前1小时到车站买票,以防票卖完坐不上车。
但去年国庆放假,我坐这趟车回家,到发车时竟然才只有11人,和以前大学时候的坐车人头比较,简直让人惊掉下巴。看着售票员拔凉的眼神,真让人心疼。即便发车后会途径咸阳一些学校、路段拉客,也不一定能把整个车坐满。
另外,这趟返村班车的乘客目的地很多,有的只坐到咸阳,有的只坐到礼泉,很多人也只坐到乾县,回去村里的人很少,一度少到经常是四五个人,这样运行下去,班车实在撑不住,最后就把人都放到乾县,租一辆小轿车把这四五个人拉回村里。
在返程人数锐减的时候,这趟班车还承担了另一个功能,为了维持运营,班车还可以托运捎东西,这也方便了很多人,不必再事必躬亲地回村里办事,有东西要带回村里直接交给售票员捎回去,一般大件东西行李箱子之类收费10元钱,小东西户口本身份证之类,熟人常常不收钱。这确实给很多人带来了方便,但无形中,坐车的人更少了,这趟线路成了一趟空车。谁也难以说清,托运捎东西是不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在苦苦挣扎坚持一段时间后,这趟西安-凹里的班车线路最后还是取消了,调整成西安-乾县的线路。
04
这也在情理之中。
这种来往农村和城市的班车,以营利性为目的,有不少是私人置办的车辆,买断的线路。前些年,确实有不少人借这些线路发家致富,但那个好光景过去了。
现在不管是农村还是城市,家庭经济条件都变好了,私家车越来越普及,城里人返乡回家的出行选择更多了。再加上,现在人的时间观念更强,更珍惜自己的时间,这趟班车从西安返程回凹里一天只有一趟,时间固定在下午2点40分,很多人不一定能刚好衔接上这个时间,所以只能选择别的线路,而且高速线路时间成本低,只有一个半小时,低速线路要2个半小时,这也使得更多的乘客愿意选择高速线路。
以前主打城乡二元体系,农村和城市的边界功能很明显,但现在讲究城市化进程,很多农村出来的孩子在城市上大学、毕业工作,最后在城里成家立业。城市生活节奏紧张,小年轻两口子应付不过来,老家父母就要去城里帮衬。老父母进城坐这趟进城的班车即可,回村的话,完全可以由孩子周末开车送回,完全没有去城西客运站坐车的需要。
图 | 网络
在客源有限乃至越来越少的情况下,这就导致班车线路之间的客源竞争很厉害,有时为了几个乘客,两个班车互相争吵谩骂甚至大打出手的情况也时有发生。
加之油价上涨,人工成本上涨,竞争激烈,这些返村线路的班车的营收成了问题,人家一辆班车好歹也要50万,最后入不敷出,难以运营,线路关停也是不得已为之的事情。
这趟回村线路的取消不是第一家,肯定也不是最后一家。
据我了解,西安-马里等诸多返乡回村线路也已经取消了,可以预见的是,在不远的将来,这种返乡回村的线路取消得会越来越多,现在每天早上6点10分,凹里开往西安的班车照例会途径我们村头,下午5点40分,西安开往凹里的班车途径村头的鸣笛声再也听不到了。
这趟线路的骤停,让我妈还有很多沿途村民在心理和情感上都难以接受,唯一顺路不倒车的一趟回村班车消失了。
线路取消后,我曾联系班车车主,车主也很委屈和无奈。这条线路运营了20多年,沿路很多常年坐班车的乘客她都认得,在车上还时不时和他们开玩笑,从心理情感上,她也怀念以前那段人气火爆的时光。但目前她家两个班车100万的成本让他们压力山大,现实得向前看啊,客源都没了,每天拉零零散散三五个乘客,这线路实在没法开下去了,都是贴赔钱,劳心劳财。
无论是村民还是班车,他们什么都没有做错,但这趟线路最终取消了。很多村民可能和我妈一样还需要一个接受期,但这是一个客观现实所迫的事实,只能去适应,就像城市化进程一样,不可逆转。
作者:青云
关中人
版式设计:霹雳
请关注贞观新浪微博:@贞观clu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