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越感是把双刃剑,只有将其化为积极的驱动力,才有助于孩子成长

2020-08-26   育儿小娜

原标题:优越感是把双刃剑,只有将其化为积极的驱动力,才有助于孩子成长

莓果妈妈原创文章,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张姐家孩子过生日的时候爷爷奶奶给孩子买了个变形金刚,孩子很喜欢。张姐和公婆客气一番“这玩具太贵了,你二老费心了!”公婆表示孩子喜欢就好。孩子听后觉得很开心。孩子一家人刚吃完饭,孩子就嚷嚷着要下楼玩,张姐只好陪着。

结果刚到楼下就看见邻居小伙伴了,张姐家孩子迫不及待的和小伙伴说:“我的变形金刚超级贵,比你的小汽车贵多了!”说完一副骄傲的神情。张姐被孩子突如其来的“炫耀”弄得很尴尬,赶紧提醒孩子不可以这么说。但是孩子却不是很理解。

相信类似的场景有很多,在孩子的感知能力不断地提升过程中,孩子的情感逐渐表露出来。“优越感”也是这个过程中比较常见的情感体验。但是当孩子被过分的“优越感”所裹挟时,孩子的发展会受到限制,这不仅仅是让家长觉得尴尬,对孩子的自我认知等很多方面都有不利影响。面对孩子的这种情感,家长们要怎样引导,让其成为孩子成长的助力呢?

一、孩子的“优越感”来自哪里?

赵姐开车送孩子上学,孩子有些担心会迟到,就一直催促赵姐快点开。赵姐有些不耐烦,于是和孩子说道“妈妈有车开已经很快了,你看你同桌每天都是他妈妈骑车接送!”孩子听后有些好奇的问“妈妈,是你的车贵还是阿姨的自行车贵?”赵姐随口说道“妈妈的车可以买好多阿姨的车!”孩子听后满意地点点头。到了学校后,孩子正好碰见同桌,于是孩子说“我妈妈的车比你妈妈的车好多了,下次可以让你坐一下!”孩子的话让同桌很不好意思。

1、受到父母价值观的影响

孩子的价值观是在生活中慢慢形成的,其中父母的影响占有很大的比重。当父母传达给孩子不恰当的价值观理念时,孩子对物质满足的看法也会发生变化,由此而产生过高的优越感,这种优越感通常是由于父母不恰当的表达导致的。

2、父母的有求必应

时下父母们对孩子的庇护是周到细致的,对孩子的要求最大可能得给予满足。父母的有求必应使得孩子会有种优越感的错误认知产生,认为只要自己想要的都可以得到。

3、家长的不恰当比较

当父母对孩子进行一些不恰当的比较时,比如说“你穿的衣服比同伴贵多了!”“宝宝你最聪明了,比他们都棒!”类似这样的比较使得孩子觉得自己比他人优越。

过分的优越感很大程度上是家长的错误引导,这种不恰当的情感体验,到底会对孩子带来哪些不利的影响呢?

二、过度的“优越感”会对孩子造成哪些负面的影响

1、让孩子产生攀比心

孩子为了维持内心的优越感,会不自觉的和同伴进行比较,过度的优越感就会让孩子有过多的攀比行为,比如说“同学穿名牌,我也要穿!”这种物质上的攀比,不仅会增加父母的负担,也会让孩子变得爱慕虚荣。

2、不利于孩子的人际关系建立

拥有过度优越感的孩子会对同伴造成一定的压力,影响友谊的建立。同时过度优越感的孩子也很容易遭到其他同学的排斥或者是孤立,进而影响孩子人际交往。

3、影响孩子的自我认知建立

被优越感裹挟的孩子容易产生过高的自我认知,这使得孩子处于过分自信的状态,不能够正视自身的不足。孩子对自我评价过高,影响孩子提升自身能力的动力。过分自负的心理阻碍孩子的未来发展。

4、不利于孩子价值观的形成

在孩子的价值观形成的过程中,优越感会让孩子更多的在意物质条件满足。此前男生卖肾买手机的新闻令人唏嘘,孩子为了满足内心优越感引发的虚荣感,不惜伤害自己来换取,这无异于是一种扭曲的价值观。在孩子的三观形成过程中,任何一种情感体验都有可能会被放大,这就会极有可能导致孩子行为上的偏差。近来某大学生的裸贷新闻无不说明着为了满足内心的优越感所产生的道德迷失。

可见,当孩子被过多的优越感困扰时,孩子很难获得真正的快乐。在忙于满足内心的欲望时,孩子的初心反而有所迷失。那么家长们应该怎样去看待孩子的优越感,给予恰当的引导呢?

三、家长该如何正视“优越感”,让它助娃健康成长

1、把优越感转化为自信心

当孩子内心保有自信时,面对挫折孩子会更有勇气去面对,更加快速地从负面情绪中脱离出来。把优越感放到精神满足的层面上,让孩子的内心更强大。自信心是一种孩子对自我的一种认同,这种情感状态有助于孩子应对失败带来的挫败感。

2把优越感转化为自尊心

内心的优越感体现在道德层面上,孩子会拥有更高的自尊心,而这对孩子来说会让孩子更加自尊、独立,成为优秀的个体。高度自尊心有助于孩子的自我约束,有助于孩子内心道德感的建立。

3把优越感转化为对自我的高要求

孩子想要维持自身的优越感就要对自我有一定的要求,比如说孩子为了好成绩的优越感,就需要不断地付出努力来提升成绩。这样受到优越感的影响,孩子对自我要求有所提高。优越感转化为内心的自我驱动力,使得孩子更加有行动的热情,对待生活更加积极。

优越感是孩子成长中一种正常的情感体验,当孩子有优越感产生时,家长不适宜用打击讽刺的方式来进行干预,正向地引导孩子去正视这种情感体验。将其转化为正向积极的内在驱动力,这样更有力于孩子的成长。

今日互动话题:大家对孩子的优越感有哪些看法呢?对于家长如何引导的问题是怎样看待的呢?欢迎大家下方留言评论,让我们在育儿的道路上共同提高!

我是莓果妈妈育儿师,也是一位家有萌宝的宝妈,每天都会跟大家分享很多育儿知识,帮助大家解决带娃的困惑和烦恼,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欢迎点赞或分享给更多的人哦!本文由莓果妈妈原创,欢迎关注,带你一起长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