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设计空气?扇子知道答案

原标题:如何设计空气?扇子知道答案

炎炎夏季,离不开扇子。但古老的扇子在设计上能 玩出什么花样?恰逢西班牙瓦伦西亚获选为2022 年度“世界设计之都”,折扇这一久存于该城市记忆 中的传统物品,便成了特别策划中的内容。由“扇 子博物馆”(Museo del Palmito)最重要的捐赠者 第三代工匠安杰尔·布莱(Ángel Blay)和工业设计 师维森特·马丁内斯(Vicent Martínez)联手策划 的“设计空气”(Designing The Air)的展览便在 这个夏日应运而生。

折扇先从朝鲜传入中国,后来才成为欧洲,尤其是 南欧上流社会妇女的必备之物。因此,制作所使用 的材料自然要衬托出身份的高贵,瓦伦西亚的折 扇以丝织品做扇面,珍珠母作扇骨,有着充满装饰 性的刻面,由手工艺最精湛的匠人完成。“1920 至 1930 年代是折扇工业的盛行期。当时风靡欧洲 的折扇,不论是装饰艺术风格、新艺术风格和未来 主义风格,都是在瓦伦西亚生产的。”安杰尔讲道: “要将这一传统行业与当代文化衔接起来,离不开 工业设计的力量。通过新的设计手段,这项精湛的 古老遗产得以被重新定义,为瓦伦西亚的创意行业带来活力。”基于此愿景,受邀参展的二十位设计师 对折扇赋予了全新的当代诠释。

因玛·贝穆兹(Inma Bermúdez),“纳卡尔”(NÁCAR)

传统的珍珠母原料是不少设计师的切入点,包括 名匠安杰尔在内。他是本次展览上唯一将两种不 同的珍珠母——澳大利亚珍珠母和墨西哥湾绿 鲍——进行结合的设计师。这款名为“纽约”的折 扇在第一眼就让人立即联想到纽约经典的克莱斯 勒或帝国大厦的形态。其倒三角的扇骨设计在两 种不同珍珠母的结合下,带来《了不起的盖茨比》 中那衣香鬓影的意境,进而向这一年代盛行的装 饰艺术风格致敬。

因玛·贝穆兹(Inma Bermúdez)的“纳卡尔” (NÁCAR)对珍珠母的应用则显得更纯粹。为了让 扇子达到更精致的形状,她不给予扇体任何装置性, 仅以乌木制小骨搭配,让珍珠母扇面成为焦点。因玛 透露,虽然样式简单,但折扇中却隐藏了复杂的技 术,只有像安杰尔这样近乎绝迹的工匠才懂。“纳卡 尔的诞生,也代表着我们新一代设计师对‘让这个职 业保持活力的传统工匠’的致敬。”她笑称。

安杰尔·布莱(Ángel Blay),“纽约”(New York)

珍珠母在滝由香里(Yukari Taki)的手里则散发 出不同的韵味。长条水滴状的珍珠母大骨,在扇子 折起时,宛若一件闪亮的银器。但当扇子打开后, 大大小小淡蓝、薄荷绿、浅紫的圆片交错着构成扇 面,宛若气泡,带来一股沁心凉意。设计师如此形 容:“我感觉它在水下触碰我,带来一丝痒意……突 然,它俏皮地跳出水面,在我手中充满节奏地摇晃 着。它闪亮的壳触感舒适,细腻柔滑。每当我摇晃 手腕,就感透气舒畅。”原来那截扇骨的形状,是模 仿西班牙下酒菜中常见的小鳀鱼,由此这件作品被 命名为“肴”(Sakana,即日语下酒菜之意)。

维森特·马丁内斯(Vicent Martínez),“仙豆”(Senzu)

来自荒尾宗平(Sohei Arao)和荒尾澄子(Sumiko Arao)的折扇则带来了东方的诗意,名为“Tsuru” (即日语的鹤)的扇子在展开时,就像鹤在飞行中 张开翅膀一样。设计师让扇面可以360度旋转,营 造出接近圆形的立体结构感。扇面上的黑白“墨流” (Suminagashi)图腾,流动感十足。这项工艺亦 是日本传统,流墨也有着吉祥的意味,呼应着作品 名“鹤”的象征。

荒尾宗平(Sohei Arao)鹤荒尾澄子(Sumiko Arao),“鹤”(Tsuru)

维森特·马丁内斯(Vicent Martínez)的“仙豆” (Senzu)也借鉴了日本扇子的工艺和故事:传说 天喜天皇在位期间曾仔细考察过蝙蝠的飞行轨迹, 随即构思出用丝带连接树叶制作的折扇。所以“仙 豆”也在采用了三种不同的木料:烟熏橡木、橄榄 白蜡木和沙贝利木,并通过不同色泽的间隔组合, 让木料成了焦点。维森特说:“我总是从我所经历 的文化、艺术、标识、隐喻与我所在的社会环境中 的相关传统中获取设计灵感。所以,我设计的物品 皆会在形式和功能之间寻求平衡。不管是情感,还 是正确与适当的颜色和纹理,都同等重要。”

阿诺·雷纳(Arnau Reyna),“ZYLS”

不是所有的设计作品都是折扇。卡洛斯·提斯卡 (Carlos Tíscar)“迪娅”(Dea)和伊莱·古铁雷 斯(Eli Gutiérrez)的“囯际象棋”(Chess)就是例 外。但即便在形式上跳脱出传统折扇的框架,这些 设计在开关的机制上却让人感到熟悉。前者,被设 计师称为“放弃之作”——他一开始就知道自己无 法为扇子带来功能性上的改良,因此干脆放弃了传 统形式。“在阅读物体演变史时,我发现旗帜的设计很特别,只需要将刚性织物和小棍子结合便能完成。”卡洛斯解释:“出于这种简单的想法,我便制作了一个小巧而便宜的扇子:只用两根棍子(即大 骨)和一个半圆织物,折扇就可靠中央的扇钉控制开启,过程就像船只扬帆。”而为了弥补设计的简约性,他选择了印花布料,带来优雅美感。另一件作品“囯际象棋”,则在深浅两色的板条交叉层叠下, “编织”出如棋盘的视觉感。这看似“硬邦邦”的扇面其实还带折叠功能,方便收纳。

拉蒙·乌贝达和佩帕·里弗特(Úbeda &Reverter ),“日落”(Sunset)

设计师们在“设计空气”时,是否也能在这件日常小物之中,注入当今最让人关注的议题——可持续 性?时尚设计师玛丽亚·阿罗约(María Arroyo) 的“达嘎”(DAGA)就满足了此要求:其扇骨不 仅可被拆卸,还可以回收再利用,所使用的染色素也来源于自然——产于地中海盆地的紫草根 (alkanet)。她的设计,或许在一众华丽精致的作品中不算“吸睛”,但那深红的自然色泽,却令人想起折扇最初被西班牙女性使用时的历史文化情境。 这款设计的价值,也超越了纳凉的基本功能,令人称妙。或许,这就是“设计空气”展所期许的最佳答 案。(编辑:弥生)

文 Article / 张霓 Zhang Ni

图 Pictures / WDC Valencia 2022 Juan Martíne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