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万年3000万亿吨,马里亚纳海沟还在吸水,为何海平面会上升?

2024-05-11     微兔分享呀

原标题:一百万年3000万亿吨,马里亚纳海沟还在吸水,为何海平面会上升?

地球上到底有多深?

人类能探测到的最深是俄罗斯凯马扬挪特峡谷,属于陆上最深处,深度为2.4公里。

地球最深的海沟是位于西太平洋马里亚纳群岛东溟南方的马里亚纳海沟,最深处达11公里。

马里亚纳海沟的最深处有多深?

为何地球上的水会被吸入马里亚纳海沟?

马里亚纳海沟又是如何吸走的这些水?

但是,即使是海底探测器,也没有一个探测器能够下潜到马里亚纳海沟的底部,海沟内部的环境可以说是恶劣至极。

那么,为何马里亚纳海沟的最深处会有一百万年的水?

一、马里亚纳海沟有多深?

马里亚纳海沟也被称为马里亚纳海沟群,由于马里亚纳海沟群是距离美济奥火山群最近的海沟群,因此也被称为“美济奥-马里亚纳海沟”,也是地球上最深的海沟。

在地球上有很多海沟,但是马里亚纳海沟是世界上最深的海沟。

马里亚纳海沟大体上是由两个海沟组成的,一个是美济奥海沟,另一个是马里亚纳海沟,在一亿年前就已经形成。

两个海沟的间距可以说是非常的短,甚至可以用“咫尺天涯”来形容。

马里亚纳海沟最深处能看到的岩石,始新世沉积物露出的颜色可能会带有灰色,但是海沟的绝大部分区域都是黑色的,所以又被称为“黑海沟”。

美济奥-马里亚纳海沟群位于马里亚纳群岛的东溟南方,直到1960年8月14日,土星五号的运载火箭将上面的喷气器“田纳西号”号送入太空,往马里亚纳海沟的最深处投放了一颗卫星,卫星探测到马里亚纳海沟的最深处是11034米(11公里)。

有科学家用船只在马里亚纳群岛附近测绘海底地形,对马里亚纳海沟的最深处进行了探测,最终发现马里亚纳海沟的最深处甚至可以达到11034米,这也是科学家第一次用船只测绘大洋的深度。

当科学家将深度数据公布出来后,马里亚纳海沟成为世界上最深的海沟。

而在此之前,科学家已经用海底地震仪探测到马里亚纳海沟的最深处,推断出马里亚纳海沟的最深处的深度大约有10.5公里左右,但是由于当时仪器的精准程度还有待提高,因此无法判断最终的深度。

后来,科学家经过一番测量,最终测算出来的马里亚纳海沟的最深处有11公里左右。

但是,由于马里亚纳海沟的最深处处于地壳板块的相互碰撞的地方,因此很容易引发地震,这也是科学家无法派遣潜水员下潜到达海沟的最深处的原因之一。

马里亚纳海沟的水温也非常的低,大约在零下一百多摄氏度,所以潜水员即使有够大的胆子,也无法抵御极低的温度。

二、马里亚纳海沟的形成。

那么,马里亚纳海沟是如何形成的?

马里亚纳海沟是在西太平洋板块和菲律宾板块之间形成的,由于这两个板块之间的相对运动是向东方向的,所以菲律宾板块就会向西移动,被称为“俯冲”。

随着两板块相互碰撞,来自菲律宾板块的海洋板块就会随着地壳板块一起被挤压,最终被挤压到底部的地壳板块下,进入地幔层。

由于海洋板块的密度比较大,所以会沉入地幔层,这也是俯冲带能够形成的原因。

如果是大陆板块之间的相互碰撞的话,由于大陆板块的密度比较小,所以不会出现沿着大陆板块沉入地幔层的现象。

但是海洋板块就不一样,由于海洋板块的密度比较大,所以会沿着同样的方向俯冲到地幔层。

由于地幔层中含有一定量的熔融岩浆,所以不同密度的地壳板块会向上浮起,最终进入地壳,所以从表面上看,俯冲带就是由于板块相互碰撞形成的地震带。

马里亚纳海沟就是由于菲律宾海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之间的俯冲造成的。

当菲律宾海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碰撞时,由于太平洋板块比较大,所以菲律宾板块就会被挤压,并被挤压到地幔层。

而太平洋板块中含有一定量的水分,并且水分也是有重量的,所以随着太平洋板块的运动和碰撞,水分会被挤压出来,最终形成海沟。

并且,由于太平洋板块的密度比较小,所以会浮到地壳板块的上层,而菲律宾板块就会沿着一个倾斜的角度向下运动,最终进入地幔层。

海洋板块在进入地幔层的过程中,会受到很大的压力,而地幔层中的熔融岩浆和大气的高压可以将水分和大气中的氧气化合物进行反应,最终将其转化为一种化合物,这种化合物就是大名鼎鼎的“雨水”。

在地壳板块运动的同时,会将这种化合物带到地壳板块的下方,也就是地幔层,而海洋板块的运动也会将水分带到地幔层。

在经过大气层和地幔层的高温高压环境的作用后,水分会发生很大的变化,最终会形成一种“水化物”,并释放出热量。

这种热量就会导致地幔层和大气层的温度升高,最终会形成一个“温室效应”,这也是现代地球上的“温室效应”现象,而地球上的海洋和大气就是从当时的地幔层中释放出来的。

三、马里亚纳海沟吸水。

在2019年,日本发现马里亚纳海沟正在“吸水”,日本派出一艘名为“大洗和”号的科学考察船,携带着世界上最先进的海底地震仪,前往马里亚纳海沟进行探测。

经过一段时间的检测后,地震仪发现马里亚纳海沟一年中都在吸水,而且吸水的量还非常的大,每年都达到3000万亿吨,而且马里亚纳海沟在不久的未来还会继续“吸水”。

当地震仪开始检测时,科学家们就发现马里亚纳海沟内部的环境还有一些其他的特殊情况。

在海沟内部,海水会被吸入到地壳板块和地幔层的缝隙中,但是这些缝隙是不会满的,缝隙中会有一部分的空气,而且地震仪还发现海水被吸入的时间段也相当的长。

科学家们认为,当地震仪检测到海水被吸入到缝隙中时,也就意味着地幔层中含有一定的“水化物”,这种“水化物”就是海水和地幔层中的矿石发生反应后形成的。

这种“水化物”会被分解为一部分的海水分子,一部分会被分解为氢气和二氧化碳,而氢气和二氧化碳都是大气中的气体,都会上升到大气层中,因此有的时候,科学家们也会在火山喷发的过程中,发现有一定量的二氧化碳气体被喷发出来。

但是,马里亚纳海沟“吸水”并不仅仅是因为地幔层中含有“水化物”,还有一部分原因是来自地球上的各种水源。

地球上的水源循环是非常复杂的,除了地表的水源循环,还有地下的水源循环。

地表的水源循环,很多人都非常的熟悉,是因为它发生在人类生活范围之内,所以人们能够观察到湖泊、河流、海洋以及大气层中的水分发生的变化。

但是地下的水源循环,就不太为人所熟悉了,因为它发生在地表以下,所以人们无法直接观察到,只能通过地球内部的磁场和地震等现象,对地下的水源循环进行研究。

地下的水源循环是由地下的水脉和岩石缝隙组成的,水脉和岩石缝隙会对地下的水分进行储存和传输,同时还会将部分的水分和蒸发的气体带到地表,参与到地表的水源循环中。

地球上的水源循环是一个复杂而精妙的系统,地下的水脉和岩石缝隙中的缝隙有大有小,但是它们都是由地球上的矿石和岩石等物质组成的,所以它们会对地下的水分起到一定的过滤作用。

当海水进入到缝隙中时,海水中的盐分和矿物质会被过滤掉,最终只剩下水分和大气中的气体,这就是地震仪检测到的“水化物”,也就是地幔层中含有“水化物”的原因。

当地震仪检测到“水化物”时,科学家们才发现地幔层中的“水化物”在地震的作用下,这种“水化物”会分解为海水分子、氢气和二氧化碳气体,因此有的时候科学家们也会在火山口的地方,发现有一定量的“水化物”,这就是当地震仪检测到的“水化物”分解后,形成的一种气体。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cb8cdde815100e1d4ac48f89f3d196d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