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两个孩子的职场妈妈豆妈,心理咨询师,家庭教育咨询师,专注于儿童教育研究工作。
前段时间带着母亲回老家,到村里一个久未联系的大娘家做客,大娘拉着我母亲的手一把鼻涕一把泪地倾诉:想要养儿防老,是我这辈子犯的最大错误。
原来,大娘家的大女儿已经跟她失联一年多了,而她一直依赖的“防老”的儿子,大学毕业以后非但不“养老”,反而天天在家“啃老”。
在我的印象里,大娘一直是个“重男轻女”的人,小时候大女儿作业做完玩不到一会儿,就被大娘要求带弟弟;大女儿大学毕业刚找到工作不久,大娘就要求她每个月寄一定的钱回家,说是要存起来给弟弟以后用;等到弟弟上了大学,几乎每个月的生活费都是大女儿寄的,用大娘的说法就是:“养儿就是防老,姑娘迟早要嫁人,你现在养你弟弟,弟弟将来就代替你养我们。”
后来儿子大学毕业一直不愿意出去找工作,女儿也到了考虑自己终身大事的年龄,拒绝再拿钱贴补家里,儿子却不依不饶......
最终的结果是,女儿断了跟家里的联系,儿子像一摊扶不上墙的烂泥,大娘才真正意识到女儿的好,所以有了那段跟母亲诉苦的话。
俗话说,养儿防老。
在老一辈人的眼中,生儿育女,除了传宗接代之外,儿子在他们的概念里面,更是自己老来的依靠。
儿子可以继承家业,在父母身体老去,无法照顾自己的时候,能承担起给老人养老的责任,这也是很多孝子故事的由来。
然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很多传统的观念,都在面临挑战,也在发生改变。
对于养儿防老的这一观念,家长们更应该重新审视,科学对待。
养儿防老的社会变化
子女对父母有赡养和照顾的义务,这点没错,可现代社会,早已不是吃饱穿暖的年纪,自身的压力以及社会的变化,都让养儿防老这种观念面临很大的挑战。
1、无暇顾及
说白了,就是有心无力,想尽孝,想照顾好老人,却无力做好。
随着社会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年轻人长大后,不仅面临着工作生活的压力,更有可能还存在诸多的心理问题,别说照顾父母了,可能连养活自己都很难。
养儿防老,也就似乎成了一句空话。
2、复杂度增加
以前照顾家里的老人,好吃好喝伺候就行,听话照做,可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环境污染,心理健康因素等等,虽然会导致人类的寿命有所延长,但也让养老问题变得复杂多变,也难以预测,养老的成本也越来越高。
比如,老人会要求更多的陪伴,更好的医疗等等,这些都不是在温饱线上挣扎的儿子所能控制的。
3、过度期待
周周就有很多这样的例子,有些父母年老后,就将养老的一切责任都推到儿子身上。
他们觉得,自己为儿子的成长和生活,掏光了家底,倾尽所有,作为儿子,就应该为他们的养老负责。
于是,就理所应当地提很多要求,在家里也是呼来喝去,完全不考虑儿子的压力和困难。
这点,也会让父母与子女之间产生隔阂关系,养老问题也变得异常地困难,如果有些父母为老不尊,对孩子没有尽到教养义务,养儿防老就更难实现了。
总之,养儿防老虽说是久远的传统,也有一定的道理,但不管是父母还是儿子,都要结合实际情况斟酌,而不是盲目追随。
过度付出的三大危害
之所以很多老人会将养儿防老4个字铭刻在心,还是由于对子女的过度付出,不管孩子是否愿意,这样的父母都会抱着倾尽所有的想法,尽可能地为孩子创造各种条件。
这种看似爱孩子的过度付出,实际上会对父母和子女造成双重伤害。
1、过度依赖
过度付出的首要表现就是会包办孩子的一切,尽量不让孩子遭受一丝挫折,看似保护了孩子,时间长了,只会让孩子变得过于依赖父母,无法独立生活,也欠缺责任感,遇事习惯逃避,不愿意奋斗,更不愿意吃苦。
将来走入社会后,无法适应激烈的竞争。要么继续啃老,躺平,要么就变得颓废,无法生活。
2、自私自我
父母的过度付出,有可能会让孩子觉得他所得到的都是理所当然的,这种观念会影响孩子的价值观的形成,变得自私,觉得所有人都应该围着他转,自己的任何要求,别人都应该照办,一旦没有达到预期,他们就会失望,无理取闹,甚至会变得偏激,甚至走上歪路。
3、自我折磨
过度付出,会让父母将所有的焦点都放在孩子的成长上,而忽略了自己的真实想法。
这种真实想法包括身体健康,心理需求,认同感,满足感等等,具体表现为,他们对自己极度节俭,身体出现状况也不舍得去医院,生活上也极度节约等等,他们会将所有的钱财都留给孩子。
这种孤注一掷,过度付出的行为,会让他们将所有的希望都给到孩子,让孩子压力增大,一旦对方达不到自己的要求,他们就会感到暴躁,甚至抑郁,不仅让自己无法成长,情绪上也会变得难以理喻。
这些不仅对家长本身产生伤害,对家庭关系的和睦也会产生巨大影响。
所以,对于孩子的成长,家长的付出一定要有个度,不要让自己陷入过度付出的窘境之中。
养儿防老,请先注意合理付出。
养儿防老虽说在现实观念面临挑战,但并不意味着应该完全放弃对孩子的期待和依赖,毕竟,这种亲情是无法替代的。
1、适当支持不包办
父母在自己能力范围之内的,尽可能地给孩子多的物质和情感支持,给他创造更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让孩子能达到大众水平,并能在心理上感到温暖和充实,但绝对不能包办孩子的所有。
让孩子学会作决定,自己承担,培养独立性,增加自信,这些优良品质才是真正陪伴他长大的保障。
同时,家长和孩子之间也要多了解知道对方的想法和期望,适当地予以支持,在尊重彼此的同时,能走得更近,成为彼此支撑的朋友。
2、自我需求
孩子虽说是父母的延续,也是责任,但父母一定要首先满足自己的内心需求,不要将注意力都放在孩子身上。
这种方式不仅能给孩子减轻压力,让他成长得更快,也能让父母更好地照顾自己,不断成长,减轻孩子给父母养老的压力的同时,也能让自己获得成就感,生活得更好。
3、提前计划
对于养老问题,家长还是要以自己的想法为主,提前做好健全的计划,比如养老的房子,生活费照顾人,意外情况该怎么处理等等。
求人不如求己,与其一味地将希望放在孩子身上,倒不如自己先行动。
充分的计划,不仅能让自己更有安全感,也能让孩子感觉压力骤减,双方生活得更愉悦。
要想真正做到养儿防老,父母一定要学会把握自己付出的度。
只有合理付出,才能让孩子学会独立自主,让父母保持平衡和心理健康,让家庭成为彼此的依靠和支持,共同面对未来的生活与挑战。#秋日生活打卡季#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