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的IP改编作品都是相似的,失败则各有各的不幸

2019-11-15     人间是剧场

近年来,影视作品依旧没有摆脱“IP热”,一个个顶级IP的爆火,让诸多内容行业被推到了台前,备受大众及资本关注。但在数量众多的改编作品中,成功的仍是少数,为人津津乐道的依旧是《甄嬛传》《琅琊榜》《长安十二时辰》《陈情令》等几部。

套用文豪列夫·托尔斯泰那句最为经典的话,在IP改编中,可以说,“成功的作品都是相似的,失败的作品各有各的不幸”。

知名IP虽然有着强大的受众群,但离一部优秀的影视作品还有很远的距离,甚至比一部原创的剧本更需要投资制作者的耐心打磨、去粗取精。

那么,IP改编成功的秘诀是什么呢?离不开以下几点:

信奉“工匠精神”的制作团队

什么样的家庭会教育出什么样的孩子,同理,什么样的团队,就拍摄出什么样的作品。 难以想象一个粗制滥造、只为赚钱的团队,会拍摄出精品。

只有抱着把每部作品都做成经典的态度,抱着拍”良心剧“的目的,才会出手不俗。所以,拍摄了《北平无战事》《琅琊榜》《伪装者》《知否知否》《闯关东》《生死线》《父母爱情》《战长沙》《欢乐颂》《大江大河》的“正午阳光“才会被称为“国剧标杆”。

《长安十二时辰》《陈情令》也如是。《长安十二时辰》中的建筑、音乐,芙蓉冠、咬唇妆、叉手礼,美食、兵器等等,都做了极大考究,展现出大唐的文化底蕴,而真实,就是导演曹盾从一开始就追求的:“我们力求拍摄唐朝中最真实的一天,要在这一天里面看到之前发生了什么。”

《长安十二时辰》2017年11月开机,耗时7个月拍摄。为了真实还原大唐的一天,剧组在象山影视城建了座70亩的唐城,还原了原著里规整的长安一百零八坊。前期筹备花了一年两个月。美术组在置景、道具、服装、化妆、造型等等方面,基本上都是准备了一年多,开机之后还在不断地制作。

《陈情令》同样用心。在开机之前,所有演员都进行了为期20天的训练,对传统乐器、书画、形体、礼仪、武打等项目也有专项训练,剧组还专门请了一位非常好的礼仪指导,教演员礼仪基本功,包括站容、坐容等,结合着角色,礼仪指导会按照君子十容的要求去训练演员的仪态。

改编用心门道多

硬件准备好了,剩下的软件,也是重中之重就是剧本的改编和演员的挑选。

将文字改编成影视作品的过程中,遭遇的第一个关卡就是剧本与原著故事的差异性。有的IP故事完整,人物丰富,改编起来相对容易,有的IP虽然热,但是改编起来难度很大,如何将其改编成功,甚至可以”拔高“原来IP的水平,可以说改编学问很多,改编之难这也是作品能否成功的一个关键之处,简单的拿来主义只会加速这块富矿的枯竭。

好的IP改编项目首先要尊重内容本身的定位,回归内容的本心,然后去做最适合它改的方向,而不是刻意地去改编,去颠覆原著。

《琅琊榜》的改编是原著小说作者海宴,最大限度还原小说的故事情节与精神内核,还原度至少有80%以上。故事的构架、人物的设定和剧情的走向都没有大幅更改,同时对主线有所填充。

与《琅琊榜》“完整”的改编不同,《陈情令》动的刀就很多,这也是为何该剧一开播,遭遇的却是饱受诟病,豆瓣评分只有4.8。好在,《陈情令》上演了漂亮的逆袭,编剧的用心很快展现出来。

编剧团队用在构思分集大纲上的时间,就花了五个月,并且先后做了三个版本的分集大纲。最终定下的播出版本,在不折损原有故事核心的基础上,尽可能丰满故事层次,无论是两大主线人物魏无羡、蓝忘机,或者五大世家中江厌离、江澄、温宁、温情、金光瑶、聂怀桑等支线角色,都力求做到人物色彩分明,立体丰富,彼此之间又能做到一种平衡,充分调动观众对于人物经历的共情心理。原著部分隐讳的内容也被巧妙地改编,温情的戏份改编得也很合理,总体来说,可以说是高度还原了原著精髓。

另一部大热的《亲爱的,热爱的》改编自墨宝非宝的《蜜汁炖鱿鱼》,这本网络小说篇幅不长,故事也简单,除了甜就是甜,电视剧改编为其”丰满“了不少情节、线索,成了一部讨喜的高甜剧。

选对演员就成功了一半

演员是IP成功的另一个关键因素。《陈情令》里的肖战和王一博,《琅琊榜》里的胡歌和王凯、《亲爱的,热爱的》里的李现和杨紫,《长安十二时辰》里的雷佳音等等,他们都在自己的作品中奉献出了精彩的表演,留下了经典的荧屏形象,而同时,这些作品也让这些演员的事业进入了新的高峰。

“IP改编+流量明星=票房保证”,这一娱乐影视业定律一度让电影市场充满泡沫,如今,这个流量时代已经过去了。在作品面前,其实没有演员与“流量明星”的分别,演员就是演员,只要他适合这个角色、能认真钻研、把角色演好,就是好演员。

好的演员能够把生活中最基本、最能引起共鸣的元素放到表演中去,用细节引起观众的代入,就像是《长安十二时辰》中的张小敬一样,虽然是大唐中的人物,但是,一言一行都符合真实生活的逻辑,与其说他在表演,某若说他在还原于生活。

情怀接地气,有普世价值

网络IP的确有很多爱情傻白甜、玄幻仙侠剧,但是若企图用跳跃的逻辑、狗血的剧情来蒙混过关,那就太小瞧观众的审美了。任何作品都离不开时下社会的标杆。三观得正,得符合大众传媒最基本的指数,这些问题是对改编的考验。

观众观看影视剧时除了愿意“感同身受”外,潜意识里更希望对自己有所启迪,也就是说,好的作品应该有好的世界观设定,给观众提供一种新的看待世界的方式。

所以,正午阳光讲究拍出“正剧范儿”,《闯关东》、《老农民》、《北平无战事》《大江大河》可以兼具历史厚重与故事情节,《琅琊榜》在偶像剧的CP感之外,也有着浓浓的家国情怀,而这对观众来说显然是新意十足。

《花千骨》除了虐心的纯爱,还讲述了少女花千骨在修仙道路上的学习、成长与抉择。

《陈情令》也如是,魏无羡和蓝忘机一路追寻真相,锄奸扶弱,守护百姓,最终完成自我成长。但《陈情令》所要表达的远不止两位少年侠士的个人传奇,剧中全景式的故事,讲述一群人在大环境下的命运浮沉,《陈情令》想要告诉观众的,是不忘初心、不畏强暴、勇往直前、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正确态度。作为一个“新武侠”世界,不只是爱恨情仇,其传递的主流价值观依然是“邪不压正”、“惩恶扬善”这些普世观点。

归根结底,IP好剧出现得越多,说明国产剧制作水平日益精良,但热门IP虽然是一种助力,却不是必然的成功之路。

正如《陈情令》导演陈家霖所说,对于剧作而言,品质是第一位的,没有IP也无所谓,在他看来,做戏就像用手捧水,每个指头都不能松。如果指头松一点,水就漏一点;松的多了,到观众那里就不剩下什么了。所以,做戏要严、要认真、要不能放松,这才是影视作品能够成功的最重要的规则。

所以,不要以为有了IP就成功在手,在作品未完成之前,IP改编和原创作品可以说是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的,有IP,同样需要精心打磨剧本。中国影视依然处于充满希望但仍需成长的阶段,未来对IP的要求不仅仅是热度,而是从内容/制作等精品化路线迈进。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ca4scG4BMH2_cNUggJH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