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的神级综艺,如今怎么凉了?
《乘风破浪的姐姐》第二季赛程已过半,可迄今为止却并未像第一季一样在舆论场掀起太大风浪。
要不是开播前,Angelababy一条澄清小三疑云的微博扯出新老大瓜,为节目做了一波强势预热,很多人对这一季的印象怕是会更加寡淡。
从喧嚣中走来,口碑却大幅跌落,豆瓣评分从第一季的开分8.5狂跌至第二季的5.4。小心翼翼复制《浪姐1》成功模式的《浪姐2》,怎么就再难引爆大众热情?到底是姐姐拉垮了节目,还是节目蹉跎了姐姐?
(*观看毒药历史推荐影片,获取相关福利,请添加文末微信入群)
文丨马晓凤
编辑丨雷伊斯
《浪姐2》真的糊了吗?
节目第一期就劝退了很多观众,因为姐姐们的整体表现确实算不上精彩。
初评舞台,三十位姐姐依次登场,可遗憾的是让人为之惊艳的并不多,倒是有那么几位仿佛拿着《欢乐喜剧人》的剧本走错了片场。
比如,家喻户晓的歌坛大姐大那英,在其他节目中都是当导师的,原以为“跳舞不行”只是谦辞,随后却真的在忐忑不安中贡献了一段自成风格的跳大绳式舞蹈,和杜淳的广播操式跳法有的一拼。
有的姐姐叫人大跌眼镜,而有的姐姐叫人直打瞌睡。
杨钰莹演唱了她的经典曲目《我不想说》,演过孔雀公主的金巧巧唱了《天竺少女》,张柏芝唱了曾被80/90后抄在歌词本上的《星语星愿》。毫无新意倒也罢,至少能勾起点童年记忆,但柏芝姐姐一开嗓让人不由陷入深思:当年的原唱到底是不是她?
还有的姐姐,似乎准备不够充分,其中两位更是出现了明显的舞台事故:袁姗姗起调起高了,没唱几句便喊停要求重来,可伴奏照常放,徒留她一人独自尴尬;十六年前的第一届超女冠军安又琪,则是在跳舞时忘了动作,一直没连起来,只得尬舞几下草草收场。
犹记得上一季,还有把野心写在脸上的全能ACE蓝盈莹、标新立异的阿朵朱婧汐、跳出了前韩女团水准的王霏霏孟佳,演员出身的宁静、白冰、黄圣依也是稳定发挥,可谓个性鲜明、百花争艳,到了这一季,就这?
除了舞台呈现,很多姐姐表现出的拼劲和战斗力也差点意思。阿兰,一上来就是“慵懒”人设,到过巅峰,如今过起富足安逸的小日子,事业心不重,心广体胖;张柏芝,传说当年拍戏时还在订包包的她,依然在节目里发扬着她的“划水精神”,柳飘飘灵气不再,倒是时不时会透露出赚通告费回家养儿子的中年疲惫感。
一公小考,唱跳都要评分,可半数姐姐没记住歌词(也有可能是舞蹈幅度大匀不过来气儿),偶尔蹦出一两句都会被夸……音乐总监刘卓无语望天,深度怀疑自己存在的意义。
大家各有性格、接纳自我,可以,可咱们主打的是“乘风破浪”啊,拳脚都没见伸,怎么破?
再回头想想去年夏天节目一开始那振奋人心的“百万文案”,突然感到一阵讽刺。说好的“越过时间越过自己”呢?说好的关心“每个人要面对的那座山”呢?“肆意笑泪、青春归位”的张扬呢?种种宏大的主题、瑰丽的梦想如今都变成安之若素、恰饭就好啦?落差如此之巨大,第二季口碑滑铁卢,不冤。
我们不苛求一档综艺节目能秉持过硬的精神内核引领女性思潮,但喊着口号却一路大阔步走偏,也是着实荒诞。很难不让人怀疑,芒果台时隔四个月就仓促推出第二季,是想趁着热度未凉割一波快韭菜。
太想赢的姐姐很被动
大部分姐姐当然是想赢的,搭上这么火爆的大IP顺风车,鲜有人只想来刷一下脸就黯然离场,她们的胜负心甚至可能比第一季的姐姐们更重。只是太在意输赢,就很难专注于过程本身,也难以表现出恣意玩耍的畅快。
安又琪说她是最后一个拿到名额的姐姐,得知消息之后,就在去北京的飞机上哭了两个小时。曾经的超女冠军,后来flop为商演小天后,在“似舞台又不似舞台的地方”演唱的曲目仍是多年前的《想唱就唱》。多年下来自信心被磨去不少,尤其是身处各路女明星中间,她从第一次出场就显得底气不足。
所以对于这次难得的机会,她太看重,太想靠着这跟绳索逆风翻盘。可因为总想着结果、患得患失,反而焦虑过度,导致发挥失常,明明有实力也未能大放异彩。
同样,二次公演被淘汰、镜头并不多的金巧巧也是十分重视这个通告的,她坦言,曾为此推掉另一个综艺和两部戏,去年11月接到邀约后,专门请了舞蹈和声乐老师,每天日程都排得很满,差不多练了俩月,特别认真对待这个事情。
淘汰后金巧巧在微博里公开表示:后悔来这个节目,因为想翻红失败。
很多姐姐都不讳言想翻红,因为有《浪姐1》珠玉在前,没理由不把《浪姐2》看作是一股好东风。
《浪姐1》大爆之后,节目组的冠名商从国产微商品牌换成了大品牌金典,财大气粗,地位不同于往日了,在向30+女明星们发放入场券时有更广阔的的挑选余地了,带着姐姐们一起乘风破浪时可以更有话语权了。
第一季还求生欲满满地把“仅代表杜华女士个人观点”打在屏幕上,到了第二季,杜华女士竟然当着容祖儿面说她长得像自家公司的吴宣仪!前辈长得像晚辈,这不埋汰人么?
可容祖儿也只是礼貌地笑笑。不得不说,这一季的姐姐们乖巧听话许多,不会那么锋芒毕露,只是小心翼翼地怕自己做不好,兢兢业业地表现着应有的人设。
回想1,宁静被要求做自我介绍时说“那我这几十年白干了”,黄圣依拿足贵妇派头和工作人员要奶喝、指挥工作人员搂裙子……
那时的姐姐们可是被称作“兴风作浪的姑奶奶们”,那股天不怕地不怕的虎劲儿也是当时的一大看点。没想到短短几个月,局面便已大不同。
太想赢的姐姐卷得好辛苦
当一个人急切地想要在借助某个平台获得成功,就最容易成为被平台规训的那一个。所以第二季,姐姐们不仅打破不了什么,还不可遏制地卷了起来,对,就是“内卷”的“卷”。
具体表现:你可以说她们唱跳不够好,但不能说她们拉票不卖力。
二次公演时,李菲儿组表演完《木兰》后,五个人各自亮出了早已备好的名牌——白底黑字写着自己的名字,依次给观众做了郑重的自我介绍。
“我就是那个入行十几年没有代表作的演员李菲儿。”
“我就是那个演了半辈子戏依然还需要介绍的左小青。”
轮到演过《陈情令》的最小姐姐宣璐时,她眼含热泪,说得最为言辞恳切:“请大家记住我的名字宣璐,别一放下就不认识了好吗?”
习武出身的蒋璐霞是靠一路打、一路受伤拼过来的女演员,她更狠,直接拿出真功夫摔给你看。结果,队友心疼得哭了,观众也看疼了,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切肤之痛。
看着如此极尽心力拉票的姐姐们,你是不是都不好意思佛系了?据不可靠剧透,听说三公更甚,直接在现场撒红包了。
她们拉票的画面,励志中透着几分辛酸,作为看客,心中会响起一个冷静的声音:输了就输了呗,平常心对待不就好了?可反过来想,不是局中人,怎知其中愁滋味?
经历过高考的人不难理解,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多考一分,干掉千人”,模拟考名次掉落我们都会难过半天,更何况是在闪耀的名利场里,从一个高国民度的节目脱颖而出意味着滚滚而来的片约、水涨船高的通告费。
高考是千万学子命运的转折点,而这个舞台可能就是她们演艺生涯的拐点,对于宣璐、蒋璐霞这样事业尚在起步阶段的选手来说尤其如此。
娱乐圈讲资历、拼流量、看背景,而《浪姐》算是一个相对平等的打破“阶层壁垒”的竞技场,当红艺人or过气咖,大姐大or小透明,都有可能来到这里同台PK,这是鲜有的可以让自己急速上升的通道,第一季已经给予了印证。
虽然投票结果还是很大程度受制于选手本身的人气、观众缘,但如果不去争取和表现,就真的没有了机会。
为何近两年考公热愈演愈烈?其中有一个重要原因是与之类似的:当人进入社会后会慢慢发现,职场有太多不确定因素,而考公是罕有的一个相对公平的竞争渠道,不论985/211,还是普通二本,都可以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凭分数改写一次命运。
当然结果也是显而易见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上岸的难度越来越大,大家卷得也越来越辛苦。考公狗不比996更轻松,正如上综艺比拍戏还磨人。功利心叫人难以淡定,平常心不是说有就可以有的。
《浪姐2》只是贵圈内卷的缩影
发生内卷的不只《浪姐2》,比如另一档演员竞技类节目——《我就是演员》。2017年上线的第一季发掘了好几位有演技但人不红的遗珠,蓝盈莹、周一围、彭昱畅都曾在节目里贡献过精彩的表演片段。
转眼到了2020年已是另一番光景,歌手、偶像蜂拥而至,制造了一个又一个尴尬现场,导师章子怡发出天问:演员的门槛这么低了吗?
选手们态度倒是都挺好,说是来学习的,可明眼人看得出来,大概是老本行不好干,多条门路多条财路吧。就这样,好好的拼演技节目变成了乌央乌央的大型再就业现场。
影视剧领域亦然。烂片不再是流量的战场,老戏骨们也纷纷被拉下了水,五十多的嘉玲姐演二十多岁的曼璐,四十多的张鲁一演十几岁的嬴政,比他小四岁的朱珠演母后……
基于资本追求安全的属性,演员与角色形象上的匹配多似乎不那么重要了。在综艺里不鼓励别人跨界当演员的章子怡,更是亲自担当制片人,在雄厚资本的助力之下以一部《上阳赋》圆起了自己的少女梦。
一边大咖们在舞台中心玩得正酣,另一边寂寂无名的后辈不好出头,也难怪宣璐们被急得直掉眼泪呢!
所以现在看电视常常在不知不觉中模糊焦点,精彩度什么的暂放一边,被体现得淋漓尽致的人间真实更加值得咂摸。切磋、精进渐渐成为过去式,功利性的厮杀、缠绕处处可见,时至今日,各行各业日常打招呼用语应该更新为:“今天,你卷了吗?”
好在发现处境相似的同类总能缓解一些焦虑,尤其是看到姐姐们齐刷刷亮出名牌、奋力拉票的样子,葛优瘫的上半身瞬间就坐直了,同时发出灵魂拷问:那么漂亮的小姐姐都放下了身段、计较着输赢,你咋还在抱怨复工没精神、春困睡不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