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的儿子十八岁,他们母子聊天时,聊着聊着,就变成了相互指责。孩子指责她教育方法错误,养成他自卑的个性。她埋怨孩子不爱读书,简单能做好的事就是不往好里做,总给她惹麻烦。每次聊完,她都后悔。为什么要反驳呢?孩子想说就让他说嘛!就让他发泄一下,总是有好处的。孩子们都需要倾听者,小时候她没做到,长大了她还是做不到。总是做不到看到孩子的错不去指正。
孩子需要倾听者,而不是指正他错误的倾诉者。
一
倾听者可降低自杀率
柴静做过一档新闻调查节目叫《双城的创伤》,讲得双城发生了六个孩子相继服毒事件。在调查中,她挨个孩子走访。但是,在节目中仍然没有让观众看到答案。她在《看见》那本书里,调查加推断,勉强看到了真正的原因。
并没有多大的事情,尤其在十三四岁孩子的青春期。因为一次聚会上,事件的中心人物苗苗被“坏小子”抱了一下,就有人传闻,苗苗不正经,被摸了。苗苗被误会,无处诉说。淘气的男孩儿要求抱苗苗的时候,她拒绝了!但是,她身边有个喜欢的男孩儿,因为小事始终不肯原谅她。那男孩儿惩罚式地要求苗苗同意“坏小子”抱她。她以为,被抱一下就会换回男孩儿的原谅,才同意了。之后就是同学们不断地嘲笑,甚至欺凌。苗苗感到痛苦,她的苦是她的力量解脱不了的。她选择服毒自杀,“坏小子”和“男朋友”都受到了良心的谴责,也服毒自杀,都被及时发现,抢救回来。
那些说不清道不明的感情纠葛,孩子们要怎么向大人们解释呢?谁来告诉孩子?不是你的错!是苗苗自己选择了死亡。即使不小心犯了错,也不需要背着负罪感活着,因为每个人都不敢保证永远是对的。
双城的孩子是幸运的!因为有了那期节目,更多的人关注他们,理解他们,给了他们说话的权利和机会。他们走出了那片阴影,重新踏进阳光。
他们和成人生活在不同的世界里。只有朋友间彼此的理解和关爱,才是他们在这世上最值得留恋的。和苗苗一起服毒的女孩儿说,她是我最好的朋友,她死我也不活了,我陪她。她们服毒后坐在椅子上笑,没有一点对死亡的恐惧。她们认为,死后没有痛苦了,会在另一个世界重生,过上没有烦恼的快乐生活。
孩子的心敏感脆弱,他们最怕家长脸上的轻蔑,不信任,不尊重,不理解。他们没有生存能力,需要依附着成人生存。他们即痛恨父母的专制,又不得不依赖父母生活。父母急于说教,孩子慢慢失去了表达的空间和能力。
中国的大多数父母,没有把孩子当成一个人来培养。孩子们就像宠物一样被养大,因为我养了你,所以你要听我的!小猫小狗不会说话,没有思想,孩子们不是。随着他们的长大,他们每段时期都有心理需求。
电视连续剧《小别离》,充分体现了家长在教育上的所有误区。谁能说方圆夫妻是错的?他们爱孩子,尽职尽责,全力以赴。为了孩子的学习,童文洁一次次痛哭。她听说女儿早恋,如临大敌。她说,朵朵要是早恋,我就不活了。可想而知,女儿即使有了心动,她也不敢告诉妈妈。
二
倾听者可降低犯罪率
很多案件的背后,我们发现做案者都因为没有倾听者,使得情绪积累到了定的限度,最后暴发。药家鑫的父亲没有问过儿子想要什么,他不敢发达他的看法,会受到父亲的否定。父亲从不支持儿子的想法,都是以自己的意愿决定他的生活。他小时候学钢琴,弹错妈妈就拿小棍抽他的手,边打边哭。直到父亲开车带他去自首,父亲都不知道他不是撞死了人,而是杀了人。可见在药家鑫成长的二十几年里,家并不是他心灵的避风港。那个家是独裁父亲的家,是宠爱他又不懂他的母亲的家,不是他的温暖的家。
《心灵捕手》里的男主,数学天才。他经常因为伤害罪被刑拘。他总是用各种方式攻击别人,有时是拳头,有时是语言。后来,一位心理医生介入,他做得不是说教,而是引导孩子说出经历。男主在极度痛苦下,说出了童年受虐的经历。他抱着心理医生痛哭,医生轻声说,那不是你的错。
不是你的错!我们有多少人告诉过孩子,别怕!不是你的错!
我们是被道理束缚住的一群人,害怕被否定和嘲笑,不敢表达全部思想。
武志红听一位咨询者说,我有很多次想要杀死我的妈妈。为此,我深深地自责。
这句话令人震惊,我们似乎看到了一个恶魔。但是,武志红却说,你想过犯罪,但只要你没真正去做,就不算有错。
所有的暴力罪犯都因为他们的情绪没有出口,他身边没有倾听者,没有理解他的想法,也就是所说的连接。
有心理问题的人,内心的责备指向自己。从心理上在攻击自己,攻击别人是本能地保护自己,怒气向外发泄的方式。如果有人愿意倾听,结果完全不同。
三
怎样做好倾听者?
一、保持接纳的态度。
不要表达你的态度,不管对方说什么,都要保持微笑。说不代表错,更不代表错。理论再偏激,也只是在说,不要评判指责,不屑,反对和纠正。心理医生都是最好的倾听者,他们保持微笑,始终用鼓励的眼神看着倾诉者,又尊重又用心,不时地点头,表示“我懂”“我明白”“我同意”。倾听者的态度决定着倾诉者能否全部倾倒内心的垃圾。
二、不要急于表达。
倾听时,不要急于表达。否则你会从倾听者的角色,不小心变成了倾诉者。失去对方的信任。
家长们常犯的错就是急于表达观点。宇宙是多元的,变化的。谁都不敢保证自己的理论就是真理。大量的知识经过时间的洗礼,成为错误的理论。我们总是用道德观束缚人的想象。错误必有原因,找到根源就不再是错。没有错误,只是想法不同。
三、同理心。
倾听者要想着“我理解你!”而不是“你是错的!”没有同理心,没办法建立连接。所谓“善解人意”,指得就是经常关于理解别人的人。
何止是孩子,男人和女人同样需要倾听者。女人每天要说2万句话,才能满足她们倾诉的欲望。她们更需要倾听者。男人每天3千句就够了。这也是女人不停地抱怨,男人不能理解的原因。男人在外面工作,话已经说够了。在家带孩子的女人要等丈夫回家,揪着他再说2句。丈夫怎能不烦?
优秀的倾听者能给人的内心带来安宁和抚慰。一个抑郁症患者在心理医生的引导下,当着父亲的面说出“恨父亲”。父亲热泪盈眶,他说,我没想到他对我的恨这么深。患者痊愈后说,我曾经拿着刀追杀过我的姐姐,因为父母总是拿我的姐姐比较,表扬她,批评我。我的家人对我好,我比很多人幸运。没有倾听者的引导,他也会成为伤害别人的是罪犯。
做个倾听孩子说话的人是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社会需要大量的倾听者,我很想做其中之一。你想说,我就爱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