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奇
自从2022年春节之后,不少商品的价格就开启了下行通道。除了“二师兄”的价格涨不动之外,蔬菜、水果的价格也接连下跌,一些水果甚至陷入了滞销的局面。对于老百姓来说,商品价格下降自然是好事,毕竟在购买方面的负担也能减轻一些。
有消费者感慨,买菜吃肉终于能“省点钱”了。但也有农民对此不理解,虽说春节过后商品价格会有所回落,但是水果、蔬菜“一跌不起”的情况还是少有的,背后究竟是谁在“捣乱”呢?针对这一问题,专家说出了答案,我们先从7月份31省份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来看,也就能够明白了。
7月CPI数据
从官方数据来看,江西、青海同比持平,湖北、重庆是降幅最大的,其中有16个省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呈现负增长。如果从不同地区来看的话,只有上海、江苏、辽宁、以及河南等在内的13个省份录得正增长。
而处于正增长的省份中,上海、山东、辽宁以及内蒙古是由负转正的情况。
猪肉价格影响CPI
要知道食品的价格是影响CPI的关键因素,而一系列食品中猪肉价格又是格外重要的一个因素。经常去菜场买菜的人应该会发现,最近一段时间猪肉的价格下降了不少。之所以7月份不少省份居民消费指数呈现负值,和猪肉价格下跌也是有关的。
毕竟猪肉市场供应已经逐渐恢复正常,越往后供需关系将会越宽松。加上储备肉接连在市场投放,也抑制了猪肉价格的上涨。
果蔬批发价不容“乐观”
要说猪肉降价直接拉低了CPI,那么国内果蔬批发价“直跌”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春节前白菜的零售价很长一段时间都维持在2元以上,要知道以往大白菜才几毛钱一斤,谁也没想到今年春节价格会大涨。
当然价格的上涨和当时白菜产量跟不上是有关的,加上春节期间市场需求增加,供不应求的话价格会上涨也是在意料之中的。然而随着天气变暖,白菜生长又开始恢复,这一情况也带动了白菜行情的下滑。零售价从年前2元一斤的水平重回几毛钱一斤,基本上绿叶蔬菜都受到了“下跌潮”的影响。
至于之后物价的走势,专家表示随着粮食产量大丰收,农产品供应也是有保障的。加上生猪产能已经恢复的差不多了,对于物价保持稳定走势还是有着利好条件的。
在2022年的第二季度,物价会出现小幅温和上涨的走势。放眼全年的话,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或将保持在1%至1.5%的涨幅。最近一段时间种植果蔬的农民,只能耐心再等等。对于水果蔬菜这些保质期较短的商品,不管价格高低农民都要尽快出手,否则时间一长这些果蔬就只能“烂”在手里了。
参考来源:
人民日报海外网《各地7月CPI出炉:4省份“转正”,湖北等降最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