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珠澳大桥耗费1269亿,为何却“无车过”成摆设?车主:要求太高

2023-04-14     吴格恩聊历史

原标题:港珠澳大桥耗费1269亿,为何却“无车过”成摆设?车主:要求太高

在我们这个基建大国,最不缺的就是各种基础建设,大桥也是基建的一大项目之一,而这些年国内确实建成了不少巍峨雄伟的大桥,但并不是所有大桥都能发挥作用,对于很多车主来说,港珠澳大桥就是他们可望而不可及的。这个曾经花费上千亿建成的大桥为什么很少有车经过,港珠澳大桥难道真的只是一个摆设吗?

说起这个大桥的建设还得回到上世纪80年代,那时候国内的知名港商胡应湘就曾提出修建一个港珠澳大桥的想法,只不过这个想法最终还是伴随着时间流逝逐渐成了笑谈,一直到1997年香港回归,他再次提出打造港珠澳大桥的想法,并表示自己愿意出资,可同样他这一次的想法还是没能实现,因为时代发展的限制,当时还不具备建造港珠澳大桥的实力。

但胡应湘的这个想法在2009年4月15日终于实现了,当地方确定我们确实有修建港珠澳大桥的实力基础后这一项目才开始动工,9年的时间,该项目终于完成,前前后后港珠澳大桥的投资总计花了1269亿,这一项目的落地也让港珠澳大桥成了全球最长且施工难度最大的一座跨海大桥。

这座大桥的修建不仅了了胡应湘的愿,也让全国人为之骄傲,他曾被国外卫报评为现代世界的七大奇迹之一。同样也因为该大桥的修建,顺利的推动了港珠澳三地经济的一体化发展,促进了三地的人才资金物流的流动和交往。

不过能够达成这样的成就也确实因为这座大桥的修建本身就充满难度,比如项目施工过程中,其项目团队遇到过艰难险阻,当时最为显著的一个问题就是大桥所在区域缺少自然岛屿,只能选择人工建岛而施工团队,当时建筑团队先是在陆地上打造了120个高55米、直径22.5米,重达550吨的圆形钢桶,并将他架在海床上,在中间进行人工造岛,这项任务的完成就已经开辟了一次建造难度先河。

全工程完成后确实令人颇感欣慰,而港珠澳大桥远远望去足够雄伟壮观,可就是这样一个被世界瞩目的大桥却被大家诟病是“花瓶”,其原因就在于该大桥建成后通过的车辆并不多,而且很多车主表示,并不是自己不愿意从此地通行,而是因为这座大桥的通行门槛较高。

据了解,港珠澳大桥平均每日通行的车辆大概有4000辆,依照一辆150元的收费标准计算一年的收益,不过仅有2.3亿,可要知道当年修建该大桥建设成本就多达上千亿,这还没有算上后续的维修和养护成本,以这样的收益,根本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够实现盈利。

而据那些司机透露,其实大家并不是不想从这上面通行,问题是自己实在不满足上大桥通行的要求。

比如最基本的就是想要从内地到香港、澳门必须要有港澳通行证和驾驶证,还要有这三个地方的车牌,这一个基本标准就已经将不少人拦在门外。想要获取这三个地方的车牌成本很高、难度也很高,据称全程代办的话仅是代办费用就需要5万块,而且若是想要购买已有的车牌及费用,更是能达到90至上百万。

而且要办理这三个地方的车牌,不亚于办理上海北京的车牌,即便能拿得出钱,还要排队等候。而且并不是所有人都有资格申请这三个地方的车牌,香港经大桥进入内地申请车牌,需要在省内有投资且三年内的累计税额高达10万元才能申办一辆,50万以上可以申办两辆,100万可以申办三辆,从内地的大桥想要进入香港申办主体,是需要在内地办理了核准企业三年内累计纳税要达到上百万。

这也决定了能够在该大桥上通行的大多都是一些企业车辆,像是平民百姓出行,基本上没有从该大桥驾驶的资格。这也让该座大桥被诟病只是面子工程罢了,事实上由于现在内地经济正处于高速发展转型阶段及产业升级步伐日渐加速,相信未来伴随着内地经济取得更好的发展成果,和港澳两地的差距日渐缩小,港珠澳大桥的通行规则也会适当的放宽,到那时可能我们普通人也有从这个大桥上通行的资格。

所以从这一点来看,现在我们不能单纯的说港珠澳大桥就是一个面子工程,他更像是一个未来性工程,只是他需要我们再多一点发展的空间才能感受到他所发挥的作用。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354cb263692163870be5dbf294deafd3.html